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申讀東周第三六期——桃花夫人

戊申讀東周第三六期——桃花夫人


戊申前面講過幾個女人,褒姒、武姜、宣姜、文姜、哀姜,全都不是好東西,好像好女人都死絕了,其實不是,今天戊申就講一個好女人的故事。這個好女人就是息媯,春秋四大美女之首,另外三個是——文姜、夏姬、西施,西施是個女間諜,文姜和夏姬是大蕩婦,西施還好,息媯和文姜、夏姬之流併為春秋四大美女,真是辱沒了她。

戊申讀東周第三六期——桃花夫人

從息媯的名字我們可以瞭解到,她姓媯,她老頭兒姓息,所以她叫息媯。媯是上古古姓之一,是五帝之一舜的後代,被周武王封在陳國,也就是今天河南的淮陽。息媯是舜帝的後代,陳國的公主。息媯擁有絕世容顏,俗詞不足以形容。


息媯還有一個姐姐叫蔡媯,書中沒有交代蔡媯的容貌,估計也不差,蔡媯嫁給了蔡哀侯獻舞,息媯嫁給了息侯。有一次,息媯回家看她爹媽,路經蔡國,蔡獻舞知道他小油有絕世之貌,存心不良,以蔡媯之名,派人請息媯到蔡宮中赴宴。宴席上,蔡獻舞講了個黃段子,調戲息媯,息媯大怒,憤憤而去。息侯知道後,惱足了,就想辦法要幹蔡獻舞一下。


當時南方諸國,以楚最強最大,先後滅鄧,克權,服隨,敗鄖,盟絞,役息,漢東小國,無不俯首稱臣。

只有蔡國和齊國親近,因為齊桓公的第三位夫人就是蔡國宗女蔡姬,兩國有婚姻之好,而且蔡獻舞還參加過齊桓公的北杏會盟,所以蔡國雖然和楚國接壤,但是關係一般,反而和齊國關係很好。楚國到了楚文王熊貲這一代,威勢更勝從前,兵力強盛,人才濟濟,鬥祈、屈重、鬥伯比、薳章、鬥廉、鬻拳等人齊聚麾下,野心勃勃,虎視眈眈,漸有侵犯中原之意。


息侯想來想去,只有楚國可以幫他出一口惡氣,於是派人到楚國交公糧,趁機向楚文王大進讒言詭計,曰:蔡獻舞這個人,自以為是齊桓公舅子,不把大王放在眼裡。怎麼辦?幹個舅子。你這樣,你先打我,蔡獻舞和我是擔兒挑,我向他求救,他肯定來,到時候咱們合兵一處,打他龜孫,讓他知道知道厲害。熊貲一聽,好好好,你的良心大大的壞。


楚文王正愁蔡國不肯歸順,就來了息侯這個枕頭,非常高興,當下興兵伐息。息侯向蔡求救,蔡獻舞果然出兵相救,和息侯估計的一樣。熊貲早就設好了陷阱,蔡獻舞一來,掉裡了,趕快撤兵,想進息城躲避。息侯命令關閉城門,蔡獻舞沒處跑,被活捉了。息侯終於報了戲妻之仇,犒勞楚國大軍,親送楚文王回國。蔡獻舞才回過味兒來,知道自己中了息侯之計,把牙恨掉了。


蔡國大臣帶著money和女人到楚國贖獻舞,蔡侯得以放回,臨行之際,楚文王設宴餞行。宴席上,山珍海味,歌舞昇平,熊貲指著其中一個歌女說,這女人美吧。蔡獻舞心懷記恨,趁機說道,美個糞,天下女人,息媯為最。熊貲也是個色鬼,問息媯哪美。獻舞說,目如秋水,臉似桃花,長短適中,舉動生態,閉月羞花,沉魚落雁,天人之姿,當世絕色。把楚文王說得心癢難搔,慾火難耐。


獻舞走後,熊貲想見息媯,就以巡遊為名來到息國,息侯擺下酒席,宴請楚文王。席間,熊貲要求息媯出來敬酒,息侯不敢不從。息媯盛裝而至,膚如凝脂,臉若桃花,果然人間絕色,熊貲大為傾倒。息媯不卑不亢,施施有禮,敬完酒就回去了。席散後,熊貲神魂俱碎,輾轉反側,夜不能寐,想息媯想得睡不著覺。第二天,熊貲以擺酒答禮為名,邀請息侯到館舍相見,其實早已安排甲兵,息侯一到,立即抓起來,隨後就去內宮找息媯。息媯聞變,想跳井自殺,被楚將鬥丹抓住,熊貲說,跟誰不是跟,跟我吧,只要你從了我,息侯我不殺了,也不絕其祭祀,如若不然,國族夷滅。息媯無奈只得相從,楚文王撫慰一番,就在軍中立息媯為夫人,因其有桃花仙容,號為桃花夫人。至於息侯,史上有兩種說法,其一說他悲憤至極,氣死了;另一種說法是苟延殘喘,給楚王看守城門。

