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P40 Pro深度體驗:優點槽點都不缺,平平淡淡或是真


從拿到華為P40 Pro到現在,基本也過去十多天了,除了對拍照進行單獨的體驗之外,還沒有正兒八經對P40 Pro這款手機進行評價。不過現在自己的主力手機已經從三星S10+過渡到華為P40 Pro,在這麼多天的體驗和使用後,也的確有不少感想,特別是看著網上各類評測清一色對P40 Pro大加讚賞之際,多少也感覺到一些諷刺。畢竟在我看來,P40 Pro不失為一款優秀的產品,但絕對說不上是一款完美的手機。那麼現在筆者就結合這麼長時間以來的一個體驗,來談談P40 Pro給個人的感受。如果想看P40 Pro拍照效果的話,請看DXO第一也不完美!一次真實的華為P40 Pro拍照體驗這篇文章。

華為P40 Pro深度體驗:優點槽點都不缺,平平淡淡或是真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並不是純粹的評測文章,不會去過多談論參數、跑分這些意義不大的東西,更多會讓大家瞭解到在日常使用P40 Pro的時候,這款手機的一些問題和優點,這也意味著除了談優點之外,肯定會有吐槽和批評。嗯,這是一個花了接近6000元購買P40 Pro的機主的基本權利!

看著有檔次,設計略粗獷

如果不帶套的話,個人對P40 Pro的設計還是相對認可的。曲面滿溢屏的視覺衝擊比較大,曲率較高雖然的確會帶來一些操作上的問題,但P40 Pro並沒有將側邊欄以固定或者觸碰彈出的形式來設計,而是以手勢操作往裡滑動停留才會彈出,這的確是個不錯的辦法,很大程度解決了曲面屏相對容易誤操控的問題。而且必須得承認,華為在背面玻璃塗層上的工藝是相當精緻,拿我手裡這部零度白而言,放在光線下,不同角度都能呈現不同的視覺觀感,比較酷炫,很有檔次感。

華為P40 Pro深度體驗:優點槽點都不缺,平平淡淡或是真

但是P40 Pro的一些設計的確讓人覺得過於比較粗獷。比如正面挖孔屏的挖孔區域的確過於礙眼,儘管餘承東說挖孔做小很簡單,做大才是本事,而且我們也知道前置兩個攝像頭之間還設計有傳感器等元件,但是僅從觀感來看,你還是希望獲得一個越小越好的挖孔區域。這不是本事不本事的問題,僅僅從審美角度出發,P40 Pro在這部分佔的區域的確大了點。如果說其他手機的挖孔是小心翼翼精雕細琢,那P40 Pro的挖孔區域就像是藍翔技校開著挖土機鑿出來的一樣……比較一下同為兩個攝像頭的挖孔屏,三星S10+簡直是藝術品了。

華為P40 Pro深度體驗:優點槽點都不缺,平平淡淡或是真

除了挖孔屏之外,另外要說的是P40 Pro背部的攝像頭模組,所佔用的空間的確過大了。這使得反過來一看,本就不纖細的P40 Pro看起來更為粗壯,恐怕目前也只有三星S20U能比它更誇張了,這或許就是使用超大底和多攝像頭的代價!另外,P40 Pro厚度接近9mm,重量207g,國內旗艦機能和它在厚重上一較高低的也只有OPPO Find X2 Pro了。加上外殼的話,也許危急時刻,將這手機當一塊接近半斤重的磚頭救命也是可以的……

華為P40 Pro深度體驗:優點槽點都不缺,平平淡淡或是真

屏幕素質一般,淡雅風格也有味道

P40 Pro的屏幕最近算是一大焦點,各路專家紛紛出來給大家普及了京東方的周冬雨排列。個人手頭的這部零度白好彩抽獎到一個鑽石排列,沒有機會領略到金馬影后的魅力,甚是遺憾。

華為P40 Pro深度體驗:優點槽點都不缺,平平淡淡或是真

從屏幕觀感來看,細膩度還是可以的,畢竟看了這麼多年蘋果手機的“低”分辨率,P40 Pro現在這屏幕素質和分辨率,你要說很差,那肯定是違心了,當然網上這麼多吃瓜群眾擁有寫輪眼或者天生敏感,那是另外一回事了。當然,如果對比三星的頂級OLED屏,那P40 Pro肯定是不如的,包括清晰度、亮度、顏色都明顯要差一個等級,文字的銳度和順滑也不如三星的頂級OLED屏。即使三星S10+貼了一個廉價的鋼化膜,屏幕素質肉眼依然處於上風,如果兩者都撕了膜對比,恐怕P40 Pro會顯出更大的差距。下圖可以看看三星S10+(左)和華為P40 Pro的一個簡單屏幕對比。

