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法式另類文藝片,慾望和青春交織的別樣愛情

電影《情人》是著名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法式文藝片的代表作

,該片獲得提名第65屆奧斯卡最佳攝影獎、第18屆法國凱撒獎最佳攝影、最佳音樂、最佳外語片、最佳剪輯等,根據法國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的自傳小說改編,由珍·瑪奇、梁家輝主演,於1992年在法國上映。

《情人》講述的是1929年法國殖民地越南,法國花季少女簡(珍·瑪奇)在去西貢女子寄宿學校讀書的路上遇到了中國富少東尼(梁家輝)。在東尼的主動搭訕下,在悽苦生活邊緣掙扎的簡接受了東尼,成為了東尼的情人。雖然男未婚女未嫁,但是兩人的關係卻不被當時的世俗、社會和家人所接受。

《情人》:法式另類文藝片,慾望和青春交織的別樣愛情

對於《情人》這部電影,觀眾的解讀眾說紛紜,但多數都把解讀的焦點傾注在簡和東尼那段最初並不單純的關係,以及天涯永隔才驀然回首的愛。

我認為《情人》這部電影,不是傳統概念中的法式文藝片,更不能簡單解讀為單純的愛情電影。所以對於這部電影,如果把關注焦點放在慾望和愛情上,是對這部電影片面的解讀。影片是導演讓·雅克·阿諾於杜拉斯的回憶敘述中,在法式文藝渲染下,深入挖掘簡對東尼從慾望到依賴到愛情的轉變,以及隱藏在畸形愛情之下,花季少女對殖民地世俗陳規、悽苦生活的控訴和抗爭。

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為大家深入解讀讓·雅克·阿諾這部經典的電影:

1、與花季少女不相訪的成熟與擔當:那時我還是年輕的模樣,卻仿若歷經滄桑。

《情人》的開場在晚年杜拉斯回憶中娓娓道來,如涓涓溪流,輕柔而慈祥的話語中,一個花樣少女的形容映入眼簾。青春、貌美、優雅,一切對花季少女的讚美都能在簡的形容中得到體現。可是與這美麗形容不相稱的是,在簡的臉上看不到快樂與活力,只有不想襯的男士帽子、穿舊的裙子和磨損的鞋子。

《情人》:法式另類文藝片,慾望和青春交織的別樣愛情

簡的家庭因為父親早年離世,母親經營被騙,使得本可豐衣足食的家庭陷入窮困窘境。世態炎涼,如今家境落寞,白人們瞧不起他們,遠離他們,甚至認為他們是恥辱。簡一家只能“盡一切辦法,毫無羞恥可言的痛苦掙扎著。

母親靠著辦學得來的微薄酬勞是家裡的唯一收入,一邊要維護作為白人的尊嚴,一邊要養育家裡的三個子女。雖然幾近家徒四壁,唯一的汽車早已破舊不堪,但家裡依舊要使用傭人,出行依舊要用汽車。

本該相濡以沫的一家人,並沒有在艱苦的生活中互幫互助、互相關心。

  • 母親是漠視者:她偏袒大哥,任其作威作福;她忽視小弟和簡,看著他們被欺負卻無動於衷。
  • 大哥沒有撐起家庭的重擔,反而成為了壓榨家人的同謀者:整天好吃懶做、作威作福,還從家裡偷錢吸毒;
  • 小弟是逆來順受者:從小被大哥欺負,他不敢出聲,只能委屈的哭泣,他從心裡恐懼和自卑,只能唯唯諾諾。
《情人》:法式另類文藝片,慾望和青春交織的別樣愛情

簡是家裡的抗爭者,她要抗爭家裡的冷漠和不公,她要抗爭外界的世態炎涼,她要抗爭生活的困苦和窘迫。只有15歲的簡已經早早看透了生活的苟且,她受夠了貧窮和家庭的冷漠與苛刻,經歷了太多的苦楚和不公,有著姣好形容的簡渴望擺脫貧窮和落魄生活的枷鎖,有了和她年齡不符的成熟和世故。

2、慾望和生理需求下,我也曾迷茫和瘋狂。

“我的身心嘗過破滅、羞愧,愛與恨的考驗……”

