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翔教授迴應網友呼聲:我沒能力跟張文宏醫生並列



疫情期間,一位名叫羅翔的法學教授和他的刑法課視頻一道火了。從一名在中國政法大學以及厚大法考平臺上授課的教授,變成廣大網友所津津樂道的網紅,在“圈層文化”(以興趣作為重要劃分依據的線上小組、圈子等文化聚集形態)日益盛行的今天,羅翔再次定義了什麼叫做“火出圈外”。對於自己在疫情期間走紅的原因,羅翔7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稱,或許是因為民眾對正義及法律的溫度有著樸素期待,他表示很感恩有機會促進年輕人產生對法律的興趣。

事實上,早在政法大學校園裡授課時,羅翔就已經是一位風靡校園的教師了。“羅翔老師十年前就是法大‘十大最受本科生歡迎的老師’之一,上他的課必須早晨6點起床去教室佔座,否則即便是在能容納兩三百人的階梯教室,也得搬凳子才能找到坐的地方。”中國人民公安大學青年學者張弛曾經是羅翔的學生,回憶起羅翔上課的情景時,他還歷歷在目:“他上課時習慣於漫步,在他的課上,我覺得他不僅是在上課,還是在演講,他向我們傳遞了一種法治的信仰,即做一個有敬畏、有積澱的人。”

今年3月9日,羅翔受邀入駐B站,僅僅兩天時間,他的粉絲數就突破了一百萬。如今,羅翔在B站上的總粉絲數已超過400萬,由其本人發佈的12個刑法課視頻的總播放數已經超過3900萬,單個視頻最高播放數高達700萬,最少的也接近100萬。

談起入駐B站後的感受,羅翔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跟大家互動得還“蠻好的”。“B站主要以年輕人居多,中國法治的傳承,乃至我們國家的未來都得靠這些年輕人。”他說,自己非常感恩,有這樣的機會跟年輕人交流,並普及一些法律知識,促進他們對法律的興趣。“刑法是實體法,通過風趣幽默的方式,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給同學們一些甜頭。慢慢的,當你沉浸進去後,你會發現,法律不僅僅有段子,更多的是一些知識、體系、概念。”

由於授課形式風趣幽默,金句頻出,在案例列舉上又非常“狂野”,羅翔的刑法課在B站收穫“頂級流量”之餘,還被網友改編了數量龐大的“鬼畜”作品(一種經誇張剪輯以達到幽默效果的原創視頻類型)。在他的案例中高頻出現的犯罪嫌疑人“張三”,更是被網友親切稱為“法外狂徒張三”,儼然有成為虛擬“愛豆”(由粉絲自發建構的偶像),衍生出亞文化的傾向。

網友們樂於對刑法課視頻進行解構,對此羅翔持開放態度,“畢竟這只是一個形式,如果形式純粹只是一種娛樂,它一定會適可而止,但如果娛樂化的形式本身可以承載非常嚴肅的內容,那也無可厚非。”他希望這些視頻不僅僅做知識的傳授,也能讓觀眾們真正瞭解法治背後的精神。

除了形式上的吸引力,羅翔在授課視頻中還非常注重對當下最新熱點事件進行刑法解讀。在他的最新上傳的兩個視頻中,羅翔分別對疫情期間拒絕隔離以及賣假口罩的行為作了“罪與罰”的講解,在他稍早時候發佈的視頻中,還有對轟動一時的韓國“N號房”事件所涉及刑法問題的解讀。羅翔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對課程與當下熱點的結合其實並沒有特別的規劃,“我沒有刻意去琢磨,如果有哪個熱點案件能夠承載我個人的一些期待的話,我可能就會利用這個案件去做一番解讀。”他表示,法律本身就是由一個個案例組成的,每一個熱點案件都會吸引民眾的關注,這些熱點案件的背後一定會涉及一些法律的精神。

羅翔教授回應網友呼聲:我沒能力跟張文宏醫生並列

對於羅翔的刑法課在疫情期間的走紅,大多數網友都持肯定的態度,甚至有人認為,這背後體現了我國國民素質及法律意識的提高。但同時也有質疑的聲音出現,有人認為聽羅翔的課,“知識點沒會,只記得段子了”,還有人表示,羅翔視頻的海量播放數更多體現的是一種“外行人看熱鬧”式的狂歡。對此,羅翔表示,他無法解釋自己視頻的走紅,“但是我個人覺得,可能民眾有著對正義的樸素期待,以及對法律溫度的期待。也許正由於這些期待,刑法課視頻才能夠撥動民眾的心絃,不管他處於什麼樣的年紀。”

“整個疫情期間,火了兩個該火的人。羅翔,張文宏,分別代表了一個國家的司法、醫學。”這是在微博上輸入“羅翔”後,搜索出的一條熱門微博。對於網友這樣的評價,羅翔表示“不敢當”:“對於張文宏醫生,我是非常欽佩和尊重的,我覺得我沒有能力跟他並列。”

他說,法律和醫學本身就是人類最古老的兩個學科,一個解決的是人的身體問題,一個解決的是人的社會問題。“人的身體和社會都可能會出問題,我們作為學者或醫生,最重要的是更加勤勉地對待自己的職業,對其足夠真誠、負責。”

還有網友在微博上期待羅翔能與張文宏“組CP”。在跟《環球時報》記者弄明白“組CP”的含義後,羅翔笑著回應道:“我一直希望向張文宏醫生學習,在專業上更有建樹,誠實地對待自己的職業,勉力而為。所以如果能夠跟張醫生交流,我當然感到非常的榮幸。”

來自《環球時代》採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