華為P40 Pro深度體驗:優點槽點都不缺,平平淡淡或是真

華為在屏幕這部分一向不是那麼注重調教,這幾年來屏幕看起來也比較淡雅。但說實話,看多了這幾年三星等手機在OLED屏幕默認下相對熱烈的風格,再看華為默認的那種平淡的顏色和亮度,其實還是很容易接受的。不過在自動調節亮度上,P40 Pro做得有一些保守,雖然隨著環境光的變化也能自動提升或者降低亮度,但是該暗的時候,暗得不是那麼徹底,該亮的時候,亮得也不是那麼舒服。比如在晚上看小說,或者白天拍照後看屏幕,總讓人覺得要麼刺眼了點,要麼還是看不那麼清楚。不過這個只是個人感受,或許不同人有不同的認知。

真正能體現屏幕素質的是觀看HDR電影的畫面。這裡先要說明,一些人在網上說P40 Pro只是芯片支持HDR,屏幕不支持HDR,這的確是一派胡言。P40 Pro是100%支持HDR10和HLG兩種HDR格式,這個用軟件測試一下就知道了。

華為P40 Pro深度體驗:優點槽點都不缺,平平淡淡或是真

但是和其他旗艦手機在HDR視頻的表現力相比,P40 Pro就表現得相對遜色,主要體現在高光部分細節不足,同時畫面亮度不夠,明暗對比不夠強烈。個人曾經用OPPO的120FPS HDR10 4K演示片來做了一個播放對比,如下圖,結果三星S10+(下)在觀感上明顯強於P40 Pro,細節更多,畫面也更生動。

華為P40 Pro深度體驗:優點槽點都不缺,平平淡淡或是真

另外,P40 Pro對於90Hz刷新率的打磨似乎還需要加強,和60Hz的屏幕對比,雖然感知上的確要更為順暢一些,比如下滑網頁、淘寶、微博等等,但是感覺和小米10 Pro相比,還是有少許差距,和120Hz的手機更是沒法比。不知道這是屏幕硬實力的差距,還是廠商優化不夠導致的。

單喇叭量感足夠,藍牙有點迷

P40 Pro的單喇叭一直被人詬病,說實話,我們都知道雙喇叭立體聲肯定比單喇叭要強,但是個人覺得這並不是多大的問題。畢竟無論是單喇叭還是雙喇叭,在手機外放體系上,個人覺得都不怎麼樣,畢竟就這麼點功率和質量,難道誰還想雙喇叭聽出杜比多聲道?還真有人新雙喇叭能實現杜比ATMOS?所以雙喇叭的確要強於單喇叭,但是也好得有限,手機上談聲音效果,還是得用耳機。

其實個人對華為P40 Pro的單喇叭表現還挺滿意的。首先量感足,聲音大,好多手機雙喇叭的聲音都不如P40 Pro單喇叭大,雖然肯定不如當年的山寨機……其次,在這麼大的聲音下,哪怕音量全開,P40 Pro的質量還是比較穩,不失真不破音。個人覺得對於手機外放而言,能做到這樣就足夠了,是不是雙喇叭對於平時應用幾乎沒有影響。

華為P40 Pro深度體驗:優點槽點都不缺,平平淡淡或是真

倒是華為的藍牙這部分的確不如高通系的產品,為啥呢,因為沒APTX啊,好在有LDAC,自己的藍牙耳機和索尼Soundbar都支持LDAC,這樣如果是聽歌的話,音質也不會太差,只不過如果延遲就比較高了,相對沒有高通芯片的選擇多,不過這不是多大的問題,也不會在應用中造成什麼障礙。