  • 簡反抗貧窮窘迫生活下家庭的冷漠、不公和苛責

大哥有恃無恐將弟弟盤中的肉佔為己有時,母親默不作聲,弟弟委屈哭泣,她敢於當面質問“為什麼是你的?”,甚至憤然離席“我希望你死去”。

母親偏袒大哥,任其好吃懶做,作威作福,甚至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替他償還毒債,簡憤然質問母親“你為何那樣寵愛他?從來不寵愛我們”。

當簡和東尼的禁忌關係被家人發現,母親和大哥一邊貪婪著簡帶給他們的金錢,一邊質問羞辱簡不知羞恥時,簡歇斯底里直言“為什麼?因為他富有”。

簡可以接受家裡窮苦潦倒的現實,她願意按照母親的要求去西貢寄宿學校學習數學,將來學成後能夠為家庭分擔一部分擔子。但是接受不了窮困潦倒下家庭成員間的冷漠,尤其母親對大哥的溺愛,大哥對弟妹的欺辱和苛責。

在我看來,她的反抗是尋求家人間的關愛,家庭成員間的公平和相濡以沫走出貧困窘境。

  • 簡窘迫生活下衝破枷鎖的渴望

我不知道自己為何會如此冷靜,竟然有勇氣對抗禁忌,竟然能堅持信念。

電影中導演在鏡頭語言和細節描寫上有如下體現:

① 當東尼在渡船上主動與簡搭訕時,一開始簡只是愛答不理。但是當簡看到東尼身後嶄新的高檔汽車時,她開始迎合東尼的搭訕。

導演給了簡一個回頭看車子的特寫,將簡裝作無心,實則刻意的動作和心理表現的十分明顯。緊接著是透過簡肩膀的過肩鏡頭,一輛黑色高檔汽車在鏡頭中十分顯眼,在簡的眼中看到了衝破枷鎖的希望。

② 在東尼的車上,兩個人涇渭分明分坐兩邊,東尼一直找各種話題和簡有一搭沒一搭的閒聊。當簡看到東尼手上戴著的大鑽戒時,導演再次給了簡一個特寫鏡頭,畫面中簡的眼睛透出了慾望的光亮,然後是那枚戒指的特寫。之後,簡對東尼有了笑臉並且在東尼手牽起簡的手時,簡迎合地閉上了眼睛。這一刻,簡已經做出了決定,她要通過自我犧牲,藉助東尼幫助自己和家人擺脫困境。

《情人》:法式另類文藝片,慾望和青春交織的別樣愛情

簡對東尼沒有任何感情,她虛報年齡、她迎合東尼、她和東尼做了最瘋狂的事。這一切出自一個15歲少女那尚不成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但卻是超出15歲少女心智的決定,是她長久以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基本渴望,驅使著她放下尊嚴、放棄未來、拋下世俗觀念,選擇慾望,選擇犧牲,選擇一段沒有未來的禁忌。

簡何嘗不知道這是一段畸形的關係,這是一段世俗不容的關係。當她跨出這一步,當她做出這個決定時,她已經做好準備面對世俗禁忌、社會不容、沒有婚姻未來的屈辱和犧牲。簡用她與年齡不相符的成熟和世故,選擇了挑起家庭的擔子,選擇了屈辱的犧牲,選擇了瘋狂。

3、愛情誕生在那個地方

馬斯洛的人類需求金字塔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有低層次到高層次依次實現,也就是說人對生活有更高的追求。

“在這個家中充滿冷漠、苛刻,我在這惡劣的環境中深刻地肯定自己存在的價值”

這句話是簡信念的直接心理表達,隱藏了簡對於愛的渴望。簡的愛在最初並不純粹,但在慾望的表層下,也透漏著簡對於愛的單純和期許。

這愛中有親情的愛、有被關心和呵護、有愛帶來的安全感,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簡在這個悽苦無助的家中迫切需要的。世界觀尚不成熟的簡,無法在家人中得到愛的滿足,於是她將對愛的渴求和慾望交織在了一起。

