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年底裁員真的預示著行業寒冬到了麼

年關將至,關於互聯網行業裁員的消息也是一波接著一波。從網易和華為的裁員風波到近幾日keep、螞蜂窩等被爆出裁員消息,網上關於互聯網寒冬到來的說法越來越多,似乎都在述說曾經站在風口就能飛起的豬,現在已經開始搖搖欲墜。

但當筆者重新梳理了下關於互聯網裁員潮的相關信息後發現,2018年的年末,當時關於互聯網裁員潮和互聯網寒冬的說法也被大家議論了許久。

互聯網年底裁員真的預示著行業寒冬到了麼

其實年底裁員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更何況是“燒錢大戶”的互聯網行業,究其原因主要是:

1、業務結構調整

互聯網公司會根據市場發展規律進行正常的調整。眾所周知,互聯公司的產品調整相對於傳統行業來說要迅速的多,如果某個互聯網公司的一個項目沒有達到預期的發展目標的話,那麼這個互聯網公司很可能放棄這個項目,一下子砍掉整個產品線,業務線的人員。其實根本原因在於互聯網大環境發生了變化,原先的戰略決策推進不達預期,或者當某個部門,某個產品線不再具備市場競爭力的時候,整個部門變相裁員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2、業績未達到預期

到了年末,全年業績和年報等的壓力逐漸浮現,如業績沒有達到預期水平便成了裁員的主要原因之一。通過一年的統計,員工這一年內的工作能力和創造價值情況企業基本已掌握,這時便會通過末位淘汰制等方式,實現員工的優勝劣汰,保證員工人效。

3、年底現金流緊張

年初快速擴張是互聯網公司的常態,對於大型互聯網公司來說,快速擴張需要良好的盈利模式作為支撐,在今年整體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企業的現金流是很大的壓力。而年底裁員省年終獎,年初再招可以降低很大的人力成本,雖說這樣的方式對公司的名聲會有所影響,但是在資金鍊緊張的情況下,這的確是最有效最粗暴的方式。

互聯網年底裁員真的預示著行業寒冬到了麼

可見,年底裁員並不能直接預示著互聯網寒冬。從工信部公佈的數據來看,2019年1-10月規上互聯網企業完成業務收入9902億元,同比增長21%,增速同比提高3個百分點。從數據來看,互聯網行業仍具有一定的發展前景,而不同的企業只要能在如今變幻莫測的大環境中摸清發展脈絡,那麼這條路還是能走下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