華為P40 Pro深度體驗:優點槽點都不缺,平平淡淡或是真

不過P40 Pro和車載藍牙連接依然保持了華為手機的老問題。在前幾次連接的時候,都只有通話音頻,沒有媒體音頻,這導致了我開車的時候,除了接聽電話以外,沒法用車載的藍牙音響播放手機音樂,導航的時候,也只能聽著手機裡的聲音,讓人略微不爽。在華為論壇查詢了一番,發現有類似的問題還真不少,解決的方案也是千奇百怪,有說等系統更新的,有說重新連接的,還有說讓重啟車機的……最後個人是把手機和汽車的藍牙全部刪除了,重新連接,媒體音頻才可以開啟,算是解決了這個問題。

另外再說一個P40 Pro的多媒體問題,那就是播放本地視頻性能真心不足,雖說手機看視頻更多是看流媒體,而不是看本地視頻,但是這也算是一個硬實力展現了。而在播放OPPO演示片的時候,P40 Pro用KODI解碼卻出現了跳幀的情況,並不完全流暢,而其他高通系的旗艦手機卻沒有這個問題。再用P40 Pro的圖集直接播放,可以識別HDR,可以正常播放音頻,但是視頻卻卡住,無法觀看。雖說不奢望華為單獨給手機做一個視頻播放軟件,但增強一下本地解碼和播放性能,還是應該的。

華為P40 Pro深度體驗:優點槽點都不缺,平平淡淡或是真

P40 Pro的Type-C接口用的是USB3.2的規範,不過送的線只支持USDB2.0,所以雖然支持5A大電流,但是直接接駁電腦傳輸速度只有40MB/s,很慢,拷貝自己拍攝的視頻那叫一個焦人。買了一根單獨的USB-A轉Type-C的數據線,支持10Gbps和3A,結果瞬間傳輸速度飈到180MB/s左右。現在的廠商隨機送的線都是USB2.0規格的,就沒有誰送一個USB3.2規範的線麼?雖然成本是要高不少……

系統功能很出色,華為生態初現端倪

對於性能和跑分這玩意,個人興趣不大,反正主流遊戲都流暢,大多數時候硬件性能過剩。不過華為P40 Pro在充電和玩一些遊戲的時候,感覺機身發熱還是比較明顯,特別是充電的時候。不過在平時其他應用的時候,看視頻、聽歌、下載,都沒有什麼問題,反正充電的時候也沒誰傻乎乎一直拿在手裡取暖,所以只要不易燃易爆炸,也就無所謂了。

華為在UI界面上的風格個人比較喜歡,字體、圖標的設計和設置,都相當有意思,個人覺得整體不會比任何一個安卓手機廠商遜色。另外系統中很多功能還是不錯,比如息屏畫面、雜誌鎖屏等等,整體來看,是一個有趣且易於上手的系統。儘管手頭沒有其他華為設備來嘗試P40 Pro的聯動和投屏,不過包括隔空截屏、智慧分屏都是非常實用的功能,對提升手機的體驗和樂趣,都有著正面的意義。

華為P40 Pro深度體驗:優點槽點都不缺,平平淡淡或是真

華為手機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將華為自己的賬號系統和安卓系統深度結合起來,包括很多實用功能,也屬於華為獨有,這點在眾多智能手機中,恐怕除了蘋果之外,很少有人能做到這點,包括世界第一的三星也不能和華為相比。也就是說用了華為的手機,幾乎只有在註冊華為賬號之後才能將手機用得足夠透徹深入,而其他安卓手機,則沒有註冊相應賬號的必要。

這套系統包括了華為自己的賬號、社交、視頻通話、支付、雲空間等等。這其中有很多功能屬於必要功能,比如暢連、錢包、雲空間備份等等,但有一些功能則是可以替代,並不成熟或者並不重要,比如音樂、視頻等等。國外的話,賬號系統可以用GMS替代,國內則要看有沒有意義,至少個人覺得華為這方面做得不錯,已經有那麼些生態的味道了,而且從整個應用而言,華為整合得不錯,對於有需求的用戶來說,可以讓手機應用變得更簡單一些。

另外,儘管對大多數手機所謂的智慧助手個人興趣不大,但是從語音助手和APP的聯繫深入度而言,P40 Pro做得的確相當出色,很多APP的應用,不需要你單獨打開,也不需要打開後再發出指令,只要通過P40 Pro的語音助手,就可以直接達到自己的目的。比如一些手機打開語音助手,說導航到什麼地方,手機往往只是幫你打開導航軟件,就再也不管了;而P40 Pro的語音助手,卻可以直接打開百度地圖並且開始導航。同理的還有聽歌、視頻等應用,當然這就只能通過華為自己的APP實現了。

