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已批!萬眾期待的期貨品種即將上市!來了解一下吧

01 生豬期貨的作用與意義


4月24日,中國證監會正式批准大連商品交易所開展生豬期貨交易。國內生豬期貨上市後,有望率先吸引溫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和新希望等行業頭部企業參與。此外,生豬期貨的上市,還將與豆粕、玉米等飼料品種形成完善的產業鏈,以此進一步增強養殖行業的風險工具供給,進而加大全行業風險對沖效率的提升。生豬產業在中國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地位,中國生豬出欄量、豬肉產量以及豬肉消費量均位居世界各國之首,並且在肉類消費結構中,豬肉消費比例超過了60%。生豬是我國價值最大的農副產品,市場規模近萬億元。其產業鏈以生豬養殖業為中心,涉及飼料加工、獸藥疫苗、屠宰、食品加工、物流、零售、餐飲等諸多行業。“豬糧安天下”,生豬期貨功能的充分發揮,對於完善生豬價格形成機制、對沖並緩解“豬週期”的價格波動、提升市場主體風險管理能力和助力生豬產業發展推進行業整合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是我國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


02 走進
生豬產業鏈


證監會已批!萬眾期待的期貨品種即將上市!來了解一下吧

圖1:生豬產業鏈

生豬養殖行業的上游涉及種植業、飼料行業與生豬育種、養殖行業。飼料企業從油廠或經銷商購買豆粕、玉米、添加劑等攪拌成飼料,為養殖提供必要的食物原料。生豬養殖相關企業具體包括育種企業和養殖企業,養殖模式具體細分為自繁自養、外購仔豬養殖與二次育肥。育肥豬達到標準體重後出欄,進入中游加工流通環節,具體包含屠宰廠屠宰,肉製品加工和肉罐頭加工,經過冷鏈運儲,並流入超市、菜市場、餐飲行業等分銷場所,最終被消費者食用消費。

上游:生豬養殖行業

(1)生豬養殖週期與存欄現狀

生豬養殖方面,我國從2014年起開始實行“環保拆建豬場”整治項目,隨著不符合行業規範的中小型養豬場的退出市場,同時,由於新建豬場與補欄的成本有所提高,近年來,我國生豬與能繁母豬存欄量呈現逐年下滑的態勢。

2018年8月我國出現非洲豬瘟疫情,截止目前,國內防控雖取得階段性成果,但形勢依然嚴峻。2019年11月,生豬存欄量環比上月增長2%,為2018年11月份以來的首次回升,能繁母豬自2019年9月來到階段性底部後,於2019年10月起止跌回升,已連續六個月保持回升態勢,2020年3月環比上月回升2.9%。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這兩個重要生產指標雙雙止降回升,表明全國生豬生產已扭轉了持續下滑的局面,這為明年加快恢復生豬生產奠定了堅實基礎。但不可置否,總體形勢依然嚴峻。生豬與能繁母豬存欄量持續低位,根據官方發佈的最新統計數據,生豬與能繁母豬存欄僅分別為1.9457億頭(截止2019年11月)與2164萬頭(截止2020年3月),同比上一年度分別下滑39.77%與19.1%。儘管一系列生豬復養試點工作陸續開展,但復養難度較大,且受“新冠”疫情影響,補欄積極性或受一定程度上的影響,補欄時間點也有所推延,養殖規模恢復步伐較慢,存欄恢復尚需時日。從豬仔成為後備母豬需7個月達到可繁殖狀態,能繁母豬生產1胎需要5個月左右。母豬產仔再經過1-2個月的保育期和5-6個月的育肥期,生豬方可出欄。預期尚需至2020年年底,我國生豬存欄才會出現明顯復甦。

證監會已批!萬眾期待的期貨品種即將上市!來了解一下吧圖2:生豬生產養殖週期

證監會已批!萬眾期待的期貨品種即將上市!來了解一下吧

圖3:生豬與能繁母豬存欄“拐點”出現,但仍較低位


(2)養殖成本與利潤

養豬成本主要包括豬舍成本、飼料成本、獸藥及消毒成本、人工成本等,在規模化養殖中,飼料佔比約佔總成本的50%—60%,仔豬成本佔25%-35%,人工成本約佔7%左右。而在散戶養殖中,仔豬成本佔20%-25%,飼料成本佔45%-55%,人工成本佔20%左右。

