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最後是誰在割誰的韭菜呢?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這是每個進入交易市場的人都會被告知的,但是很多人都會忽視的。

可惜,韭菜們就是那麼的衝動,一進入交易市場就開始了買買買,他們不思考,不學習,不閱讀。買買買的原因也很直接,那就是別人已經賺到錢了,所以我也會賺到錢。理由太牽強了。別人賺到錢,不等於你能賺到錢。

可是現實中有些韭菜,虧錢了,居然要去維權,找到相關部門討要說法,簡直極端的很,天底下哪有穩賺不賠的事情呢?

韭菜,其實常常不是被別人割,更多情況下,是他們被自己割的。

常見3種錯誤:

首先不能正確識別價值和價格,從而做出了錯誤的購買決定。

其次,依然不能正確識別價值和價格,所以做出了錯誤的出售決定。

最後,還是不能正確識別價值和價格,全然不知,認為別人欺騙了自己,自己被割了韭菜。

想想是不是這樣的情況,錯誤的認知導致錯誤的購買行為,以及錯誤的出售行為,結果認知永遠是錯誤的。這就是可悲的韭菜。

所以韭菜通常是被自己割的,而不是被別人割的。

還有一種更狠的韭菜。

他們知道自己被割了,所以決定要堅持到“自己能割別人”,假如有人戳穿了真相,妨礙了“自己將要割韭菜的機會”,他就跟誰拼命。

這個在傳銷中太可見了,經常看到某些人進入傳銷後,騙自己的親人,朋友一起來搞傳銷,中間如果被識別或者想要退出的話,他們會群起而攻之,他們是最可恨的韭菜,不值得去同情,他們是壞人。

到底最後是誰在割誰的韭菜呢?

圖片發自簡書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