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基本面“透視”全球鉀肥態勢

四大基本面“透視”全球鉀肥態勢

“2019年國產鉀肥產量創歷史新高,實物量突破了1023萬噸。行業主營業務收入315.8億元,下降0.6%;行業利潤49.1億元,同比上漲19.6%。”這是鉀鹽鉀肥行業分會會長、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興富在4月23日召開的“第十三屆鉀鹽鉀肥行業年會”網絡直播中提供的數據。他指出:“在化肥行業整體供大於求,國際鉀肥價格回落的背景下,國內鉀肥行業取得的成績難能可貴。”

“第十三屆鉀鹽鉀肥行業年會”以“凝聚行業力量,應對全新挑戰”為主題,總結了2019年國內外鉀鹽鉀肥行業運行情況、分析預測了2020年鉀鹽鉀肥行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探討世界鉀鹽鉀肥貿易發展和趨勢、解析農業政策對鉀肥行業需求和影響,還針對疫情之下鉀肥行業的發展及國內外形勢進行了深入探討。

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會長王孝峰,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的副會長兼鉀鹽鉀肥行業分會的秘書長陳國福,鉀鹽鉀肥行業分會會長、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興富,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肥料質量監測處處長田有國,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部部長刁祥瑞,國投新疆羅布泊鉀鹽有限責任公司企業管理部主任謝響亮,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勝男,Argus諮詢公司高級分析師汪玲,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鉀鹽鉀肥行業分會副秘書長周月等出席會議。會議吸引了行業專家、企業領導、業內同仁,媒體記者等3萬多人次線上觀看,線上互動氣氛熱烈。

中國農資傳媒鉀肥觀察家吳江認為,本次年會從供應、產能、需求、價格四大基本面解讀了全球行情,劃定了全球鉀肥供給“局勢”,特別是在國內市場引入國際視野,對於中國鉀肥行業的全球佈局和價格走勢預判提供了依據。未來,中國“保糧”態勢也將提前圈定了國內鉀肥的需求“定勢”。

供 應 面

國際產量增加,短期供應壓力較大

IFA數據顯示,全球鉀肥產量將從2019年的4920萬噸(K2O)增長到2020年的5210萬噸(K2O),淨增加260萬噸(K2O)。在2019-2020年間,全球潛在過剩預計相當於潛在供應的13-15%。陳勝男表示:“若全球鉀肥新增產能按計劃陸續達產,今年全球鉀肥供應還有進一步增長的空間。”

據瞭解,2009至2019年期間,全球幾乎所有擴產項目都由現有生產商完成。全球行業開工率從2010年的74%下降到2018年的71%,閒置產能從2010年1760萬噸增加到了2018年的2400噸。“這相當於新增了將近600多萬噸的閒置產能,後期還有一些完全新建項目產能的增長。”汪玲表示,“這個增長其實是緩慢的,主要是由於需求連續下滑,以及鉀肥項目需要長時間開發,目前來看短期保持相對平衡。”

汪玲分析到,短期看,2020年國際鉀肥行業增產和減產並行。2019年北美整體減產近200萬噸,前蘇聯地區減了150萬噸產能。增產方面,德國K+S白求恩項目在2019年產量大約增加了6%,預計2020年產量還會溫和上漲。土庫曼斯坦鉀肥項目,雖然開工率比較低,但去年向中國出口2萬噸氯化鉀。“總結來說,國際上市場短期供應壓力較大。”

中期來看,白羅斯鉀肥公司宣佈原定2019年12月投產150萬噸的項目推遲到2021年.隨著新項目投產,產量會再次增加。2017年到2018年期間,新增較大項目包括K+S位於加拿大的白求恩項目以及2018年歐化公司在俄羅斯的項目。“這兩個項目未來會持續增產。”此外,還有中國公司在老撾、土庫曼斯坦的項目,約旦的APC以及玻利維亞的鉀肥項目等。汪玲表示:“整體上看,預計2019年到2024年期間,每年氯化鉀新增產能約230萬噸。”

國產鉀產能整合,利潤增長

周月介紹,2019年我國鉀肥產能處於進一步整合階段,同比下降3%。根據鉀鹽鉀肥分會統計,截止到2019年底,我國資源型鉀肥生產企業25家,產能達到695.7萬噸(折純)。產量方面,2019年我國資源型鉀肥產量進一步增長,總產量達到了590.2萬噸(折純),同比增長了8.3%。