養殖模式具體細分為自繁自養、外購仔豬養殖與二次育肥。當前,我國自繁自養生豬與外購仔豬養殖利潤較為豐厚,分別達到2233.79元/頭與1162.55元/頭,分別同比上一年度增長633.21%與194.1%。

證監會已批!萬眾期待的期貨品種即將上市!來了解一下吧

圖4:養殖利潤較為豐厚

(3)養殖模式多樣,龍頭企業引領發展

雖然近年來國內生豬與能繁母豬存欄量逐年遞減,但養殖水平卻有了長足的進步,不過同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目前國內生豬養殖行業PSY(每頭母豬每年所提供的斷奶仔豬頭數)平均水平為18頭左右,部分規模養殖企業如溫氏、牧原,其PSY能達到23頭左右。而國際上成績最好的國家如丹麥達到了30頭以上的水平,我國規模化養殖生產力水平提升空間仍然較大,養殖產業集中度仍有待發展。

養殖模式根據生產組織模式劃分,主要分為散養和規模養殖,散養模式目前在我國佔比在加速下滑,規模養殖佔比在加速增加。規模養殖中“公司+農戶”和“公司自繁自養”兩種模式相對較多,近幾年國家政策鼓勵農民養殖合作社形式,發展也比較迅速。“公司+農戶”模式正在成為我國大型養殖企業的一種擴張方式。

生豬養殖全過程主要分為三個階段:育苗、育仔和育肥。其中,育苗階段的養殖模式差異並不明顯,因為大規模的養殖企業通常自己控制祖代豬的種源,培育和繁殖優質父母代種豬;而育仔和育肥這兩個階段是區分養殖企業經營模式的主要判斷依據。

按照養殖階段的分工不同,主要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養殖模式:一是以溫氏股份為代表的“公司+農(場主)戶”的中等規模分散式養殖模式,另一類是以牧原為代表的一體化自育自繁自養模式,生豬飼料、育種、養殖均由公司完成。但兩種養殖模式都是較為先進的兩點或多點式生產模式。

證監會已批!萬眾期待的期貨品種即將上市!來了解一下吧

溫氏股份養殖模式(“公司+農戶”)分析

具體來說,溫氏集團“公司+農(場主)戶”模式是公司保留種豬繁育和育仔階段,而將育肥階段以委託飼養的方式交由農(場主)戶負責。公司不需要提供仔豬育肥舍,由合作農(場主)戶按照公司的標準自己出資新建或改造現有的養殖場,並通過與公司簽訂委託協議,繳納一定的預付金(400元/頭),“代替”公司進行生豬養殖。生產週期結束,公司按照合同約定價格回購成熟的商品豬,並支付一定的託管費。 溫氏股份為農(場主)戶提供先進的技術指導、優質的飼料和疫苗採購等,並統一管理分散的農(場主)戶生產活動。在這個過程中,生豬的產權仍屬於公司,農(場主)戶的託管從傳統的“僱傭農工飼養-支付工資”變為“委託農戶飼養-支付託管費”,不過飼料等費用計入應收賬款直至合同履約時才能收回。

圖5:溫氏的“公司+農戶”養殖模式

證監會已批!萬眾期待的期貨品種即將上市!來了解一下吧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招商證券

溫氏股份公司全系列飼料產品均系溫氏集團自主研發生產,營養水平高、飼養效果優良,料肉比大幅低於行業平均,且公司在前期料上掌握了許多關鍵技術,多方面因素助力養殖成本最小化。PSY(每頭母豬每年所提供的斷奶仔豬頭數)、料肉比(指畜養的畜禽增重一公斤所消耗的飼料量)、商品代存活率等技術指標均大幅領先市場。溫氏股份的商品豬料肉比2.3-2.4,大幅領先市場平均水平2.8,溫氏如此大規模的飼養,即使是0.1個點的差距也會使得成本相差巨大;公司的PSY平均在23頭以上,部分成熟且滿負荷的子公司達到24頭,而行業內平均水平僅17-18;公司的商品豬成活率達到94.5%以上,社會平均水平不到90%。

