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後註音書還有必要讀嗎?別糾結,6-8歲註音書我推薦這10套

教改後注音書還有必要讀嗎?別糾結,6-8歲注音書我推薦這10套

文 | 維尼媽媽沐瀅


月初的時候把6-8歲橋樑書書單發出來了。

看起來挺受家長夥伴的歡迎的,單頭條平臺的收藏量就6800+,這比我寫過的50萬閱讀的爆文收藏量都高!

看得出,大家對幼小銜接至小學低年級階段的閱讀非常看重。

當然我也收到了家長夥伴們的反饋:

有沒有注音版的呢?

對於我娃來說非注音還是太難了!

橋樑書選注音的好還是非注音的好呢?


講真哈!在過去的3年裡,我對注音版童書的態度並不友好。

因為市面上粗製濫造注音書實在太多了,像《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西遊記》這樣的公版書,簡直就是注音書氾濫的重災區。

拿來一讀發現它們四不像,既不是名著的原著譯本,也沒有精美的插畫設計,而是僅僅保留故事骨架重新編寫的版本,插圖也不夠精良,一看就是流水線作業的產物,有的書甚至注音還有錯誤。

加上很多家長夥伴忽略了科學的識字順序,讓孩子一上來就看注音書,導致孩子對閱讀及識字喪失興趣。

所以,但凡家長夥伴提出讓我推薦注音書,我挺排斥的。


不過在後來的實踐中,一位馬上要上小學的孩子媽媽對我說,她的確很需要一些注音書來引導孩子獨立閱讀。因為孩子現在已經學了拼音,而且她發現,孩子有拼音輔助閱讀的時候,的確難度小了很多。

在和小學老師的交流中,我也發現,老師提倡想要熟練拼音學習,方法之一就是用帶有注音的橋樑書閱讀練習。


在這些實踐和觀點的碰撞下,我改變了一些態度。

對於拼音的學習、識字順序、及此類讀物選擇,有幾點供各位家長參考:


1、尊重語文教改和孩子發展規律學習注音和識字

自語文教改以來,孩子對於先識字還是先學拼音的順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學習順序也從原來的:拼音——文字——詞——句子,轉變成了文字——拼音——文字——詞——句子。

教改後注音書還有必要讀嗎?別糾結,6-8歲注音書我推薦這10套

這一點我們從語文教材裡不難發現。一年級語文開篇就是給孩子展現了80%的孩子都熟悉的“天地人”幾個漢字。

其實,這也是符合孩子的發展規律的。

因為文字本身就是一種工具,而拼音是工具的工具。


有著大量閱讀基礎的孩子,他們在識字敏感期的時候也是先對文字符號產生興趣,而不是對拼音符號。往往一些在小學前就認識了很多文字的孩子,不會拼音,但是也不耽誤他可以獨立閱讀。

很多學齡前孩子到了識字敏感期,他們釋放給家長的信息就是:拽著媽媽指著廣告牌或者繪本標題問:媽媽這是什麼?

他們也開始逐漸通過文字的象形、變形來記憶文字。通過記憶偏旁部首等字根來成串地記憶形近字。

因此孩子最先認知的並不是拼音而是文字。


生活中,當我們遇到不認識的字的時候查字典,通過拼音或者其他同音字的方式認識熟記這個字。拼音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應用更多的是拼音輸入法吧。


2、注音讀物和非注音橋樑書可按比例穿插閱讀


教改後注音書還有必要讀嗎?別糾結,6-8歲注音書我推薦這10套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孩子成長經歷都相同,而且孩子有了一定識字基礎之後,通過注音來輔助會事半功倍。

既然注音是輔助工具,課堂上也要學它,考試又會考,孩子學習它也就要熟練它,這樣它在實際閱讀的時候可以起到與識字相輔相成的作用。

這樣,一些識字量並不是很大的孩子會覺得閱讀難度有所降低,進而減少閱讀時候的障礙,這個是根據每個孩子實際情況不同而決定的。

所以,在橋樑書的閱讀上,可以安排注音和非注音讀物穿插進行。

在某一個階段裡,孩子的注音和非注音閱讀比例可以是:2:1,但是孩子的識字量增大,閱讀基礎逐漸增強之後,注音和非注音閱讀的比例可以變成1:2。

如果孩子的識字經歷是從在不認識拼音前就大量識字而且能夠閱讀下一本書的話,書上的注音就顯得可有可無了。如果是為了熟練拼音,那麼可以讓孩子讀一些注音書,起到熟練注音的使用即可。


