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體化!你真的懂怎麼用?

水肥一體化推廣也有很多年了,但效果一直不盡如人意。近年來,隨著農業的持續升溫,各種資金的流入,家庭農場,中、大型農場的不斷增加,這項技術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水肥一體化技術以噴灌、滴灌技術為基礎,將灌溉和施肥融為一體,根據土壤墒情、作物需肥規律和特點,將適當比例的肥料和灌溉水兌在一起,將肥水均勻、定時、定量地噴灑在作物生長區域。

水肥一体化!你真的懂怎么用?

這樣做的好處:

一是吸收快,肥效好、養分利用率高。傳統施肥就好比吃鈣片補鈣,而肥水一體化則是喝液體鈣,高下立判;

二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肥料的揮發損失;

三是減少了肥料在地裡的殘留,緩解了水體汙染;

四是節約了人力物力,尤其是肥料和灌溉水的使用量,降低了生產成本。大面積的噴灌、滴灌技術運用能縮減人力成本,而且據華南農業大學張承林教授研究,灌溉施肥體系比常規施肥節省肥料50%~70%;

五是對減少病蟲害有一定幫助。水肥一體化技術有助於調節田間溼度,減輕病蟲害的發生。對土傳病害(茄科植物疫病、枯萎病等等,會隨流水傳播)也有很好地控制作用。

辦法看似簡單,預期收效卻很誘人,管理得好的能增產30%-80%,但水肥一體化是項綜合性的技術,涉及到農田灌溉、作物栽培等多方面,想要運用好還真不容易。

一、底肥到底該不該施用

在我國,大部分採用了水肥一體化技術的地方都還是要施用底肥的。但在國外,已經開始嘗試不施用底肥了,效果也還不錯。

那麼這個底肥究竟該不該施用?

其實這個跟肥料的情況掛鉤。

從肥料的作用來說:底肥考慮的作物整個生長週期的營養需求,選擇的都是遲效性的肥料,跟水肥一體化技術的迅速補肥存在本質上的差異。

從技術上來說:由於採用噴灌、滴灌,為了避免噴頭堵塞,首先對水的質量就有要求,溶在水裡的肥料也就必須得是易溶於水的品種(尿素、氯化鉀、硫酸鉀、硝酸鉀、硫酸鎂、磷酸二銨、硝酸鈣等等),一般不用顆粒狀複合肥,腐殖酸液肥都要過濾後才能使用,而底肥一般來說恰恰是有機肥、複合肥。

水肥一体化!你真的懂怎么用?

所以,底肥還是要施用的,老外不用底肥並不是他們的肥料更高端,而是他們每1-2天就補充一次肥料和水分。

二、都在說“少量多餐”,這個量到底是多少

水肥一體化都在說“少量多餐”,但這個量到底該怎麼控制還真是件麻煩事兒,一般來說,水肥的濃度一般為灌溉流量的0.1%(即1方水兌1升肥液)。水肥用多了也是會導致土壤鹽鹼化、板結、墒情變差等情況的。

首先要根據作物生長週期來,因為這種速效的水肥很適合作為追肥,各種作物都有它生長特別旺盛的時候,也就是所謂的“水肥臨界期”,這個時候我們一般都會進行追肥,現在只是用水肥來代替而已,以前追肥用多少,現在還用多少,只是分成幾次施用即可。

個人認為老外的1-2天就補充水肥的做法不太好,僅適合觀花觀葉植物的苗圃使用,因為這樣做的話,植物生長條件太優越,不會有繁殖後代的想法,光長枝幹和葉子了,要想豐產,還是要讓植物遭遇點“困境”,有種自己需要儘快繁衍後代,開花結果的緊迫感才行。

其次要根據土壤的墒情來定量,但是土壤墒情檢測的儀器太貴,很多時候還是憑經驗。

水肥一体化!你真的懂怎么用?

再者就是看到作物出現缺肥的跡象的時候,一定要少量多餐。都能用眼睛看出缺肥跡象了,說明已經挺嚴重的了,虛弱時進補一定要注意及時,少量,補肥的用量要循序漸進地增加。

水肥一體化技術還可以配合膜下滴灌技術使用,效果更好,但這是後話。

水肥一体化!你真的懂怎么用?

水肥一體化技術說到底,最大的作用是節本增效,只是一種輔助手段。現在各種新技術層出不窮,種莊稼還是要以作物為本,只有熟悉了作物的生長週期和喜好,明白土壤、天氣等環境因素與作物的關係,才能更好的運用這些技術,栽培出更好的莊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