當前,國產鉀肥自給率接近60%,企業庫存較高,日產正常、產量穩定。2020年一季度,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成礦滷水5885萬立方米,同比去年同期增加1250萬立方米,為去年同期的127%。生產裝置復產率100%,共計5條鉀肥生產工藝線,累計生產125萬噸,同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3萬噸,為去年同期的111.6%。國投新疆羅布泊鉀鹽有限責任公司生產、運輸情況正常,庫存處在合理水平。預計今年資源性硫酸鉀的產量會略有下降。從資源性鉀肥角度分析,預計整體與去年產量變化不大。

進口鉀方面,由於2019年需求偏弱進口量偏大,國內氯化鉀庫存量始終處於高位,最高值超過360萬噸;年末港口氯化鉀庫存為304.1萬噸(不含保稅),增幅73.8%。2020年2月,港口庫存接近400萬噸,高於往年同期。同時,2020年1-3月有40萬噸左右邊貿新增進口鉀肥,同比增長29%左右。4月另有一部分新增到貨。從總供應量來看,國內鉀肥充足。

需 求 面

全球需求持續增長,巴西、印度尤為突出

國際需求主要集中在巴西、中國、印度、東南亞市場,構成全球60%以上的國際貿易量。據陳勝男介紹,巴西在2018年突破1000萬噸的進口量,而2019年仍然保持高水平;中國於2015年達到了943萬噸的一個歷史最高水平,未來有進一步增長的需求空間;印度進口量在500萬噸左右,東南亞市場仍然是鉀肥需求量很大的市場。

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氯化鉀需求量大約是6460萬噸。據汪玲介紹,2019年全球進口量比2018年同期同比增長5%,且是高於近5年平均水平。“進口主要增長來自於巴西和中國。而港口高庫存最終削弱了下半年的進口量。但是全球來看,2019年的貿易量同比增加了約150萬噸。”

“由於全球疫情的影響,目前國際上主要的地區都出現了物流延遲和人工短缺的情況,給氯化鉀的需求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汪玲提出,疫情給印度帶來的不確定性更大。印度政府削減了2019年到2020年鉀肥補貼,對於印度的鉀肥用戶和進口商來說,鉀肥的採購成本明顯增加。此外,流動勞動力短缺,會造成印度小麥收割困難,進而影響下一季水稻種植。而印度年度鉀肥大合同談判,原定3月底應有進展,直到現在毫無定論。“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印度乃至全球的鉀肥消費。”

“從中長期來說,全球氯化鉀需求仍持續增長。”汪玲提出,“未來巴西和印度是兩個鉀肥消費持續增長的地區。”Argus數據顯示,中國鉀肥消費平均增長率約在2%左右;巴西消費有望從2019年的1090萬噸以平均每年2.6%的增長率持續增長;印度的消費的年增長率大概為2.8%;東南亞地區年增長率大約是2%,其中印尼和馬來西亞是氯化鉀消費最為強勁的地區。

陳勝男強調:“對於國際貿易來說,需求方面影響的因素是非常複雜的,也是需要我們在各個方面都需要密切關注。尤其是當下全球經濟陷入衰退,金融市場動盪,鉀肥供需受影響程度還有待觀察。”

國內需求暫穩,價格低端持平

從需求的角度來看,在國家農業供給側改革、減肥增效、藏地於糧的大背景下,氮肥、磷肥需求都有所下降,鉀肥從這幾年的數據來看,基本上保持平衡。周月提到,2015年前我國鉀肥表觀消費量一直處於增長態勢,近5年處於波動狀態。由於2019年國產量和進口量雙雙增加,鉀肥的表觀消費量進一步增長,總量達1103.93萬噸,折純量同比增長9.98%。“雖然表觀消費量在明顯增長,但是實際需求有所下滑。受鉀肥供需矛盾突出,複合肥開工率低迷以及氮肥、磷肥整體走勢等多重因素影響,2019年需求較2018年同期減少約5-10%左右。”

在2019年冬季備肥積極性不高、備肥數量有限以及疫情的影響下,春季市場鉀肥需求從2月下旬以來,出現了一個集中釋放的小高峰。現階段,隨著春季用肥進入尾聲,需求正在逐步減弱。汪玲表示,在政府部門各種“抗疫情,保春耕”措施下,鉀肥需求有望穩定。“政府提供充足的財政支持,將有利於鉀肥需求恢復。”

價格方面, 2019年國內鉀肥市場價格由高端直線下滑,在2020年國內市場供需矛盾仍舊較為突出的情況下,價格走勢預計與2019年低端價格持平,波動幅度相對有限。周月表示。“2019年價格雖然走低,但總體經濟效益較好。”陳勝男也表示:“中國鉀肥市場價格也會成為世界鉀肥市場標杆。”

監製 | 魏 萌

四大基本面“透视”全球钾肥态势
四大基本面“透视”全球钾肥态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