《沉靜如海》:只有一句話卻讓人心碎的戰爭愛情

一場戰爭,沒有宏大的戰爭場面,卻讓人感受到了戰爭的戕害與無情;一段感情,算不上真正的愛情,全程只有一句對話,但卻震撼人心。由Pierre Boutron執導,朱莉·德拉姆、米歇爾·加拉布呂等主演的電影《沉靜如海》,講述了二戰背景下德國軍官與法國少女之間剋制隱忍的情感。

一段鋼琴,一句話,兩股暗湧將一個戰爭下的愛情故事演繹的楚楚動人,節制、舒緩、哀愁,卻發乎情止乎禮。

《沉靜如海》:只有一句話卻讓人心碎的戰爭愛情

戰爭——盛大的殘酷

影片中隨處可見的德國軍隊的巡邏,運輸貨物的火車,街上突然投放的煙霧彈,鮮血淋漓的傷亡人士,彷彿在告訴我們這不是一個一般的時期。故事發生在二戰的法國,當時德國入侵法國,法國節節敗退,最後投降。之後,貝當為首的政府上臺,自比為救世主,妄圖與水深火熱之中解救法國,所以影片中出現了小男孩學唱貝當頌歌的場面。貝當上臺後與德國簽訂了停戰協議,德國答應釋放所有被俘的法軍,所以電影出現了女主的鄰居向她開心的說自己丈夫快要回來的消息,可在真正的歷史上德軍並沒有履行承諾,那個滿心歡喜的鄰居其實一直沒能等到自己的丈夫。

《沉靜如海》:只有一句話卻讓人心碎的戰爭愛情

女主角的女學生一家是猶太人,起先家中的丈夫因為猶太人的身份失去了工作,而後來一家都消失不見暗示了之後德軍大肆搜捕猶太人,等待他們的是奧斯維辛集中營還是其他慘無人道的對待,我們不得而知。二戰後,西奧多阿爾諾在震驚中寫道:"奧斯維辛後寫詩是野蠻的",而普利諾拉維說:"集中營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屠殺"。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劇。

另一戶小男孩的家,通過他們的對話我們得知每當母親在窗口拜訪天竺葵時,就會有很多大人一起談論嚴肅的事情,天竺葵是法國地下組織的標誌,也為後來他們策劃爆炸埋下了伏筆。天真善良的孩童之後將面對的是失去父母的命運,讓人聯想到了《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美麗人生》……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經問過:

如果為了和平,我們的幸福,永恆的和諧,為了它們基礎的牢固,需要無辜的孩子流下一滴淚水,我們是否能為此找到一個充分的理由?他的回答是不能。一滴淚水不讓宣告任何進步,任何一場革命甚至戰爭的無罪,什麼都抵不上一滴淚水,僅僅是一滴淚水。

《沉靜如海》:只有一句話卻讓人心碎的戰爭愛情

而影片的最後男主要前往更為寒冷的俄國打仗,在歷史中這場戰役因為環境艱苦,德國和蘇聯都打的很艱難,最後以德國失敗告終,男主角的命運又是什麼樣的?我們似乎在遠方看到了他的結局。方方說:時代中一顆灰塵落到每個人身上都是一座山那些我們在歷史書上看到的一兩句平淡的文字,可落到每一個人身上是一場殘酷的命運。

影片中男女主的感情是通過音樂來一步步拉近的。初見時,她彈的是巴赫《十二平均律》的第一首《C大調前奏曲》,之後,男主角附加了一條旋律,改編成了《聖母頌》。當女主的爺爺讓她彈奏一曲,女主角報出的都是德國的作曲家。在提到作曲家時,男主可以在提巴赫時微微停頓,暗示著女主角彈奏的樂曲。巴赫的音樂沉靜如海,男女之間的感情沉靜如海。音樂與愛情讓人們看到希望,超越了種族、邪惡與仇恨,人們是因為這些美好的事物而活下來獲得救贖的。