圖6:技術指標對比

證監會已批!萬眾期待的期貨品種即將上市!來了解一下吧


證監會已批!萬眾期待的期貨品種即將上市!來了解一下吧

牧原:一體化自育自繁自養模式

以牧原股份為代表的一體化自育自繁自養模式,由企業自行建設養殖場,統一採購飼料、疫苗,僱傭農民工集中進行種豬的育種和擴繁、豬苗的培育、生豬育肥等全部生產過程,並統一銷售給終端消費者。從上游的育種及飼料,到中游的擴繁和育肥,再到下游的屠宰銷售,牧原股份通過一體化的產業鏈,做到生產全環節可控。一體化產業鏈使得公司將生豬養殖各個生產環節置於可控狀態,在食品安全、疫病防控、成本控制及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等方面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

圖7: 牧原的自育自繁自養模式

證監會已批!萬眾期待的期貨品種即將上市!來了解一下吧


國內的生豬養殖模式主要依據養殖階段的分工不同、自有資源的投入不同而得以區分,並因此在投資回報、擴張速度和持續經營等方面其實是各有優劣。

以“公司+農(場主)戶”為代表的輕資產模式的優勢在於公司擴張的難度下降,可以快速形成全國範圍的規模化生產,具備較高的成長性和較強的可複製性。而重資產的自育自繁自養模式雖難以快速擴張,但通過養殖基地的統一管理能夠確保出欄生豬的質量和食品安全,契合消費升級大背景下居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提升,並符合下游深加工企業對豬肉品質和食品安全越來越高的要求。

根據養殖階段專業分工的劃分形成的養殖模式根據養殖階段專業分工的不同,可將養殖模式分為:專業二元母豬養殖、專業育肥、自繁自養、一體化養殖。

專業母豬養殖的投入相對較少,回款較快。母豬主要從附近較大的大型規模豬場、種豬場購得或者自家母豬繁殖的母豬中挑選。所生產的仔豬主要提供給周圍的專業育肥豬養殖戶。母豬養殖戶對專業育肥豬養殖戶的依賴性較強,面對市場變化的能力較弱。雖然每家養殖數量較少,但養殖戶數量較多,所以,這部分養殖戶非常重要,有時候其行為可以決定後市行情的波動。

專業育肥豬養殖的優勢是可以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以及對後市的判斷,自主控制每次購進仔豬的數量,固定投入相對較少,成本較低。因為育肥豬隻用養殖三四個月就可以出欄上市,週期較短,所以市場風險較小。這部分養殖戶以及養殖方式普遍存在於北方糧食主產區,是目前我國生豬生產結構的主要力量。

自繁自養模式涵蓋了從種豬到育肥豬的整個生產過程。按照規模不同分為小、中、大規模自繁自養。小規模一般為存欄10頭母豬以下的養殖戶,年出欄育肥豬在200頭以下,需要1-2個勞動力即可。小規模的自繁自養部分是由專業母豬養殖戶轉變而來,在我國,這部分養殖戶,不分地域,各地均普遍存在。由於產業鏈週期覆蓋較長,小規模自繁自養抗風險能力比較弱,行業佔比在逐漸下降。中大型的自繁自養規模養豬場其存欄母豬數量在50頭以上,年出欄生豬在1000頭以上,需要雄厚的資金實力,同時需要佔用大量的土地。中大規模自繁自養專業化水平、資金實力和盈利水平都比較好,抗風險能力較強,行業競爭能力比較強。

一體化養殖覆蓋產業鏈比較廣,涵蓋上游機械設備、飼料加工業、育種、養殖、屠宰甚至終端零售。例如溫氏股份、雙匯發展、中糧集團、正大(中國)、牧原股份、天邦股份等。(4)生養殖企業

