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甘谷】【童年記憶】系列之:放 羊 娃

【圖說甘谷】【童年記憶】系列之:放 羊 娃

中國有條成語:觸景生情。年輕的時候我對這條成語理解不深,或者僅僅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當你一上年齡,就會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觸景”,在一次次“觸景”過程中,記憶的閥門被激活,被打開,於是童年時代的那一幕幕往事,就會在眼前晃動起來,讓人的情緒情不自禁的穿越到幾十年前的艱苦歲月之中。我這幾天“觸景”的是一位老人趕著羊群的畫面,這一畫面勾起了我對童年時代“放羊娃”生活的回憶。

​【圖說甘谷】【童年記憶】系列之:放 羊 娃

我有童年記憶的時間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期,到七十年代初,就是我在小學讀書的時候。那時候我們家與其他家庭的不同點就是家裡有隻奶羊,既然有羊,就要吃草,於是放羊的任務就成了我們姐弟的事情了。因為大人們要在農業社掙工分,當時的糧食分配政策是按照“人七勞三”的比例進行,雖然人佔七成,但工分絲毫不能放鬆,沒有上過一天學的兩個姐姐,就是農業社的勞動力。我讀書的渭陽公社蔡家寺七年制學校不僅下午放學早,而且家庭作業根本沒有現在的學生多,好多作業都在學校就已經完成了,根本沒有什麼學生負擔過重的說法。當時生活困難,物質匱乏,每個學生的作業本都是翻裡翻面寫,或者在舊報紙、雜誌上寫,就是有幾張白紙、稿紙,也捨不得用。每天下午放學回家,我就背上背籠、一手牽著奶羊,一手拿著鐮刀,去河灣放羊。有一年臘月,是我放羊最開心的日子,因為我放羊走的時候不忘從家裡的碗櫃裡抓一把肉渣滓(炒過肉後煉成的乾肉渣子),不管有豬油,直接裝進褲兜裡,吃著吃著,就到了河灣放起羊來。一到春天母親給我拆洗棉褲的時候,才發現我穿的棉褲上全部是豬油浸泡的,又失笑又生氣,怪不得家裡的肉渣滓一天比一天少,原來讓這小子偷吃了,母親還以為讓貓吃了。

​【圖說甘谷】【童年記憶】系列之:放 羊 娃

那時候雨水多,渠道里經常有水,所以渠邊上長的冰草和刺格非常茂密,我一邊讓羊自己吃草,一邊用鐮刀割草。每天下午一般放羊大約一小時,羊就吃飽了,背籠裡的草也就割滿了。有時候割的草多,就用掻繩(背籠上面拴的繩子,用以攔東西)攔住,但草非常光滑,常常跨渠道時,草就滑下掉進渠裡被水沖走,氣得我直跺腳。後來我發明了一種裝草的辦法,就是在草快裝到背籠口時,將裡邊的草弄平,然後將多餘的草圍起來,象插秧一樣,插在背籠口上,直至插滿,這樣草就不會滑落了。割草最煩心的事情就是一不小心,手指就被草割傷,我的雙手常常是“血染的風采”,手一流血,我就用細土或者泥止血,那時候根本不懂什麼感染、破傷風之類的說法。第二天上學,老師檢查作業看見我的手上有傷口,還關切的問我怎麼回事。

​【圖說甘谷】【童年記憶】系列之:放 羊 娃

放羊最開心的時候就是暑假期間,我出去帶兩本父親給我買的連環畫,什麼《鐵道游擊隊》、《小英雄雨來》、《地道戰》、《閃閃的紅星》等等,一遍一遍的看,所以我對這些書的故事情節非常熟悉。後來我們在談論市場經濟的時候,我說不是現在我們才搞市場經濟,而是在抗日戰爭期間,我們就在搞,因為《鐵道游擊隊》裡邊有這樣的歌詞: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為我們造......

​【圖說甘谷】【童年記憶】系列之:放 羊 娃

有一天傍晚,我牽著奶羊和羊羔回家吃飯,路上遇到幾個小夥伴,他們說:“虎兒,趕緊吃飯,黑了我們去一隊的麥場聽古言”,我一聽高興的不得了,一回家端起飯碗,不管三七二十一,兩晚酸飯撲騰撲騰下肚。以致到現在我吃飯的速度別人無法比,當別人才端起碗時,我的一碗已經報銷,難怪老婆說我吃飯象老虎。吃完晚飯,我們幾個夥伴就去河灣裡一隊的麥場上聽古言,效奎讀的書真多,他讓我們看銀河、看星星、看月亮,講牛郎織女、講唐僧出世江流生的故事.......效奎講得聲情並茂,我們聽得津津有味,夥伴們對知識的渴望,對世界的好奇,至今都難以忘懷。

看電影是那時候農村唯一的文化生活,好不容易等來電影隊,為了能夠和小夥伴們一起去看電影,我乾脆就在鐵路護坡上放羊,要知道鐵路護坡草很少,羊也吃不飽,但看電影要緊呀,我不管羊餓肚子提前回家,就從6裡以外的劉家村開始,一村一村看,僅《渡江偵察記》就看了不知多少遍。我有時候出去放羊,還對著羊講電影裡的故事,後來學懂了成語“對牛彈琴”,我哈哈大笑起來,原來我是對羊講課呀!現在回想起來實在有點傻啦吧唧,不可思議。

​【圖說甘谷】【童年記憶】系列之:放 羊 娃

那時候,農業社的財產大多數就是騾馬牛羊,記得我父親在農業社當保管的時候,還在禮縣鹽官買過騾子,以致1979年我考上禮縣師範第一次路過鹽官的時候,還非常激動,要細心看看鹽官鎮。農業社的騾馬牛專門有飼養院,由飼養員負責餵養,而羊群則由放羊的農民負責,雖然放羊的活輕鬆,但責任重大。我們四隊的放羊娃是李舊塄和另外一個農民,他們經常在山上放羊,因為山上有羊圈,他們吃住都在山上,幾天不回家。有一次他們氣喘吁吁的來到我家,心情非常沉重,見到我父親直哭起來,把我父親弄了個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原來他們將羊群趕在苜蓿地裡吃草,由於時間放羊時間太長,一晚到亮幾十只羊被苜蓿脹死,損失慘重。好就好在我父親也是被人整到農業社的,所以隊裡領導沒有追究他們的責任,隊長打發社員上山,將脹死的羊全部抬回分配到各家各戶,當天晚上我們四隊全體社員美美的吃了一頓羊肉宴。

我上小學的時候,課本里有篇課文叫《草原英雄小姐妹》,說的就是放羊的事情,所以我讀這篇課文時候非常用心,因為我也是放羊娃,以致我現在還能背誦裡邊的段落:“人在羊群在,人離羊散開。只要我們不離開羊,羊是不會丟的.....”

​【圖說甘谷】【童年記憶】系列之:放 羊 娃

時間飛逝,歲月無痕。放羊的事情雖然過去了幾十年,但那是一段珍貴的人生經歷,尤其是人在羊在,人走羊散的小姐妹放羊品格,一直在我心中留下時代的烙印,這種“人在陣地在,人在羊群在”的大無畏精神,一直鼓勵著我一路前行。天空雖然沒有留下鳥的翅膀,但我已飛過。

​【圖說甘谷】【童年記憶】系列之:放 羊 娃

攝影編輯李春,甘肅省甘谷縣攝影家協會會員。喜歡攝影,攝像,旅遊,寫作。人生格言: 用腳步丈量大地,用鏡頭書寫人生,把生活過得與詩一樣,是追求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