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屌絲”到CEO的成功逆襲:讀懂《西遊記》,學學孫悟空

長久以來,在職場中,無論是經驗豐富的資深員工,還是初出茅廬的職業新秀,經常會有人感嘆懷才不遇。而眾多的企業管理者,為調動全員的工作積極性,絞盡心思,煞費腦筋。但很多情況下,往往事倍功半。這一現象,中外皆然,作為企業員工,如何脫穎而出,是每個職場人士夢寐以求的理想,作為管理者,如何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是每個企業最重要的課題。

在任何一個組織中,人才都是第一資源。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老闆,都是第一資源,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實際上每個員工都在經營自己,如何做好自己的老闆,經營好自己這個第一資源,讓自己的職業發展的又快又好,是最為重要的課題。

如何經營自己呢,很多人買來大量的成功勵志書籍或資料,學了很多理論方法技巧,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發現,很多我們曾經膜拜的榜樣,在市場的大潮中,不斷被淘汰,我們曾經奉為金科玉律的很多經驗方法技巧等等,最終都成了廢紙一堆。

與其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金錢精力成本去分析模仿那些成功人士,不如就在我們耳熟能詳的案例中仔細琢磨體會,《西遊記》就是我們最好的一部正反面教材。

《西遊記》的第一主角,毫無疑問是孫猴子。按照構成企業文化理論系統的五要素來說,他就是企業英雄。這個英雄,是企業價值觀、企業形象的人格化,具體化,鮮活化。

研究《西遊記》裡蘊含的企業文化因素,我們首先就看看這個超級企業英雄的成長之路,看看他是如何從一名屌絲成功逆襲為花果山公司的CEO。

一、英雄不問出處

孫猴子的出身,雖然有些奇妙,但也沒有特別值得稱道的地方,比起傳統小說裡大富大貴之人出生時紅光滿室或者夢日月入懷等等,實在也算不得神奇。他就是天地間的一塊所謂“仙石”,感四時八荒的靈氣,受天地日月的精華,天長日久,瓜熟蒂落,從石頭裡蹦了出來。按照老百姓日常的說法,說某人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那可是罵人的話,就是說你這個人不是媽生爹養的,潛臺詞就是缺少教養,當然,也說明了你出身低微,不值一提。但是,就是這麼一個石頭裡蹦出來的猴子,在出生之初,卻的的確確石破天驚了一把。他一出生,就兩眼放光,兩道堪稱激光的光束,穿透了茫茫雲海,竟然直衝鬥牛,驚動了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派出千里眼、順風耳打探究竟。當玉帝得知他不過就是一個天生石猴時,顯然沒把他當回事,石猴錯過了人生第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他成了花果山一隻普通的猴子,和山裡其他的猴子一樣,漫山遍野地胡闖亂跑,餓了吃果子,渴了喝山泉。他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也不知道自己叫什麼,更不知道自己屬於猢猻類,只是覺得自己和猴子們長的比較像,就在一起生活了。可以說,他的人生和任何普通的“屌絲”猴子一樣,雖然自由自在,卻是渾渾噩噩。直到有一天,一個偶然的機會,徹底改變了石猴的命運,從此,他的人生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

吳承恩這樣寫孫猴子的出生,看似矛盾,卻蘊含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大千世界,無論何人,即便你天賦秉異,具備一鳴驚人的潛質,但不經過後天千難萬險的磨練,即使最好的機遇出現,也會稍縱即逝。畢竟,潛質在沒有發掘和顯示出來之前,再好的美玉也不過是一塊璞石,所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孫猴子尚且如此,芸芸眾生中的凡人,更是如此。同樣,作為企業或者員工,再好的初創企業,再好的個人天賦,沒有經過市場嚴酷的考驗,沒有全面的摸爬滾打,終將沒有深刻的內涵,最終將歸於平淡,甚至湮沒無聞。

對大多數人而言,我們都是普通出身,必然要經過一個普通甚至平庸的階段。積累甚至長期的積累,是每個踏入職場的人士都必須具有的清醒的認識。

二、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

好在,孫猴子畢竟不是普通的猴子。雖然我們不知道孫猴子和猴群玩耍生活中每天究竟在想什麼,但當一個天賜的機會降臨時,在其他猴子都懵懵懂懂,退縮不前的時候,他挺身而出,毫不猶豫地抓到了手裡。

所謂機會總是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孫猴子能夠抓住這次機會,正是其內在優良素質的充分展現。原書中這樣寫道:一群猴子耍了一會,卻去那山澗中洗澡。見那股澗水奔流,真個似滾瓜湧濺。古云:“禽有禽言,獸有獸語。”眾猴都道:“這股水不知是那裡的水。我們今日趕閒無事,順澗邊往上溜頭尋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聲,都拖男挈女,呼弟呼兄,一齊跑來,順澗爬山,直至源流之處,乃是一股瀑布飛泉。顯然,這股山澗是猴群日常洗澡玩耍之處,常年就在身邊而熟視無睹。因為“今日趕閒無事”才要尋源,但也僅僅是“耍子去耶”。原書繼續寫道:眾猴拍手稱揚道:“好水!好水!原來此處遠通山腳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名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好猴!也是他:今日芳名顯,時來大運通;有緣居此地,王遣入仙宮。

機會終於來了,面對瀑布後未知世界的恐懼,其他的猴子都裹足不前,石猴挺身而出,關鍵時刻置危難於度外的勇氣,不甘平庸,敢為人先的銳氣,使他脫穎而出,一代美猴王就此真正誕生。

石猴變成美猴王的過程,完全可以看做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的過程。如果把那股山澗看做市場的話,顯然眾多的人對身邊的市場缺乏深刻的洞察力和深入探究的意願和本領,而當機會來臨,需要對市場做出深度反應時,茫然和恐懼成為普遍的自然狀態。只有那些心懷夢想,勇於擔當的人,才能奮不顧身,帶領團隊,創出一片嶄新的天地。

正所謂:苦心人,天不負;有志者,事竟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