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古道今三千大事:IG奪冠背後電子競技經歷了什麼

從IG奪冠到奧林匹克

近日持續霸佔熱搜榜的IG奪冠事件持續發酵,仔細回想一路荊棘,IG此次作為一支代表中國電子競技站在群山之巔的隊伍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的力量,讓人不得不重新認識電子競技。

由古道今三千大事:IG奪冠背後電子競技經歷了什麼

11月3日,韓國仁川,英雄聯盟(LOL)S8全球總決賽,來自中國的IG(Invictus Gaming)戰隊以3-0的成績零封歐洲Fnatic戰隊,獲得了中國LOL史上首個S賽冠軍。一時間,全網沸騰,當夜微博10大熱搜,有7條熱搜都和IG奪冠有關,朋友圈則遍地都是“IG牛X”的聲音。

同日,香港藝人藍潔瑛去世,狂歡與弔唁一起交織,有人戲言:你不懂我在懷念什麼,我也不懂你在開心什麼。人們稱之為“代溝”,但筆者不以為然,藍潔瑛是《大時代》裡的羅慧玲,《大話西遊》裡的春三十娘,而我也知道老IG曾拿下DOTA2冠軍,人皇Sky更兩度獲得WCG魔獸冠軍。

像小編這樣年齡不上不下的人群來說,看港片、去網吧打遊戲是一代人的符號,那時候家長老師們給我們貼的標籤是“叛逆”。

從不被承認 到為國爭光

由古道今三千大事:IG奪冠背後電子競技經歷了什麼

魯迅有句名言: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句話套用在國內電競史上最貼切不過,一個人玩遊戲在當年被認為是“玩物喪志”,如今一群人玩遊戲就變成了產業。據統計,2017年中國電子競技市場近千億元,在2018年則預計超過880億元。遊戲人數也比過去3年增長20%,預計2018年用戶規模將突破4億人。

4.3億人意味著我國將會成為全球最大的電競市場。

光鮮的當下卻很少有人記得最初的艱辛,從1998年《星際爭霸》開始,中國電競產業發展至今,一路荊棘。

由於早年《星際爭霸》一直由韓國玩家統治,國內鮮有選手,更別說取得優異戰績,雖然“抗韓”過程中,國內有Pj、LX等優秀的玩家,前者還在2007年的WCG世界總決賽上獲得了中國星際史上最好的戰績——亞軍。但遺憾的是我們依舊與冠軍無緣。

直到2003年,國內電競迎來了自己的春天。國家體育總局正式批准電子競技列為第99個正式體育競賽項。從此電競再不是洪水猛獸,圈內圈外欣欣向榮。

官方正名沒多久。2005-2006年,李曉峰兩次奪冠,成為中國電競第一人。

由古道今三千大事:IG奪冠背後電子競技經歷了什麼

而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以《英雄聯盟》、《DOTA2》、《CS:GO》為代表的五人合作對抗模式的新型電競項目成為主流,2016年,DOTA2在TI6奪冠後,登上了央視新聞;今年雅加達亞運會英雄聯盟項目奪冠後,《人民日報》官微一日連發兩條微博,慶祝中國電競的勝利,2018雅加達亞運會中國隊的再次奪冠,最終使得這批少年邁向了電競英雄的寶座。

不管是在2005年第一個世界冠軍誕生,亦或是2018年雅加達的吶喊,電競的聲音愈加響亮。

從“網癮”到“電競”,從“玩物喪志”到“奧林匹克”是否會殊途同歸。

不知各位看官如何認為呢?

注(內容真實性已考證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問題請聯繫本文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