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珍稀拓本《樂毅論》王羲之作品薄薄一冊值二十萬


明代珍稀拓本《樂毅論》王羲之作品薄薄一冊值二十萬

《樂毅論》大名鼎鼎,想來不用小編多做介紹,大家都清楚。這一個拓本是流傳自明代的拓本,採用綾絹裝裱,書舊泛黃,封面寫的是“樂毅論舊拓”。大家都知道王羲之的行書天下第一,但其實王羲之的小楷也非常精妙。

明代珍稀拓本《樂毅論》王羲之作品薄薄一冊值二十萬

《樂毅論》是王羲之書。小楷。褚遂良在《晉右軍王羲之書目》將其列為第一。梁陶弘景說:“右軍名跡,合有數首:《黃庭經》、《曹娥碑》、《樂毅論》是也。”王羲之書皆有真跡,惟此帖只有石刻。

樂毅論三字下面寫的是“夏侯泰初”,這人是誰呢?夏侯玄(209年-254年),字泰初 , (《三國志》等作太初 )。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曹魏玄學家、文學家、官員,徵南大將軍夏侯尚之子、右將軍夏侯霸之侄、大將軍曹爽表弟。

明代珍稀拓本《樂毅論》王羲之作品薄薄一冊值二十萬

《樂毅論》是三國時期魏夏侯玄(字泰初)撰寫的一篇文章,文中論述的是戰國時代燕國名將樂毅及其征討各國之事。

唐朝初年,《樂毅論》入於內府,曾經褚遂良檢校鑑定,認定為真跡。唐太宗最為寶重的書跡是《蘭亭序》與《樂毅論》。

明代珍稀拓本《樂毅論》王羲之作品薄薄一冊值二十萬

褚遂良《榻本(樂毅論)記》曰:貞觀十三年(639)四月九日,命直弘文館馮承素摹榻,分賜長孫無忌、房玄齡、高士廉、侯君集、魏徵、楊師道六人,“於是在外乃有六本。”武平一《徐氏法書記》載:“至高宗又敕馮承素、諸葛貞榻《樂毅論》及雜帖數本,賜長孫無忌等六人,在外方有。”摹本的傳佈範圍,限於皇親國戚或近侍大臣而已,世人罕見其貌。

明代珍稀拓本《樂毅論》王羲之作品薄薄一冊值二十萬

到今天為止,《樂毅論》墨跡本今已不傳,真跡則更不待言了。左下硃砂印章難以辨認,依稀見得左邊豎排二字貌似是"杉藏",右邊的就看不清了。

明代珍稀拓本《樂毅論》王羲之作品薄薄一冊值二十萬

背面


明代珍稀拓本《樂毅論》王羲之作品薄薄一冊值二十萬

全貌


明代珍稀拓本《樂毅論》王羲之作品薄薄一冊值二十萬

一冊全

據介紹,這個拓本是來自明代的法帖,價值二十來萬,小編是辨認不出價值,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