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何以為家》由真實事例改編,很現實很壓抑

含淚看完了《何以為家》這部電影,太壓抑了,簡直,真實事例改編,小男孩就是故事的原型,我一直好奇小男孩的眼神中怎麼會那麼悲傷,因為這是他自己啊,只有自己才會懂自己的憂傷,生而不育,何以為家,既然沒有能力去愛孩子,去照顧愛護他們,就別給他們生命,否則只會給他們帶來永遠的傷害,黑暗的童年,卑微的一生,觸及不到溫暖的光,無助,絕望,才會迫使他選擇走向極端,願小男孩從此不再悲傷,開啟真正的生活,所有不幸的孩子,可以被溫柔以待,贊恩,你一定會幸福的。

電影《何以為家》由真實事例改編,很現實很壓抑

總覺得想寫點啥,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有點,矛盾,因為我不想自己看到不好的,不想再感到壓抑。但是看完以後,我覺得我有點釋然。生活對於每個人來說都不容易,它不會因為你年齡小,你是女的,你無法接受,就輕易地饒過你。我在想,如果我是他,我會怎麼樣,我想,我還是會活下來,但是,我卻活不成他的模樣。他爸說他也是這麼過下來的,他媽在指責律師,說,她沒有經歷過我所經歷的,她如果是我,說不定她還活不成我這樣。

電影《何以為家》由真實事例改編,很現實很壓抑

他們覺得,我都這麼慘了,我生了你供你吃供你穿,你還有什麼不滿足的,但在這種生活裡,他的善良,他對他妹妹的好,他的童真,他對約納斯的責任,以及他狀告他的爸媽,只想要自己受的苦不要再重演。萬幸他能夠跳出他爸媽以及周圍的圈子。都說,在沒有足夠的經濟基礎的時候不要生孩子,但是哪樣才算足夠呢,約納斯是幸運的,他有一個那麼那麼愛他的媽媽,那種拼儘自己的全世界也要愛他。今天問了我爹,他最大的委屈是什麼,他說,那5年吧,但是他現在覺得那5年也並不是什麼都沒得到,最近記性不好,寫下來提醒自己。

電影《何以為家》由真實事例改編,很現實很壓抑

看這個電影的時候,驚訝導演哪裡找的這麼好的小演員,當結尾知道是本人本色出演時感到一絲悲憫,他的眼神是超出年齡的成熟冷靜伴著濃濃的哀傷。世間並不是每個孩子的出生,都幸運到是愛情的結晶。然而感動在那些生活真正的磨難,降臨在他身上後所迸發出頑強的向上生命力,他不接受命運給他既定的一切,他抗爭,迴歸,抗爭,所有的方法都直接有效解決問題,他雖然年幼在底層,但十分堅持自己的行為邏輯,似乎天生就能看清事情的本質不會輕易受人蠱惑,也知道如何與社會溝通,有剛烈也有柔情。

電影《何以為家》由真實事例改編,很現實很壓抑

在日常的新聞和工作中,看慣了各種虎媽虎爸,為爭名校的一個名額而做出的種種努力。在看到這樣的片子時候有種強烈的反差震撼,不自覺的又想了很多。導演的表達力很強了,表達了很多個角度也相對交代的很清楚。不煽情卻感受到溫情,很現實卻沒有用力過猛。生活中,除了發胖,沒什麼是容易的,說了這麼多最後就三個字:好好看。真的挺壓抑的,壓抑的原因是我無法責備任何角色,我相信父母希望女兒有一個更好人生的訴求,那種失去女兒之後的悲痛,那種給最後的孩子取名的緬懷。

電影《何以為家》由真實事例改編,很現實很壓抑

男主賣掉黑人小孩的情節讓我更加不能去責備他的父母,人性使然,監獄裡音樂的聯歡,老鄉的團體,食物的果腹,都無法讓他和她有希望,永遠癱坐在監獄一角的絕望,電話的控訴直擊人心。而最後充滿希望的應該就是女律師抱著黑人小孩吧,唯一的完美形象,女律師,也是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這些,何以為家,他告訴了我們這社會不堪的現狀,也告訴我們解決的方向。這種小人物式的平凡電影,不具備明顯對錯的電影真實到絕望。

電影《何以為家》由真實事例改編,很現實很壓抑

看完之後低落了很久,以前其實一直都很逃避直面生命和苦難的電影,覺得承受不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