戊申讀東周第三六期——桃花夫人

自此一場為了息媯而展開的東方特洛伊戰爭落下了帷幕,以蔡國的慘敗,息國的亡國而告終。這一切僅僅是由於蔡獻舞的無恥行徑,息侯頭腦發熱時的錯誤決定造成。但在春秋時期,看似偶然滅國的息國,其實有其必然性,弱肉強食,才是生存法則,息國、蔡國註定要亡。


再說息媯,成為楚文王夫人後,榮寵無比,三年內生了兩個兒子,老大熊囏(讀音:堅),老二熊惲,熊惲就是以後的楚成王。息媯雖然做了三年夫人,生了兩個兒子,但不苟言笑,從不與楚王說話。熊貲很奇怪,有一次就問息媯為什麼不說話。息媯淚曰:吾一女事二夫,不能守節而死,有何面目言語。

戊申讀東周第三六期——桃花夫人

楚文王聽後,不但不生息媯的氣,反而愈加敬重,卻把滿腔怨氣發在蔡侯身上,說,夫人之恨,皆蔡獻舞那兔孫弄的,我饒不了他。就因為息媯的一句話,熊貲興兵伐蔡,把獻舞打得吐血,蔡侯簽約賠款,才算作罷。


後來楚文王死了,二子年幼,熊貲他兄弟子元當了令尹,存心不良,一想篡位當王,二想霸佔息媯,可是鬥伯比很厲害,他怕鬥伯比,一直隱忍。等到鬥伯比也掛了,子元開始肆無忌憚,在王宮旁邊蓋了別墅,每天看豔舞,叫舞女唱些淫詞豔語,以此勾引息媯。息媯知道後說,先君習武事,徵諸侯,列國朝貢不絕。而今楚兵不出十年了,諸侯早將強楚拋之腦後,令尹不知圖強,只聞歌舞,真廢柴也。子元聽到後很羞愧,覺得自己連個女人也不如,於是興兵伐鄭,想用軍功取媚息媯。可是鄭國有良臣叔詹,大擺空城之計,子元不敢打,一點兒便宜沒撈著,又怕就這麼回去讓息媯小瞧,就假裝打了勝仗,敲鑼打鼓唱著凱歌退兵了,臉皮真厚。回國之後,子元叫人先報告息媯,說此次出兵大獲全勝,未損一兵一卒。這倒是真的,尼瑪都沒打,當然不損一兵一卒。息媯說,打了勝仗應該宣示國人,在我這兒顯擺什麼。子元馬屁又沒拍響,息媯根本不吃他那一套。後來,子元作亂被幹掉了,他對息媯的不良用心也隨著他的死灰飛煙滅了。


關於息媯的死有很多說法,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兩種。第一種,息媯趁楚王外出打獵,出宮和看守城門的丈夫息侯相會,然後雙雙撞牆而死,有的說是撞樹,反正他倆彼此殉情了。

第二種,息媯沒出城,也沒一頭撞死,而是輔佐兒子楚成王,選良才,赦天下,勸農桑,大膽改革,提出休養生息、儲備重臣、重視教化、嚴治後宮等許多建議,楚國大治後還政於君,隱居深宮不問世事,後來當然是老於楚國了。


關於這兩種說法,戊申有些不同意見。第一種,不太可能,因為首先,息侯的死活還是個大問題,文中交代他是憂憤而死,還是很有可能的,因為楚文王把息國滅了以後,只留了幾十個人跟著息侯,既無經濟來源,又沒有外部援助,那幾十個人估計也很難對息侯好到哪裡去,息侯不死就是奇蹟了。就算沒死,守城門,息媯能輕易見到他麼?息媯知道他的消息麼?息媯有兩個兒子卻是真真切切的,三年之後,她會拋下幼子,找尋那個生死未卜的前夫?可能性很小,也很難。

第二種,更不可能,這簡直是武則天嘛,楚國的強大好像全是因為她,而且這麼厲害的一個女人居然不貪戀權力,該收手時就收手,簡直太難得了,古往今來這樣做得最好的也就周公旦了,周公旦是誰,聖人啊,息媯成了聖人了,意淫不?

不管這兩種說法是真是假吧,至少反映了一點,人們都很喜歡息媯,很懷念她,願意把一切美好的東西放在她的身上,因為她雖然再嫁楚文王,可她的心從來沒有變過,並且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著不滿與反抗。關於她的死,第一種說法顯然是女人的美好願望,那些有些節烈情操的女子覺得息媯是完美的,如果有這樣一個結果,那就更加完美。第二種則是男人們的異想天開,他們希望自己可以有這樣一個賢內助,把這種期望投射到息媯身上,如此而已。可以看出,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是很喜歡息媯的。“屈身入楚宮,三年無隻字。”這大概就是息媯身上所閃現的最為耀眼的光輝吧。


話說楚國令尹子元,因為息媯的隻言片語,興兵伐鄭,被鄭國空城計嚇退,到底此計如何,請繼續關注戊申讀東周系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