3、不要過分依賴注音書,拼音僅僅是柺杖

一說到“橋樑書”,有的家長夥伴就認為它僅指注音讀物。其實注音讀物是很有我國特色的一種,如果廣義上來說,我們的橋樑書包含注音讀物這一類,但絕不只有注音讀物。

而且在孩子識字能力逐漸增多的時候,要漸漸脫離注音,小學2年之後的語文教材取消了全書注音,改為單字注音,父母在選書的時候也可以選一些只針對單個生僻字注音的圖書。


教改後注音書還有必要讀嗎?別糾結,6-8歲注音書我推薦這10套

注音對於孩子來說僅僅是柺杖,終究會被丟掉的。


4、一些經典童書沒出過注音書,注意區分正版盜版

在蒐羅童書的過程中我發現,一些很經典的橋樑書是沒有注音版的,並且這些非注音的橋樑書佔的比例更大些。

而有一部分獲獎兒童文學會考慮孩子的閱讀能力,出了注音版和非注音版兩個版本。

例如:繪本《不一樣的卡梅拉》和《青蛙弗洛格》,都分別出了一套非注音版和注音的版本。(均為正版)

教改後注音書還有必要讀嗎?別糾結,6-8歲注音書我推薦這10套

教改後注音書還有必要讀嗎?別糾結,6-8歲注音書我推薦這10套


湯素蘭的《笨狼的故事》、意大利兒童文學家賈尼·羅大里的《洋蔥頭歷險記》也出了注音版和非注音版等等。

教改後注音書還有必要讀嗎?別糾結,6-8歲注音書我推薦這10套

父母可以為孩子酌情選擇這些書的版本。


有的父母急需注音書來幫助孩子進階獨立閱讀,又往往會踩坑,例如,看到有《青蛙和蟾蜍》、《神奇校車》的注音版就買回來了,後來閱讀的時候才發現,正版書根本沒出過注音版,注音版的是盜版書而且拼音都出現錯誤誤導孩子了。

教改後注音書還有必要讀嗎?別糾結,6-8歲注音書我推薦這10套

好的注音書,從內容到排版,也都是很講究的。

因為注音那一行會佔據一定的頁面空間,所以注音書比非注音的看起來要“擠”,因此,注音書的文字間距大,插畫美的書,更能讓孩子看進去。

今天篩了10套注音書,適合幼小銜接階段、小學低年級已經開始學習拼音,並且需要拼音輔助閱讀的孩子。(上文中提到的如《笨狼的故事》、《青蛙弗洛格》等注音版也同樣推薦)

內容也都比較優質,兼顧趣味性和文學性,讓孩子在降低閱讀難度的同時可以獲得優美的文字內容和閱讀興趣,僅供各位參考:


1、《魔法拼音國》(7冊 繪本)

教改後注音書還有必要讀嗎?別糾結,6-8歲注音書我推薦這10套

這是一套讓孩子認知及熟悉拼音的繪本,講聲母、韻母擬人化後分門別類,讓孩子認知,並且通過卡片互動遊戲來熟悉它們。

這套書也獲得了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的推薦。是一套孩子學習拼音的入門繪本(5歲左右可以開始讀)。


2、《小巴掌童話》(10冊禮盒裝)

教改後注音書還有必要讀嗎?別糾結,6-8歲注音書我推薦這10套

我家入手的是30週年紀念禮盒裝的。全套10本,是我國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張秋生爺爺的代表作,故事趣味性極強。

每一本里都有12個短小精悍的小故事。這樣可以增強孩子的完讀率和自信心。而且插畫的風格也是很可愛的那種,比較適合幼小銜接、小學1年的孩子。

這套書也有一本非注音版的黑白插圖版本。


3、《沒頭腦和不高興》

教改後注音書還有必要讀嗎?別糾結,6-8歲注音書我推薦這10套

這本書有黑白插圖注音版、彩圖注音版和繪本版等不同版本。

也是注音讀物書單中被推薦的高頻圖書。

我入手了兩個版本:黑白插圖注音版和繪本版(上海美術製片廠版本),黑白插圖注音版的是我國著名兒童文學家任溶溶老先生的原著本,繪本版式上美廠的繪製版本。

維尼的閱讀體會是,她還是更喜歡閱讀非注音的繪本版,其實說是繪本版,閱讀量跟橋樑書是一樣的,需要用注音輔助的孩子可以選注音版。


4、《小豬唏哩呼嚕》(2冊)

教改後注音書還有必要讀嗎?別糾結,6-8歲注音書我推薦這10套

這套書也沒什麼好說的了吧!也是一套經常被提及的注音讀物,非常大眾。

上下冊裡分別有3-5個小故事,每個小故事又分別有4個左右的章節。可以讓孩子從短到長,從少到多地逐層進階閱讀。增強孩子的閱讀自信心。


5、《送你一本書》系列(5冊)