國內生豬養殖企業較多,行業龍頭為溫氏、牧原、雛鷹、天邦、正邦等。以牧原為例,其產能在2017年有快速擴張勢頭。其餘生豬養殖企業還包括:寶迪集團、金鑼集團、雙匯股份、佳和農牧、鐵騎力士等。

溫氏股份:創立於1983年,是一家以養雞業、養豬業為主導、兼營生物製藥和食品加工的多元化、跨行業、跨地區發展的現代大型畜牧企業集團,目前已在廣東省等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建成160多家一體化公司

牧原股份:是集飼料加工、養豬生產、屠宰加工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農牧企業,集約化養豬規模居亞洲第一。公司始建於1992年,歷經26年的發展,現擁有84個全資子公司和1個參股公司,1個合資的高檔肉製品加工廠,年屠宰加工生豬100萬頭,年可向社會提供高健康無應激純種豬8萬頭,二元母豬10萬頭。

雛鷹農牧: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中國質量誠信企業,並承載著中央儲備肉活畜儲備基地的重任。目前確立了包括生豬養殖、糧食貿易、互聯網三大板塊的核心戰略,已發展成為擁有糧食貿易、飼料生產、生豬養殖、屠宰加工、冷鏈物流、線上業務等完整產業鏈體系的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

正邦科技:

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員工3萬多人,300多家子/分公司,遍佈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集團已經形成以農牧、種植、金融、動物保健、乳品、畜禽加工、農化(農藥製劑和原藥生產)等為主要產業的大型農牧企業集團。

中糧肉食:是中糧集團旗下的一家集飼料加工、畜禽養殖、屠宰、深加工、冷鏈配送、分銷及肉類產品進出口於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產業化企業,致力於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安全、健康的肉類食品。

新希望六和:成立於1998年,公司立足農牧產業、注重穩健發展,業務涉及飼料、養殖、肉製品及金融投資等,公司業務遍及全國並在越南、菲律賓、孟加拉等國家建成或在建20餘家分子公司。截止2011年底,其控股的分、子公司近500餘家,總資產逾兩百多億元,公司員工7萬餘人。

天邦股份:是以綠色環保型飼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為基礎,集成飼料原料開發、動物預防保健、標準化動物養殖技術和動物食品加工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全國第一批農產品加工示範企業。

圖8:溫氏、牧原、天邦生豬銷售收入對比

證監會已批!萬眾期待的期貨品種即將上市!來了解一下吧


上游:豬飼料產業

(1)豬飼料類型

玉米、豆粕、菜粕等豬飼料原料作為豬肉產業鏈的上游環節,飼料成本佔生豬養殖成本的比例高達50%以上,因此其價格的變動對於下游生豬價格的波動具有很大影響,同時,生豬飼料其價格走勢亦受整個農產品市場影響較大。飼料價格與豬肉價格在短期內經常出現變動不一致的情況,從而造成養殖戶的利潤波動。散戶和小規模養殖企業由於資金有限,無法通過調節飼料庫存量回避成本風險,經常出現被動應對情況。

豬飼料,顧名思義,飼養家豬的飼料。按照飼料含營養物質來分類,主要可以分為蛋白質飼料、能量飼料、粗飼料、青綠飼料、青貯飼料、礦物質飼料和飼料添加劑八大類。 按照含有的營養物質種類,豬飼料可以分為全價料、濃縮料和預混料。全價料是由蛋白質飼料、能量飼料、粗飼料和添加劑四部分組成的配合料,市場上銷售的全價料主要是經過機器加工制粒的顆粒狀飼料,部分為膨化顆粒料,能直接用於飼餵飼養對象,能全面滿足飼餵對象的營養需要。濃縮料是由蛋白原料和添加劑預混而成,飼餵時需補加能量料,具有使用方便的優點,適合於規模大,尤其是自家有玉米等能量飼料的農戶使用,目前市場上的濃縮料至少有50多種。預混料是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的簡稱,是將一種或多種微量組分(包括各種微量礦物元素、各種維生素、合成氨基酸、某些藥物等添加劑)與稀釋劑或載體按要求配比,均勻混合後製成的中間型配合飼料產品,是全價配合飼料的一種重要組分。