華為P40 Pro深度體驗:優點槽點都不缺,平平淡淡或是真

當然,這不是P40 Pro獨有的東西,也不是華為一家的功能。不過隨著華為生態越來越強大,自己的軟件越來越成熟繁多,那麼華為的智慧助手在功能上必然會比國內其他手機廠商更為出色。

另外,華為手機的5G性能不用多說,一級棒!但建議各位一定要將“網絡加速”這個功能關閉,這個功能為了確保網絡流暢,會在有WIFI的時候,同時啟用移動網絡。但是一些時候,在WIFI信號明明較強的時候,它卻判定WIFI信號不佳,然後只使用移動數據,最終在5G的環境下,手機流量嘩嘩地溜走了……所以如果不是無限流量卡的話,這個功能會讓你在5G時代花掉不少銀子!

沒有GMS,對國外一些軟件兼容性不佳

沒有GMS,對於大多數國人是沒有什麼影響的,不過對於一些有需求的國內用戶而言,沒有GMS的確是一個很麻煩的事兒。比如因為工作和娛樂的原因,個人需要用Gmail收大量的郵件,用Youtube觀看線上流媒體視頻,結果在P40 Pro這臺手機上就無法實現。本想著利用一些“歪門邪道”由第三方途徑安裝GMS和Google Play,但是P40 Pro一個補丁就封死了這條路,只要登錄谷歌賬號,一律跳轉到WIFI登錄頁面上去,這讓人很是被動。

唯一可下載的谷歌軟件就是Chrome瀏覽器,但是當想用Chrome瀏覽器登錄谷歌賬號時,卻發現無論怎麼點擊也打不開登錄界面,看來華為是徹底封殺了谷歌相關的軟件和服務,不知道海外版的P40 Pro有沒有做得這麼絕……

華為P40 Pro深度體驗:優點槽點都不缺,平平淡淡或是真

除了谷歌的核心服務以及軟件無法在P40 Pro手機上使用外,包括很多國外的軟件在P40 Pro上的兼容性也很不好。比如個人最喜歡觀看的視頻APP:Netflix,直接在華為P40 Pro顯示不兼容硬件,看來是手機沒有通過谷歌認證造成的,同時像Twitter這樣的軟件也無法正常使用。從海外一些用戶的反饋來看,P40 Pro對需要谷歌認證或者使用了谷歌GMS作為軟件基礎核心服務的APP,基本都無法完美兼容,甚至是完全無法使用

華為P40 Pro深度體驗:優點槽點都不缺,平平淡淡或是真

基本上,在試了一圈之後,個人就放棄了在華為P40 Pro上使用國外軟件的努力了,特別是谷歌核心軟件以及和一些重要的海外軟件,雖然不知道是不是每個軟件都存在兼容性問題。但是你花這麼多時間去嘗試,還不如用另外一臺手機,無論是安卓還是蘋果,都能簡單達到你想要的效果。

從這個角度而言,在國內的用戶如果購買了華為P40 Pro,還是安心用本土軟件吧。如果實在有需求,建議安裝一個類似APKPURE這樣的軟件,這樣下載海外軟件也方便點,雖然不知道下載的APP能不能用……

寫在最後

對於個人而言,雖然客觀原因多種多樣,但P40 Pro肯定談不上完美,而且有很多地方都值得吐槽。不過對於華為而言,可能現在類似谷歌蘋果那樣的整合服務才是發展的重心,從華為的EMUI系統上,我們看到華為的努力,以及華為這一點點正在改善的生態環境和軟件實力。但在用了這麼一段時間後,我們也得承認,除了拍照和5G,華為在硬件部分實際上相比國內其他廠商的手機,沒有什麼明顯的優勢,甚至在旗艦手機的比拼中,會有很多地方處於下風。整體而言,個人覺得P40 Pro在上半年的旗艦手機中,是一個相對頗為平淡的產品。

如果是一個熱愛拍攝,或者對華為生態及服務依賴較深的用戶,那麼P40 Pro毫無疑問是目前最值得購買的華為旗艦產品。但如果用戶沒有這樣深切的需求,個人認為付出接近6000元購買P40 Pro,或許不是一個最佳的購機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