《沉靜如海》:只有一句話卻讓人心碎的戰爭愛情

電影中巴赫是一個的象徵。它推翻敵我關係,也提出了質疑,為什麼德意志這個民族能夠出現這樣優秀的音樂家,也會出現納粹集中營?這是無人能解釋的疑問,人類文明存在了幾千年之後依舊沒人能徹底瞭解人性。保羅·策蘭有一句詩:死亡這個來自德國的大師。這就像男主角身上矛盾的體制:他是一個德國的軍官,但他卻也是是一個作曲家。戰爭將這樣一個巨大的矛盾賦予到了每一個微小的個體,這是一種盛大的殘忍。

愛是想要觸碰卻收回手

電影中有關男女主角感情的刻畫可謂含蓄到了骨子裡,兩個人全程只有一句對話,沒有任何的肢體接觸,卻能讓屏幕另一邊的我們感受到兩人之間沉默卻洶湧的愛情。表面看似平靜如水,實則內心暗潮湧動,於無聲處聽驚雷,沉靜中蘊含複雜而深沉的情感。整部電影的構圖非常的精美。導演擅長運用鏡子讓不同的畫面的人通過鏡子呈現在同一維度中,讓主角那不願被人察覺的小表情呈現在觀眾眼中,並且習慣在視覺上給觀眾帶來分離感,明明三個人都出現在畫框中,但很明顯的體現男主的格格不入。

《沉靜如海》:只有一句話卻讓人心碎的戰爭愛情

同時電影的運鏡非常的細膩。在對話的時候,導演喜歡將鏡頭聚焦到主角的面部,將那種不動聲色但卻暗潮湧動的情感流露刻畫的入木三分;將大量的空鏡與室內狹小閉塞的環境剪輯在一起,來反映角色的尷尬與厭惡的心理;基本上都是手持鏡頭的拍攝也體現了電影所處的環境背景的惡劣與騷亂。

導演也非常喜歡通過細節來刻畫兩人直接幾近微小的互動。男主還未出場時便奠定了一個喜歡鮮花,溫文爾雅的形象,而當他出場時,伴隨著悠揚的巴赫的鋼琴曲,每一部都緩緩慢慢,溫溫柔柔,連步伐都透露著迷人的氣息。此時的鏡頭沒有給到軍官,而是聚焦到軍官的靴子,既給觀眾保留了神秘的美感,又給人以未見其人先觀其形的基調。軍官進門時並沒有敲門,這似乎與他恪守禮儀的形象相違背,但聯想到女主正在彈奏的鋼琴曲,同樣愛音樂的他只是不想急促粗魯的敲門聲打斷了緩慢動人的樂曲。

《沉靜如海》:只有一句話卻讓人心碎的戰爭愛情

每次來到住處時,軍官總是禮貌有帶有一絲討好的寒暄,進門前在背後緊張轉動軍帽帶著些許無措,儘管老人和女主對他總是帶有沉默的疏離,禮貌的反抗。他說:"我很高興,能見到一位有尊嚴的老人,還有一位默默無語的小姐。"他明明想觸摸她,卻最後只是在她的椅背稍稍停頓,愛是想觸碰卻又收回手

《沉靜如海》:只有一句話卻讓人心碎的戰爭愛情

女主角情感的變化也非常值得玩味。她從一開始的厭惡反感,再到後來男主角沒有向他們問好時的失落;她在窗邊將男主角幫助男孩的場景盡收眼底,她看似毫不在意明確早已將軍官的名字記入腦海;軍官靠近時她無處安放的雙手;兩人相背而坐,搖曳的爐火照在她的臉上,彷彿她加快的心跳;她偷偷溜到軍官的房間感受他的餘溫,那是最後的不易察覺的溫存;她通過鋼琴聲來營救男主角,如急雨的鋼琴彈奏和眼神交流,車爆炸後燃燒起來的火焰隔開兩個人;最後離別時含淚的雙眼和那一句"再見" ,其實是"永別"。

《沉靜如海》:只有一句話卻讓人心碎的戰爭愛情

男主角說我之所以喜歡大海是因為他的寧靜,是那種神秘的東西,是隱藏在深處,大海是寧靜的。正如他們的感情。他們最近的距離是目光的交匯,最深沉的愛只能用沉默來表達,因為它超出了靈魂能承受的底線。如果沒有戰爭,他們將是多麼登對的戀人;可如果沒有戰爭,他們又怎麼會有遇見的可能?這是命運的饋贈,也是命運的玩笑。