教改後注音書還有必要讀嗎?別糾結,6-8歲注音書我推薦這10套

在6-8歲橋樑書書單(非注音版)中,我曾經介紹過一套《小狐狸的故事》。那套書的作者是森山京,繪者是土田義晴,書中優美的故事和明朗的畫風,很受小朋友的喜歡。

看到這套書,有的孩子會把那套翻出來,因為覺得有些內容和畫風很相似。

這套書裡仍然有森山京和土田義晴的作品,也收錄了其他幾位日本作家的作品。

而且,其中的《晴天天使的禮物》和《生日獅子》、《狐狸的魔法畫筆》,都是由我國很有名氣的譯者彭懿翻譯的,這位精通日語、英語的作家,為我們國家的孩子們翻譯了無數優質的繪本童書。而且他翻譯的書的原版都是很經典的。

5本書裡一本一個故事,但是文字量不大,和插圖的比例是1:1,孩子很容易把整本書讀完。


6、《一年級大個子,二年級小個子》

教改後注音書還有必要讀嗎?別糾結,6-8歲注音書我推薦這10套

同樣還是彭懿老師翻譯的日本作家的橋樑書。這本書也有非注音版的。

全書一共13個章節,加上“寫在前面的話”的序言部分,已經儼然有向純文字書轉型的意味。

但是每個章節並不長,可以讓孩子分階段讀完,也是孩子開始逐漸閱讀拔高的書。

並且講述的就是小學一二年級孩子的故事,比較貼近孩子的生活。


7、《小熊和奇妙女巫》(6冊)

教改後注音書還有必要讀嗎?別糾結,6-8歲注音書我推薦這10套

一套出版不久的新書,因為講述的內容是關於各種女巫的故事,畫風也是偏向於女孩子的風格,特別能夠走入女孩的內心,所以,作為一位女孩的媽媽,我“偏心眼兒”地把它推薦出來,面向小姑娘讀者。

這套書由我國兒童文學作家任小霞創作,每一本書裡都有6個不同的“女巫”的故事,比如“風女巫”、“影子女巫”、“縫補女巫”等等,讓孩子也天馬行空地展開想象力。


8、《電話裡的童話》系列第一輯

教改後注音書還有必要讀嗎?別糾結,6-8歲注音書我推薦這10套

這套書就是我上文提及的意大利作家賈尼·羅大里。

他的代表作《洋蔥頭歷險記》也經常被老師們推薦。

《電話裡的童話》第一輯裡有8本書,是一位父親通過電話講給孩子聽的故事。

薄開本,故事獨立,簡潔有趣,每一頁的文字不多,字間距也大,孩子閱讀起來不會覺得困難。


9、《國際大獎小說(注音版)》(5冊)

教改後注音書還有必要讀嗎?別糾結,6-8歲注音書我推薦這10套

略微有些拔高的注音橋樑書。適合孩子識字量增加、能夠漸漸開始閱讀章節書、長故事。

如果你在某當上搜索“國際大獎小說”的話,會搜索到這套書的全20冊禮盒裝、第一輯盒裝等多個版本。

這就需要根據孩子對注音讀物的閱讀需求來選擇了。

我先入手的是5冊裝。

分別是《飛吧!紅頭髮》:獲得國際安徒生獎、

《雲朵工廠》:西班牙安徒生獎、

《小腳公主和七頭大象》:奧地利青少年文學獎

《存夢銀行》和《石狐》。


10、E·B·懷特經典三部曲(注音版)

教改後注音書還有必要讀嗎?別糾結,6-8歲注音書我推薦這10套

E·B·懷特的經典三部曲《夏洛的網》、《精靈鼠小弟》和《吹小號的天鵝》,這其中《夏洛的網》恐怕要被學校老師們推薦過無數次了吧!

而且《夏洛的網》和《精靈鼠小弟》也都被翻拍成電影,也是我的童年經典。

這套書也有非注音版,考慮故事較長,如果孩子不能很好地閱讀非注音版,可以閱讀這套注音橋樑書。

它的譯者是我國著名兒童文學家任溶溶老先生,從文學角度來講是非常有必要給孩子閱讀的書。


寫在最後:這份書單可以結合6-8歲非注音橋樑書穿插著給孩子篩選和閱讀。

關於一些書出了注音版和非注音版哪個更好的問題,父母也沒必要糾結,如果是同一個譯者的作品,內頁圖畫完全一樣,就根據孩子的閱讀需求來。

如果是不同的譯者,內頁圖畫風格也不一樣,那就選更知名譯者的作品,孩子更喜歡的圖畫風格,是否注音也是根據孩子的實際需求來。

因為,每個孩子的閱讀程度都不一樣,因材施教更好些。

6-8歲的橋樑書非注音版書單可以點擊這裡:

教改後注音書還有必要讀嗎?別糾結,6-8歲注音書我推薦這10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