圖9:豬飼料類型

證監會已批!萬眾期待的期貨品種即將上市!來了解一下吧


(2)豬飼料企業

2019年,受生豬產能下滑和國際貿易形勢變化等影響,全國工業飼料產值和產量下降,產品結構調整加快,飼料添加劑產品穩步增長,規模企業經營形勢總體平穩。全國工業飼料總產量22885.4萬噸,同比下降3.7%。豬飼料7663.2萬噸,同比下降26.6%,其中仔豬、母豬、育肥豬飼料分別下降39.2%、24.5%、15.9%。

豬飼料供應企業主要包括:新希望六和、正大、雙胞胎、海大、正邦、大北農、通威、禾豐牧業等。

圖10:新希望、海大集團、正邦科技、大北農飼料銷量對比

證監會已批!萬眾期待的期貨品種即將上市!來了解一下吧


圖11:大北農飼料與豬飼料銷量對比

證監會已批!萬眾期待的期貨品種即將上市!來了解一下吧



中游:屠宰加工

(1)豬屠宰的季節性

從規模以上屠宰企業月度屠宰量走勢來看,季節性變化規律明顯。1月份、9-12月份屬於消費旺季,屠宰量高於其他月份。因我國豬肉消費、生豬補欄和出欄呈現季節性特徵,一般春節前需求最旺盛,屠宰及食品加工企業大量備貨,生豬屠宰量大幅增長,春節期間及春節後終端需求下降,屠宰量大幅回落。夏季需求最弱,屠宰量偏低,隨著氣溫的下降,9月份又有好轉。

圖12: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屠宰量與季節性特點

證監會已批!萬眾期待的期貨品種即將上市!來了解一下吧


(2)豬屠宰產能和企業分佈

我國屠宰產業集中度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我國屠宰行業競爭格局高度分散,大型屠宰企業(CR4)市場份額佔比不足15%,遠低於美國67%的水平。屠宰行業集中度提升受阻的原因在於:1)上下游分散性加大規模提升難度;2)相較於中小規模和私屠企業,大型屠宰企業成本端承壓;3)地方保護主義阻礙大型屠宰企業異地擴張。

屠宰行業較低的行業壁壘與上游養殖和下游零售高度分散化,壓制屠宰企業規模效應釋放,導致其行業集中度較低。從上游端來看,國內生豬養殖產業格局集中度仍有較大發展空間,上游較低的集中度加大了屠宰企業獲取穩定生豬供給的難度。從下游端來看,國內生豬鮮肉銷售渠道主要包括農貿市場、現代零售商(超市和大賣場)、酒店及餐廳以及零售店(雜貨店及品牌連鎖店),其中高度分散化的農貿渠道佔比超50%。農貿市場以銷售熱鮮肉為主,而大規模屠宰企業產品結構以冷鮮肉和冷凍肉為主,其高溢價難以通過傳統渠道進行兌現,導致大型屠宰企業在下游銷售端也缺乏競爭優勢。

圖13:生豬屠宰量及定點屠宰企業屠宰量佔比

證監會已批!萬眾期待的期貨品種即將上市!來了解一下吧


2015年以來國家對生豬產業鏈的環保要求趨嚴,倒逼大量非法違規的養殖企業和屠宰企業退出市場,2016年農業部查處屠宰違法案件4839起,搗毀私屠濫宰窩點2715個。2018年非洲豬瘟爆發促使政策再度加碼,農業部連發多項文件,要求加快推進生豬屠宰清理整頓和標準化創建。隨著行政力量持續加碼,自2015年以來生豬定點屠宰比重呈現出明顯的提升趨勢,2018年定點屠宰比例為35%。