有人說:

相較於太多人只百分之一相愛卻裝出百分之百,電影主角百分之百相愛卻只能流露出百分之一,但這百分之一的力量已經足夠震撼了。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了。

戰爭背景下的愛情故事

有關於愛情與戰爭的題材在電影中屢見不鮮,但很多人認為在宏大的戰爭中,似乎一切情情愛愛都顯得微不足道,但這類電影卻能通過一個時代的輓歌,山河的破碎,將永恆的愛情隱匿於一個巨大的時代悲傷中,愛情因為短暫而異常的熱烈,因為分離卻異常的永恆。那一段段浪漫的悲劇,將大氣磅礴的昇華為了光影的藝術,戰爭中的愛情,化用餘傑在《愛是不死的慾望》一文中說的

,"愛之於戰爭,不是肌膚之親,不是一蔬一飯,而是一種不死的慾望,一種甜蜜的創傷,一種疲憊的夢想。"每一對愛人,在戰爭中都永不滿足,都疲憊追逐。

由安東尼·明格拉執導,裘德·洛、妮可·基德曼等主演的電影《冷山》中男主角英曼穿越連綿的戰火,只為回到他日思夜想的冷山,這一段感情是一段漫長的守候,是翻山越嶺的逃亡。那段朦朧的未曾開始的愛情是支撐他完成這場奧德賽迴歸的信念支撐。

《沉靜如海》:只有一句話卻讓人心碎的戰爭愛情

而詹一美主演的電影《贖罪》中窮小子羅比因為一場謊言與愛人分隔,但卻因為戰爭生死兩隔,再恰如其分的愛情也敵不過時間的交錯,敵不過戰火紛飛時的折磨。正如他在在信中說的:

幸福一定可以延續,我們的幸福會延續,我會回來,我黃昏三百步時就夢想的幸福 ,我還是那個度穿過薩里公園的小夥子 ,穿著我那雙帶塵的靴子,胸懷諾言,而氣質昂揚,我一定會回來,然後找到你,愛著你,娶你,無怨無悔的生活。

《珍珠港》中伴隨著《There You'II Be》的音樂講述了飛行員與女護士在戰火之中生死契闊的愛情;《辛德勒的名單》中德國軍官與猶太人之間極其掙扎而又痛苦複雜的感情;《布達佩斯之戀》中兩個男人與一個女人在一場戰爭演繹出的別樣傳奇;《飄》中斯嘉麗一次次在戰爭中當了寡婦在愛人之間動搖;還有同樣的用音樂在戰火中傳達感情的《法蘭西組曲》……

《沉靜如海》:只有一句話卻讓人心碎的戰爭愛情

但無疑他們的感情都是轟轟烈烈,在戰火紛飛的映襯下更顯的雋永纏綿,帶著壯烈的美感和末世的悲情;但《沉靜如海》相比之下卻顯得有些小清新,它講愛情,但卻是朦朧的,還未曾開始的愛戀,沒有冗雜的臺詞,沒有露骨的鏡頭,甚至都沒有任何的肢體接觸。他們只有一句臺詞,那就是:再見。

因為他們不能相愛,阻隔在他們中間的有國仇家恨,有無數死傷的生命,有每一個失去父母的孩童,他們彼此對視,但卻相隔一條銀河。但就是這樣一段算不上愛情的情感卻讓我們感受到了久違的心悸,他們就像任何一對在戰爭中分離的情侶,讓我們惋惜他們愛情的同時又哀嘆戰爭的無情。

《沉靜如海》:只有一句話卻讓人心碎的戰爭愛情

世上能打破國界的有兩種東西,一種是戰爭,另一種是愛情。於無聲處聽驚雷,沉靜中蘊含複雜而深沉的情感,在電影的結尾女主角的窗臺上擺了一盤天竺葵,就像電影中所表達那樣:我愛你,但我更愛我的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