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煎,西烤,南燒,北蒸,誰才是中國最有個性的包子?

與南粉北面的美食格局不同,中國早餐領域的絕對霸主——包子,從來都不會因為地域差異而被束縛住其美妙的味道,好吃的包子全國都有,各地的包子又各有所長。在這個“包”出來的美食江湖中,又以東煎、西烤、南燒、北蒸的“功力”最為深厚,“招式”最為奇特,最有機會獲得中國“最有個性包子”的稱號。在美食的榮譽戰場中,這“四位”誰能拔得頭籌,脫穎而出,還得看各自的美味本領了。

東煎,西烤,南燒,北蒸,誰才是中國最有個性的包子?

東煎:來自於上海生煎包的百年傳承

雖然一直被上海本地人稱作“生煎饅頭”,但從工藝上來說,上海生煎具備了中國包子應有的各種特徵,並以一個“煎”字,豐富了全國包子的做法,更驚豔了無數上海人的味蕾舌尖。

生煎饅頭在上海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百餘年前,生煎是茶樓、老虎灶的兼營品種,因為味道過於出眾,深受百姓喜愛,於是搖身一變,走出了茶樓,成為了“街頭小吃”,並逐漸有了生煎專賣店,最終聞名於世。《福布斯》雜誌曾發佈“全球必吃美食”的評選,中國食物上榜的有兩個,一是四川火鍋,另一個,就是上海生煎包。

東煎,西烤,南燒,北蒸,誰才是中國最有個性的包子?

如果說,“煎”,是上海生煎包最具個性的“招式”,那麼其清水派與渾水派間的不同做法,就是支撐起生煎包美味的百年內力。清水派講究的是發麵,皮厚薄適中,收口朝上,肉餡絕不添加肉皮凍,肉汁全靠肉餡天然產生的汁水,渾水派則講究兼容幷蓄,皮較薄,收口朝下,一般調餡時會加入肉皮凍,勝在汁水豐富。

東煎,西烤,南燒,北蒸,誰才是中國最有個性的包子?

其“煎”字決,就是生煎包的底部,一定要煎至金黃,這樣才能保證其鬆軟且酥脆的口感,而芝麻與香蔥的加入,讓生煎包在其獨特的口味外,更多了幾分誘人的蔥香。面白,軟而松,肉餡鮮嫩,中有滷汁,咬嚼時有芝麻及蔥香味,剛出鍋的生煎包,能把人的魂都勾走。

包子能帶給人最大的愉悅感,就是一口鬆軟的包子皮,和著餡中濃郁的鮮汁一同在舌齒間迸發出的美味,而上海生煎包,以“煎”的方式,在鬆軟中添加了酥脆,外面一層薄薄的蔥末與芝麻,則讓香味與美味變得更加純粹,百年的底蘊,讓生煎包在個性張揚的同時,兼有純正的美味,守正出奇,在美食江湖中立於不敗之地。

西烤:新疆烤包子中的羊肉飄香

東方的閒情逸致與茶樓文化,孕育了酥脆可口的上海生煎包,而草原上的粗獷與壯麗,則讓新疆人在烤制面食上,開出了最為動人的花。

烤包子,最早的時候,是牧民外出放羊時,為了果腹,用隨身攜帶的麵粉配以捕獲的野味製作而成,後來才放到饢坑裡烤,現在,正宗的新疆烤包子只能是羊肉餡的,四邊摺合成方形。包子餡用羊肉丁、羊尾巴油丁、洋蔥、孜然粉、精鹽和胡椒粉等原料,加入少量水,拌勻而成。把包好的生包子貼在饢坑裡,十幾分鍾即可烤熟,皮色黃亮,入口皮脆肉嫩,味鮮油香。

東煎,西烤,南燒,北蒸,誰才是中國最有個性的包子?

烤包子的“烤”字訣,看似簡單且粗魯,但事實上,它對食材的選用異常嚴苛,單隻從羊肉上來說,必須是新疆土生土長的羊,當場宰,並只能選取羊後腿肥瘦均勻的肉來烤,在烤的時候,肉汁經過高溫的催發,從肉中自然流出,能充斥包子中每個角落,保證咬下的每一口,都是美味。

東煎,西烤,南燒,北蒸,誰才是中國最有個性的包子?

