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子分期多重暗面:有人借了高利貸,有人直言借不到,還有人投訴

時至2020年,歷時七年的網貸行業,最終幻想破滅。一眾平臺,不得不徹底轉身。

但可供網貸平臺選擇之路不多,其轉型方向一為小貸,二是電商消費。

以小貸為例,以積木盒子為代表的老牌網貸平臺,都瞄準了這個方向。最早赴美上市的宜人貸,雖未公開轉型方向,但知情人士此前透漏,“宜信不轉小貸,便入股民營銀行,也沒有太多出路”。

於是,一眾平臺,為小貸牌照爭得頭破血流。但,此前不少網貸平臺已然抽身,憑藉自身的流量積累,做起了分期消費。

近期,如趣店。先是流量變現業務,此後馬不停蹄殺入奢侈品電商——萬里目。早期,如樂信。從消費分期切入,如今已在新消費戰略上,站穩腳跟。

此外,不管是小象優品,還是小黑魚,都在電商消費分期領域,分得一杯羹。

但消費分期,真是筆好生意麼?

不少內部人士言,“經營還不錯,憑藉此前用戶流量,開展消費分期,走頭部路的網貸公司活了下來。”

趣識財經瞭解到,雖然此類平臺跳出網貸的概念,化身電商消費平臺,但依舊從事著用戶借貸的生意。依託用戶基礎,從消費分期場景入手,繼而參與消費金融公司倒流業務,做起現金貸款業務。

“他們彌補了消費金融/小貸公司,缺乏場景流量的弊端,也找到了平臺的自身價值。”但上述內部人士同時指出,“多數分期消費平臺,都陷入了高利貸的漩渦中”。

以桔子分期為例,近期屢屢被用戶投訴超高利率 。

3月28日,有消費者向黑貓投訴平臺反映,“去年在桔子分期貸了8000元,分12期還款,總共本息要還9641.52元。我已經連續還款6個月了,還要還4820.76元,純利息1641.52元,屬於網上高利貸。”

桔子分期多重暗面:有人借了高利貸,有人直言借不到,還有人投訴

亦有用戶找到趣識財經反饋,“2019年10月,我通過桔子借款6400元,分期12個月,共需還款7715.52元,如若違規則收取3%利息,每個月還款642.96,具體是個多少利率?超過24%了麼?”

通過IRR計算,以上兩次貸款年化利率均為36%,遠高於國家規定24%的上限。

此外,桔子分期的資金來源方較多,以消費金融公司為主,包括盛銀消金、海爾消金、北金美信銀消金、中原消金等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皆在列。

此前,已有媒體報道,金美信收到福建銀保監局的明確要求,自2020年1月1日開始,將利率調至IRR口徑年化24%以下。

但行業人士王飛指出,消金公司與分期平臺捆綁甚密,雖有24%紅線限制,但在實際操作中越此紅線者大有“人”在。

不止是金美信,桔子分期另一資金主體盛銀消金也受監管處罰。2019年9月,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披露遼寧銀保監局對盛銀消費金融行政處罰信息。盛銀消費金融因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資金支付管理不審慎引發個人貸款業務風險案,被罰20萬元。

除高利貸傳聞外,桔子分期最近還陷入“錢荒”傳聞。

桔子分期多重暗面:有人借了高利貸,有人直言借不到,還有人投訴

不少用戶反饋,申請桔子借款,遲遲未能到賬。

桔子分期多重暗面:有人借了高利貸,有人直言借不到,還有人投訴

王飛分析道,受疫情影響,無論是前端的貸超還是後端的消金平臺,都在有意控制放款規模。

此疫情因素外,分期消費平臺“用戶公債”現象愈發嚴重,這對平臺是個不小壓力。

此外,分期消費市場存在較嚴重的逆向選擇。“資質好的用戶不借貸,借貸消費的用戶資質差,已經成為行業公開的秘密。”

王飛指出,“在目前經濟環境下,大消費受熱捧,資金量亦充足,唯獨消費金融資產質量越來越差。”

趣識財經觀察到,整個行業是資金多於(優質)資產,但在具備創造資產的分期消費領域,卻是資產多於資金。分期用戶同質化,導致的資產質量下降,對分期消費平臺而言是個“不定時”炸彈。

同時,消費資產質量下降,便會導致平臺“暴力催收” 的強化。

從聚投訴來看,有關高利貸與暴力催收的投訴,佔據了桔子分期的大部分。

而近期,用戶反饋的貸款申請“被駁回”,則給平臺出了新的難題。

對此,諸如樂信,桔子分期等平臺,都上線了會員制,希望保留住所謂優質用戶,但效果不一。

況且,分期平臺自身重要定位之一,便是為金融機構“導流”。有此定位,用戶如何聚而不散?

不僅為金融機構導流,透過桔子分期App借款入口,除自身借貸產品,其還為一眾平臺推薦導流,諸如攜橙優品、借東風、滴滴來錢、萬象黑卡、樂惠花等不知名平臺均在列。

此前已有媒體曝出,桔子分期關聯諸多平臺,且為其提供導流,這便存在用戶隱私洩漏的風險。

如此,何談構建用戶護城河?只是導流變現,為了生存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