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和重慶關於火鍋的愛恨情仇

說到麻辣火鍋,人們不由自主的想到四川和重慶。四川和重慶的火鍋重麻重辣,光一想到就會止不住的冒口水,分分鐘就想拉上朋友去搓一頓!

四川和重慶關於火鍋的愛恨情仇

但是,其實你不知道的是關於麻辣火鍋的起源地,四川和重慶兩地有巨大爭議!關於火鍋的起源地,四川和重慶主要存在有三個傳說:

傳說一:重慶江北船工起源說

四川和重慶關於火鍋的愛恨情仇

成都籍著名作家李劼人於1947年在成都出版的《風土雜誌》上發表文章《漫談中國人之衣食住行》,對於麻辣火鍋的起源,李劼人的說法是:“吃水牛的毛肚火鍋,發源於重慶對岸的江北。

最初是挑擔子零賣販子將水牛內臟買得後洗淨煮一煮,而後將肝子、肚子等切成小塊,於擔頭置泥爐一具,爐上置分格的大洋鐵盆一隻,盆內翻滾著一種又辣又麻又鹹的滷汁……

四川和重慶關於火鍋的愛恨情仇

瀘州市餐飲行業協會執行會長代應林說,由於李劼人在當時的社會知名度和文化影響力極大,這篇文章也就成了文化界、餐飲界認為火鍋起源於重慶最為權威的證據。

幾十年來,很多人都認為四川火鍋起源於重慶江北。

傳說二:自貢鹽場起源說

四川和重慶關於火鍋的愛恨情仇

在中國封建王朝的歷代君主,為促耕種,發展農業,嚴令禁止私自屠殺耕牛。自明太祖朱元璋直到清朝末期對牛的管理愈加嚴厲。所有百姓私牛必須備案,即使因病或老死的牛也必須報官府處理,否則將遭受異常冷酷的處罰。《儒林外史》中便有官府對私自屠牛者處以刑罰的詳盡描述。因此,大多數百姓直到解放前飯桌上幾乎見不到牛肉。從清中期咸豐年間開始,在當時的四川能吃上大量而便宜牛的地方,唯有鹽都——自貢!

四川和重慶關於火鍋的愛恨情仇

自貢自東漢起便以井鹽業而聞名,而當時自貢井鹽業採用的絕大多數仍為牛力和人力。據鹽史專家宋良曦在其《鹽史論集》中介紹:“清光緒時,自貢自流井鹽場的推滷水牛數量常年保持在3萬頭左右,隨時有病牛或退役的牛需宰殺”,另有史料記載,由於需求巨大,獲利豐厚,鹽場幾乎不分白天黑夜開工,一頭健壯的牛隻能使用3到6個月便被淘汰或累死。因此,在當時整個西南唯有自貢牛肉最賤,最辛苦的自貢鹽工才有機會長期吃“免費”的牛肉、牛下水。

傳說三:瀘州小米灘起源說

四川和重慶關於火鍋的愛恨情仇

瀘州市餐飲行業協會提出:有書志證明,麻辣火鍋最先起源於長江邊的瀘州小米灘,形成於1821年至1851年,後流傳至重慶江北形成重慶火鍋,盛行於成都形成四川火鍋。據說以前長江邊上的船工跑船常宿於小米灘,停船即升火做飯驅寒,炊具僅一瓦罐,罐中盛湯,加入各種菜,又添以海椒、花椒祛溼,船工吃後,美不可言。這食慾便沿襲下來,傳至重慶紮根,並漸豐富,成為川人特有的美食。

四川和重慶關於火鍋的愛恨情仇

其實在小編看來,那麼多種的起源說爭論其實是沒有必要的,毋庸置疑是:火鍋是起源於長江沿岸的……要再說得學術一點,那就是火鍋發源於長江之濱,為船工所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火鍋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而麻辣火鍋在四川重慶也漸漸產生了不同的發展變化

鍋底的不同:

重慶的火鍋以毛肚火鍋為最正宗,而這種火鍋最重要的就是:牛油鍋底!牛油有著厚重的香味,能很好地吸收其他炒料的味道,並且在燙煮的時候,可以黏附在食物上,吃起來味道開門見山,濃香熱辣,一如重慶人耿直豪爽的個性。

四川火鍋喜歡用清油,也就是菜籽油作為鍋底,這樣的火鍋燙煮起來更帶著清香,吃起來沒有重慶火鍋那麼燥。為了祛火,有的店在鍋底裡面還加了中藥,很適合不嗜辣的人群,所以最先在外地得到了認可。

四川和重慶關於火鍋的愛恨情仇

菜品的不同:

重慶火鍋的菜品一般都是牛下水或者肉類,注重新鮮,用很樸實的的盤子裝著,上桌就是各種盤子堆著。

而四川火鍋的菜品則是注重擺盤,一眼看過去吸引你的一定不是肉,而是菜品精緻的擺盤。

四川和重慶關於火鍋的愛恨情仇

蘸料的不同:

重慶牛油火鍋的油碟只需麻油和蒜泥即可,最多加點蔥花和香菜,傳統簡單,但帶來的是正宗重慶味道。

四川的油碟一般是香油、蒜泥,此外配料變化繁多,蔥、蠔油、芝麻、香菜、小米辣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細細品嚐成都火鍋和四川火鍋,你會發現重慶更像是武當少林,自成一派不斷精進,並捍衛著“火鍋學”的派系正統,鑽研深,路子野,匪氣重;而四川火鍋則是一個大江湖,各家招式兼容幷包遍地開花,花樣多,味道香(不香不要叫四川火鍋),氣性柔。

四川和重慶關於火鍋的愛恨情仇

宅家許久的你,看著火紅的火鍋你不想品嚐一下嗎,那就來三江舵手吧,吃最地道的牛油麻辣火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