圖14:自2015年起規模以上定點屠宰比例有所提升

證監會已批!萬眾期待的期貨品種即將上市!來了解一下吧


大型屠宰企業成本端承壓

大型屠宰企業成本端承壓,亟待規模上量進行平滑。規模化屠宰、定點屠宰和私屠濫宰是國內屠宰行業的三種主要形式,其中定點屠宰和規模屠宰在檢疫標準、環保治理等方面受到國家標準的法規限制,因此相對於小型和私屠企業,其屠宰成本較高。而目前在終端渠道其溢價能力相對較弱,成本端承壓拖累利潤,大型屠宰企業頭均利潤低於小型和私屠企業。在此背景下,大型屠宰企業主要依託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來實施成本管控,但目前行業集中度較低,企業規模化程度也處於較低水平,其管控能力仍待提升。

圖15:國內屠宰業態對比

證監會已批!萬眾期待的期貨品種即將上市!來了解一下吧


中小屠宰企業盈利彈性較小

受制於規模,中小企業盈利彈性較小。一方面,政策趨嚴推升上游養殖業集中度,中小企業收豬處境趨於被動,尤其是在生豬供給量收緊時期,其議價能力更弱;另一方面,對於大規模的屠宰企業而言,可通過鮮銷和凍品平衡對豬價週期的影響進行平滑,而中小企業受制於資金、業務等方面規模限制,操作空間有限。

圖16:生豬屠宰毛利率水平較低

證監會已批!萬眾期待的期貨品種即將上市!來了解一下吧


生豬屠宰加工企業

58%的大型屠宰企業分佈在生豬主產區,33%分佈在以東北部大中城市為核心的肉品主銷區。屠宰及肉類加工行業目前主要集中於擁有豐富資源優勢和獨特區域優勢的四川、山東、河南等省份,合計佔全國肉製品銷售總額的比重高達50%以上。

目前我國生豬屠宰加工企業主要包括雨潤集團、雙匯發展、新希望、金鑼集團、雛鷹農牧、眾品集團、溫氏集團、寶迪農業科技、唐人神和龍大肉食。

圖17:雙匯發展生豬屠宰量

證監會已批!萬眾期待的期貨品種即將上市!來了解一下吧

圖18:新希望、龍大肉食生豬屠宰與肉類加工銷量

證監會已批!萬眾期待的期貨品種即將上市!來了解一下吧

圖19:雛鷹農牧、龍大肉食生豬屠宰及肉類加工產銷量

證監會已批!萬眾期待的期貨品種即將上市!來了解一下吧


下游:冷鏈運輸、經銷與消費

鑑於我國居民的消費飲食習慣,在肉類消費結構中,豬肉消費比例超過了60%。並且,豬肉消費以熱鮮肉為主導,其比例超過55%。國內生豬鮮肉銷售渠道主要包括農貿市場、現代零售商(超市和大賣場)、酒店餐廳以及零售店(雜貨店及品牌連鎖店),其中以銷售熱鮮肉為主的且高度分散化的農貿渠道佔比超50%。值得一提的是,大規模屠宰企業產品結構以冷鮮肉和冷凍肉為主,其高溢價難以通過傳統渠道進行兌現,導致大型屠宰企業在下游銷售端也缺乏競爭優勢。

在產品儲運環節,冷鏈物流是冷鮮肉和低溫肉製品生產與銷售的基礎工程,它使得冷鮮肉和低溫肉製品的銷售半徑和保質期得以延長,使冷鮮肉和低溫肉製品等高檔產品的熱銷成為可能。在銷售市場環節,超市可以提供較好的購物環境,實現冷鏈運輸、存儲、銷售,為冷鮮豬肉、低溫豬肉製品的消費提供有力保障,且便於政府對食品安全進行監督管理,具有其他零售業態無可比擬的優勢。

圖20:國內豬肉消費仍以農貿市場為主
證監會已批!萬眾期待的期貨品種即將上市!來了解一下吧圖21:國內豬肉消費仍以肉鮮肉為主導致證監會已批!萬眾期待的期貨品種即將上市!來了解一下吧





免責條款

本報告基於安糧期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認為可靠的公開信息和資料,但本公司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可隨時更改報告中的內容、意見和預測,且並不承諾任何有關變更的通知。 本報告中的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並不構成對所述內容的投資建議,投資者應根據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來判斷是否使用報告所載之內容和信息,獨立做出決策並自行承擔風險。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