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依霖:裸睡的孕婦地震時先穿衣服還是先逃難?心理學給你答案

01

臺灣地震頻發,藝人孕媽謝依霖拋出難題。

凌晨3點多,謝依霖發微博:“裸睡的孕婦每次地震都在先穿衣服還是先逃難中兩難”。

謝依霖:裸睡的孕婦地震時先穿衣服還是先逃難?心理學給你答案

什麼情況呢?

原來,臺灣地震頻發,尤其是花蓮,歷史上多次發生地震,當花蓮發生地震時,由於“地震波聚焦效應”和“場址效應”同時對臺北產生作用,因此對臺北也會造成重大影響。

據中新社臺北消息,臺灣花蓮縣15日晚間發生兩次里氏規模5.1級以上有感地震。

謝依霖:裸睡的孕婦地震時先穿衣服還是先逃難?心理學給你答案

對於短時間內連續發生兩次5.1級以上地震,臺灣氣象部門當晚緊急召開記者會說明情況,認為第二次地震應為第一次地震的餘震,且未來兩週至一個月內,不排除有較大餘震可能。

謝依霖是臺灣藝人,曾在綜藝節目《大學生了沒》中走紅。地震發生時,她正好在臺北市,對地震的感受是很明顯的。

謝依霖:裸睡的孕婦地震時先穿衣服還是先逃難?心理學給你答案

可她是孕媽,穿衣服又會很不方便,於是她就想到如果在下次感到地震時是應該先穿衣服還是先逃難呢?

謝依霖:裸睡的孕婦地震時先穿衣服還是先逃難?心理學給你答案

這確實是不太容易回答的問題,如果先穿衣服,有可能錯過了逃難的最佳時機,人身安全收到威脅。如果先逃難,不穿衣服又實在太不雅,會有羞恥感。

那該怎麼辦呢?接下來我們從心理學角度來簡單分析一下羞恥感和人身安全對人的影響。

02

為什麼裸體會有羞恥感?

首先,羞恥感是一種很高級的情緒。

羞恥感亦稱“羞恥心”。美學上指審美中因對象道德內涵的鄙劣而引起的羞愧、恥辱的感受,是自我意識、自我譴責的道德情感。

羞恥感,只能發生在具有自我意識的高等生命身上,同時必須要依據在某種社會規範之上,只有高等智慧的社會動物才具有羞恥感。

而一般動物並沒有自我意識,因此不會產生羞恥感。但自我意識的建立往往來自於權威期待、社會的規矩、規則等,也就是說因為有了社會的文化規範,我們才會對裸體產生羞恥感。

第二,不允許裸體是一種特定性節制文化。

文明社會禁止赤身裸體外出,在解釋上主要是為了禁止性聯想,但在歷史上以及許多文化中,裸體並不低俗,反而非常高貴。

比如,古希臘運動員不穿任何衣服,他們認為裸體能展現人體美,是一種榮耀。

謝依霖:裸睡的孕婦地震時先穿衣服還是先逃難?心理學給你答案

啟蒙運動時期,歐洲上流社會流行空氣浴,他們認為身體赤裸地接觸空氣、水和陽光更有助於健康。美國先賢富蘭克林就有裸體在書房走來走去的習慣。而在歐洲很多地方開設有天體浴場,人們在這裡裸露漫步,毫無尷尬。

日本某些地區至今還保留著男女共浴的習慣。

謝依霖:裸睡的孕婦地震時先穿衣服還是先逃難?心理學給你答案

因此,裸體本身是一種美,很高貴,並不應該感到羞恥,但因為有了社會文化的統一規範,我們對裸體具有羞恥心也是合情合理的一種很高級的情緒。

但它僅僅是社會文化的規範所帶來的普遍意識,在人身安全面前,它並沒有那麼重要。

03

人身安全是最重要的。

沒有生命,就沒有一切。因此,生命對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有些人可能會說,自由、愛情、尊嚴、智慧、思想,這些都比生命重要,沒有這些,生命便毫無意義。

是的,我不否認這些的重要性,但是這些高級詞彙的前提依然是生命,沒有生命何來的自由、愛情、智慧?

馬斯洛需求理論認為,人最先追求的就是生理需求,比如呼吸、食物、水、睡眠等,當滿足了這些,才會去追求其他的高級需求,如果生理上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項得不到滿足,人類個人的生理機能就無法正常運轉。換而言之,人類的生命就會因此受到威脅。

謝依霖:裸睡的孕婦地震時先穿衣服還是先逃難?心理學給你答案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馬斯洛認為,人類具有一些先天需求,人的需求越是低級的需求就越基本,越與動物相似;越是高級的需求就越為人類所特有。同時這些需求都是按照先後順序出現的,當一個人滿足了較低的需求之後,才能出現較高級的需求,即需求層次。

因此,馬斯洛需求理論認為:活下去是第一位的,生命最重要。

04

面對這個難題,答案是什麼?

再回到謝依霖給出的這個難題,在地震發生時,行動不便的孕媽是要先穿衣服還是先逃難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要依據當時具體情況而定。

首先,如果有能直接披身上的睡衣就披上睡衣馬上逃難。這是最理想的方式。

第二,如果沒有睡衣,只有很難穿上的衣服,那就找被子或床單,裹著床單逃難,這樣既逃難了也避免了羞恥感的問題。

第三,如果也沒有可以裹的床單,那就直接逃難,並向路人求助遮擋物。畢竟生命最重要,你不僅僅是自己,還有你的孩子,兩條生命。而且這種災難情況下沒有人會嘲笑你,大家都會理解。

謝依霖:裸睡的孕婦地震時先穿衣服還是先逃難?心理學給你答案

臺灣地震我們將持續關注,儘自己努力給予物資支援或心理援助。同時也提醒各位:近期世界範圍內自然災害頻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蝗災、地震等,在災難中一定要做好防護,保護好自己和家人,共克時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