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學習”,媽媽辭職堅持陪讀,一年的時間孩子變化很大

事件回顧:

鄰居家的軒軒上四年級的時候,媽媽開始意識到他的學習習慣很不好。本來是個聰明的孩子,但是由於父母疏於管教使得他散漫,在學習上馬虎,特別是學習習慣不好。四年級課程開始有些深,軒軒跟不上,身上的毛病也全都暴露出來了。

軒軒是奶奶一手帶大的孩子,奶奶不重視教育,只是關心孩子是不是吃飽了,穿暖了。奶奶在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使得軒軒自理能力也很差,作業有時候也不寫,上學都是奶奶給整理好書包。軒軒還有一個上一年級的弟弟,也是奶奶帶的。軒軒放學後貪玩、不愛學習等等身上的不良習慣都影響著弟弟。

軒軒的父母忙於事業,忽視了兩個人的成長。媽媽有一次參加了軒軒的家長會,意識到自己如果再繼續放任孩子,就會害了兩個孩子。四年級可以說是孩子學習和成長的又一個轉折點,這個時候孩子掉隊很危險。


“孩子不愛學習”,媽媽辭職堅持陪讀,一年的時間孩子變化很大


軒軒媽媽和他的爸爸經過再三思考依然決定辭職,堅持陪讀。經過家庭討論後,軒軒奶奶也接受了這個決定。雖然她心裡不願意讓兒媳婦辭職,但是為了兩個孫子她也同意了。

軒軒媽媽一年的陪讀,讓軒軒愛上了學習,他的語文、數學和英語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尤其是數學和英語已經快接近滿分了。在軒軒的帶動下,弟弟也愛學習。他們回家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寫作業,並且他們兩個自主學習習慣和自理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媽媽的臉上,也多了笑容。兩個孩子也更加開朗,自信,家庭整體氛圍很融洽。


“孩子不愛學習”,媽媽辭職堅持陪讀,一年的時間孩子變化很大


分析軒軒媽媽的做法

一、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軒軒媽媽讀了大量的育兒書籍,發現“身教勝於言教”這個真理是家庭教育的基礎。所以,她開始改變自己。不再想著今天該穿什麼衣服,畫什麼妝等等,而是將自己塑造成一個積極的、愛學習的媽媽。

運動、學習成為軒軒媽媽的每日必做功課,她每天早上6點準時到公園晨跑。早上,公園的空氣清香,很適合晨讀。跑完半個小時候,她會進行晨讀。兩個孩子很好奇媽媽的行蹤,他們也開始跟著媽媽出去。媽媽抓住了他們兩個的心理,開始用比賽、遊戲等方式“引誘”他們參與到晨跑和晨讀活動中。自從他們兩個參與後,每天的晨讀內容就是他們的語文課文和英語。

除了以上,軒軒媽媽將自己的電子產品都收了起來。她每次外出都是為了買書,她們家裡佈置了專門的閱讀室。

她也堅持給孩子們買正版圖書,週末和寒暑假她堅持去圖書館。

在軒軒媽媽的行為示範下,軒軒和弟弟愛上了運動、愛上了閱讀。


“孩子不愛學習”,媽媽辭職堅持陪讀,一年的時間孩子變化很大


二、親近生活,培養興趣

美國知名教育學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

我國知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

軒軒媽媽很善於用生活場景,啟發孩子思考,並讓孩子在生活中逐漸培養起對學習的興趣。軒軒數學不好,媽媽發現四年級數學難度開始加大,很多東西聽老師講完,他並沒有真正理解。所以,媽媽開始用生活情境引發他的思考,啟發他用數學思維解決生活問題。慢慢地堅持,軒軒發現數學這麼有用,還這麼有意思。在生活中,去超市購物,家庭預算和支出統計等等,媽媽都交給了他們兩個。這兩個小當家的數學興趣和熱情被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被激發出來了。

同時,軒軒媽媽還定期帶他們親近自然,讓他們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置身大自然的懷抱中,軒軒媽媽會引發他們進行觀察和思考,並且還會鼓勵他們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對大自然的感悟。

這樣兩個孩子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逐漸提高。



“孩子不愛學習”,媽媽辭職堅持陪讀,一年的時間孩子變化很大


三、正向激勵,鼓勵孩子

軒軒的媽媽善於發現他們兩個的長處,並且能夠適時利用他們的優點激勵他們。因為她知道兩個孩子在奶奶的庇護下,聽不進別人的批評。所以,軒軒媽媽學會了正向激勵,鼓勵孩子。有的時候,軒軒牴觸心理很強,總是用負面語言還擊媽媽。媽媽還是忍住了,選擇用積極的語言回應他。

比如,最近軒軒有一次語文考試成績下滑了,回家後開始拒絕讀書。媽媽詢問他不願意讀書的原因,他說:“我不知這塊料,讀再多也沒有用。”媽媽用肯定的眼神回應他,並心平氣和地說:“我的孩子是什麼樣的我知道,我們軒軒這塊好料還需要慢慢挖掘。”然後,她給弟弟說:“快去拿你的小鏟子,咱們一塊挖挖這塊好料。”軒軒都都笑了,然後捧起書開始看。

一次的失敗代表不了什麼,媽媽發現現在的語文對孩子的知識面要求很廣。軒軒底子薄弱,知識面還是不夠。她相信日積月累,會有收穫的。


“孩子不愛學習”,媽媽辭職堅持陪讀,一年的時間孩子變化很大


四、堅持合作,共同面對

在遇到問題和苦難的時候,軒軒媽媽選擇和孩子一同面對,通過商量引導孩子找到好的解決辦法。

比如,在孩子玩電子的遊戲的時候。有很多父母,會對孩子說:“不要玩了,成天就知道玩。趕緊寫作業去,寫完早點睡,要不明天又遲到了。”這樣控制型方式可能會讓孩子表面同意,但是不會起到根本作用。

軒軒媽媽的做法就很好,有一天軒軒在玩電子遊戲,他一直玩到凌晨一點。媽媽一直等他玩玩了給他送去一杯牛奶,並很平靜地問他:“把牛奶喝了再睡吧。”軒軒心虛的問:“你不生氣嗎?”軒軒媽媽回答:“我當然生氣,但是我心疼你。趕緊吧,我的寶貝。”第二天晚上的,媽媽和他們兩個進行了家庭會議,討論電子遊戲。通過他們的合作,最終找到了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

軒軒媽媽,總是告訴他們:“合”不僅僅在在一起的意思,更重要的是面對問題和困難要在一起想辦法解決。所以,合作已經成為了他們的家庭風尚。

結語

寫這篇文章並不是鼓勵媽媽辭職陪讀,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同,但是教育孩子上總是有些共通點的。比如,作為父母要重視自身的行動力量對孩子的影響,為孩子最好示範效應;引導孩子觀察生活,啟發他們的思考,並引導他們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拒絕用負面語言否定孩子,善用正面語言激勵孩子;用合作代替控制命令,讓合作成為親子關係的重要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