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管理》:自我管理的本質—管理精力,而非時間

01為什麼你總是沒有精力

你是不是也經常有這樣的困惑:

要做的事情很多,時間分配不過來;

每天都很忙,一整天下來感覺很累,卻覺得沒做多少有實際價值的事情?

晚上舍不得睡,早上起不來,上班或者學習很難專注,效率不高,精力不足,拖延成了家常便飯。


《精力管理》:自我管理的本質—管理精力,而非時間


所以,你去學習了很多管理時間的方法,制定了很多計劃。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後,你還是無法高效地工作和生活

我曾經也是這樣,買了手賬本,詳細寫下了自己的每日日程安排,卻總是疲於應付,最終流於形式,難以高效完成,每天還覺得又累又喪,沒有精力。

直到我看了《精力管理》這本書,我才恍然大悟。原來,相對於管理時間,我們更應該管理好自己的精力。

時間管理的本質是精力管理。做任何事情,只有身體狀態、精神狀態均在最好的時間才會取得最好的結果。反之,做事情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同時會降低自己的自尊水平,管理精力才是高效表現的基礎。

彼得·德魯克說:我們應該管理能量,管理精力,而不是時間。時間總量是固定的,但張弛有度是自己可以掌握的。

在《精力管理》這本書中,作者吉姆·洛爾告訴我們:合理的精力管理,一共包含體能、情感、思維和意志四個方面。四個方面互相制約,任何一方過度使用,都會影響一個人整體的精力值。

管理我們的精力要從這四個方面進行探索和學習,並通過加你儀式感,確保執行力。它本質上是對自我的多元管理,而不僅僅是我們很多人以為的運動、心情、飲食和睡眠。


《精力管理》:自我管理的本質—管理精力,而非時間


02精力的四個來源

為了更好的管理精力,我們必須知道精力的四個來源,也就是精力的四個維度。

1、體能精力—為身體添柴加火

體能精力是生活最基礎的精力源。

如果你在工作或學習中,經常感覺精力不夠或者注意力分散。是身體在提醒你,該進行體能精力儲備了。

從生理學的角度看,精力來源於氧氣和血糖的化學反應。從實際生活來看,精力儲備取決於我們的呼吸、睡眠、白天間歇恢復的程度以及身體的健康程度。

萬事萬物都存在能量守恆,只要建立起體能消耗和恢復的良性循環,才能使精力保持平衡。作者建議我們要早睡早起,少食多餐,保持運動。

2、情感精力—把威脅轉化為挑戰

身體精力恢復了,我們還得學著恢復自己的情感精力。簡單來講就是要更多的獲取正能量。學會傾聽、獨處,在人際溝通時保持真誠。

比如,有一段時間,我非常焦慮,跟愛人說話也帶有情緒。負面情緒時容易傳染的,他也回應我的是不好的情緒。就這樣,整個那個階段,我們不光感覺身體不好,還感覺在工作上也力不從心。

後來及時調整情緒,在交流時減少挑剔,學會傾聽,讓正能量在我們之間流動。很快,自己也感覺精神了很多,工作好像也輕鬆了一樣。

3、意志精力—活出人生的意義

尼采有句名言:知曉生命的意義,方能忍耐一切。

意志力是最重要的。人類的意志精力可以彌補嚴重不足的體能精力。所以鍛鍊意志力也是非常必要的。一個人如果有自己的人生目標,他的勇氣和信念,即使面對艱難困苦和個人犧牲也會在所不惜。

比如,著名作家史鐵生,如果沒有人生目標,沒有超強的意志力,我們不會看到那麼多出自他手的美文佳作。

4、思維精力—保持專注和樂觀

體能精力和情感精力,對於思維能力的影響是巨大的。如果體能精力不足,我們難以培養專注力。另外樂觀有助於精力恢復,看清事情的真相,卻仍朝目標積極努力。

為了培養思維能力,我們平時可以進行每日總結反思,通過寫日記的形式與自己積極對話。記得自己有一段時間寫感恩日記,發現生活中其實有很多小而美好的小確幸,這些幫助自己更積極地面對生活。


《精力管理》:自我管理的本質—管理精力,而非時間


03如何進行精力管理

知道了精力的來源,我們就要去學會管理精力了。

1、明確目標—確定優先

確定目標時,只有選擇真正的自己喜歡的事情,才能帶著熱情和意義感,做到全情投入。

所以,在跟夥伴一起跑步時,我心中想著跑步運動帶給我的價值和滿足感,就很少去注意跑步時身體上的痛苦,因為內心對於堅持運動後對美好體形地嚮往,才促使計劃執行。

2、正視現實—接納自己

我們經常自我欺騙或者不想面對真實的自己。而這樣同樣會消耗精力。作者告訴我們,要經常進行自我評估,接受自己的不足,只要接受那個真實的自己,我們才能塑造一個更好的自己。

3,付諸行動—做出改變

有了目標,沒有行動,一切都只是幻想。心理學上說,我們行動有95%依靠的是自動反應。這裡的自動反應可以理解為習慣

所以,在行動時,為了避免自己半途而廢,我們一定要養成好的行動習慣。

在養成新習慣時,最重要的一點是把計劃具體化。比如,不要說一週運動三次,可以改成,每週一,三,五早上七點跑步半小時。行動越具體,越不需要在完成時想太多,消耗精力。


《精力管理》:自我管理的本質—管理精力,而非時間


結語

要想實現精力管理,我們不僅需要知道精力管理的四個來源,還需要有清晰明確的目標,對自己的現狀有客觀清醒的瞭解,並且踏踏實實地付諸行動。

學會勞逸結合,休養生息,恢復精力。不必以恢復過程地力不從心為恥,不要焦慮,重生總有個過程,相信信念的力量,相信我們自己可以變好。

作者:田邊細語,高校教師,手賬愛好者,閱讀推廣人,終身學習踐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