在新疆,一個烤包子配上一碗清茶,就是一天元氣滿滿的開始。烤包子,以其最具草原特色的烘烤工藝,開闢了中國包子界全新的美味道路,相對於其它的包子而言,新疆烤包子雖說少了一分鬆軟的口感,但其烤出的油脆生香,比起傳統包子的美味,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南燒:廣東人的摯愛——叉燒包

廣東的叉燒包與蝦餃、幹蒸燒賣、粉果一道,被統稱為粵式早茶的“四大天王”,而叉燒包,位列其首。

東煎,西烤,南燒,北蒸,誰才是中國最有個性的包子?

憑藉手中緊握著的“燒”字訣,叉燒包在無數南方包子中,獨領風騷!廣東的包子,之所以叫“叉燒”,是源於它的做法。選用的肉需要肥瘦相間,先醃製,再用叉子叉著送到爐中燒烤,因此而得名。

廣式燒臘歷史悠久,最遠,可追溯到唐朝以前,廣東人在京都臘味的基礎上創制了具有當地特色的臘味,其中,又以叉燒為最。叉燒的醃料十分豐富,每家店做出的味道都不盡相同,叉燒包相比叉燒的美味之處就在於:麵皮化解了叉燒的油膩,而叉燒被加熱後的汁水又會滲入麵皮,增加了麵皮豐富的口感。

東煎,西烤,南燒,北蒸,誰才是中國最有個性的包子?

與東煎西烤截然不同的是,廣東的叉燒包,是可以將包子的“嘴”燒開的,做好後,香氣四溢,分外誘人。叉燒包剛出籠時,翻滾的熱氣裹著面香與肉香奔湧而出,這是它最香、最好吃的時候,一定要趁熱吃,鬆軟的麵皮、加上甜鹹交融的餡料,滿嘴都是幸福感。

叉燒包,是慢節奏早茶的必備品,它陪伴廣東人度過了數個悠閒的清晨,以慢打快,由內而外,叉燒包的叉燒肉餡,成為了其名揚廣東的殺手鐧。


北蒸:蒸出來的包中鼻祖——開封灌湯包

如果說天下武功出少林,天下包子一大“蒸”,在包子界,唯有“蒸”字訣,能夠由古自今,屹立千年,大有一哌宗師的氣概。

而要論起蒸包子,“蒸”得最好的,當屬開封灌湯包。

東煎,西烤,南燒,北蒸,誰才是中國最有個性的包子?

灌湯包如此之多,為何開封能成為其中代表?這就要追溯到北宋時期,那時的開封小籠灌湯包,將北方人吃麵、吃肉、吃湯的飲食習慣合而為一,這種包子當時被稱為灌漿饅頭,是地道的皇家美食,如今它的外形被形容為“提起像燈籠,放下像菊花”。當時最出名的就是“玉樓山洞梅花包子”,號稱汴梁第一,被讚譽為“琅繯妙品”,深為百姓所喜愛。據說灌湯包就是源自它,從此便流傳了下來。

東煎,西烤,南燒,北蒸,誰才是中國最有個性的包子?

開封灌湯包,用一個“蒸”字決,將其鮮香催發到極致。湯汁更是灌湯包的永恆精髓,這是煎、烤、燒,所不能代替的,一個小小的包子,內裡卻大有乾坤,蒸出的皮餡軟嫩充盈而裡面的湯汁更是鮮美到流油,普通的吃法還真無法駕馭這一道美食,必須嚴格的遵循口訣“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再喝湯,一掃光,滿口香。”古都沉澱的鮮香,皇室賦予的優雅,都在這一口開封灌湯包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相對於另外三地來說,“蒸”的歷史最久,而且是眾多包子的源頭,個性未必張揚,但味道絕對驚豔。


美味江湖,舌尖廝殺,雖說東煎、西烤、南燒、北蒸就獨特性而言,競爭激烈。但正是各地間對美食的奇思妙想,與地方性美食的深厚底蘊,才賦予了包子口味與吃法的百花齊放、個性飛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