《情人》:法式另類文藝片,慾望和青春交織的別樣愛情

在電影中簡一共有三次哭泣,每一次都是簡對愛渴望而不可得的痛楚。

第一次是長久以來母親對大哥的各種袒護和寵愛,簡感到不公、不安、不滿,她憤然質問母親為何不寵愛自己。哭泣是她發洩的方式,更是她在母親身邊尋求愛、尋求關懷的途徑。

第二次是和東尼有了第一次肌膚之親回到宿舍後,趴在自己的小床上,簡哭了。她哭是因為她付出了處子之身,這代價對簡來說真的太大。15歲花樣年華的少女,簡也渴望單純的愛情,渴望將來步入幸福的婚姻殿堂,但是她知道,愛情、婚姻之於自己已經遠去。

第三次是影片結尾,簡在開往法國的郵輪上。寂靜的夜空下,簡在音樂聲中痛哭,她發現自己深愛著東尼。但是,此刻她已經在遙遠的印度洋上,那段曾經不被她承認的愛情已經逝去。

簡渴望被愛,對親情她期望得到關心、照顧、寵愛,對愛情她渴望真摯、幸福和未來。在我看來電影《情人》中,簡對東尼的感情不能籠統的歸結為愛或者不愛,簡的情感變化應該分三個階段定義。

第一個階段,簡對東尼只存在無愛的慾望

簡一開始接受東尼的搭訕,是因為東尼的富有,讓簡看到了衝破貧窮枷鎖的機遇,簡成為東尼的情人不摻雜任何情愫。

《情人》:法式另類文藝片,慾望和青春交織的別樣愛情

在電影中導演用了一個意味深長的長鏡頭,揭示了簡和東尼的關係。簡和東尼初嘗肌膚之親後,晚上兩人來到一家高檔餐廳吃飯。鏡頭沒有直接拍攝兩人進餐,而是先拍攝在底層街道上來往的普通商販和路人。然後鏡頭跟著服務員的身影上移來到餐廳第二層,在這一層能夠明顯感受到優雅的格調但街道的喧囂聲依然若以若現。最後鏡頭繼續跟著服務員通過店內樓梯繼續上移,來到飯店的頂層,映入眼簾的是優雅的環境、高檔的配置,簡和東尼正在用餐,在這裡聽不到任何街道的喧囂聲。

這個長鏡頭中將飯店分為了低、中、高三層,隱含了社會的底、中、高三個階層。簡第一次從底層走進了頂層,感受到了頂層的生活。預示著和東尼在一起,滿足了簡對走出社會底層貧苦生活的強烈渴求。因此,當簡回到宿舍與閨蜜躺在床上夜聊的時候,簡說道“很奇怪,我就是喜歡他這樣”。

第二階段,簡對東尼產生依賴和眷戀

隨著簡和東尼的來往越來越頻繁,他們之間的關係也漸漸成了公開的秘密。簡招來了世俗的不容,在學校同學遠離她,瞧不起她,嫌她髒。家人一邊虛偽的貪婪著她帶回來的錢,一邊謾罵、斥責她的所作所為,甚至侮辱她,打她。

外界的不容她波瀾不驚,因為她早就看透了也恨透了生活的苟且和世態炎涼,她不在乎外人的指指點點。但是簡無法忍受家人的冷漠、斥責甚至羞辱。心靈、尊嚴、靈魂的傷痛。

《情人》:法式另類文藝片,慾望和青春交織的別樣愛情

愛的缺失、親人的羞辱、尊嚴被踐踏、心靈的灼痛,在不知不覺中,簡的心被世俗和家人推向了東尼,只有和東尼在一起的時候能讓簡感受到輕鬆。鏡頭中簡開始主動和東尼聊天,詢問東尼的生活,甚至給“金屋”裡的植物澆水。

在輕鬆的相處中,簡對東尼的情感發生了改變,不是金錢的依賴、不是慾望的滿足,而是遠離世俗塵囂的依賴和不知不覺中產生的情愫。

第三階段,簡自己都沒發覺的愛情

簡和東尼在海邊散步時,簡開始向東尼講述自己的過往,家庭的經歷和自己對將來的計劃和暢想。當簡從東尼口中得知,東尼已經向父親表露愛她的心意,因為無法放棄父親的財富而選擇了妥協時,簡背對著東尼,那一刻簡單臉上沒有輕鬆,反而是生氣和失望。當東尼把家傳的戒指送給簡時,簡把它戴在了手上並且帶回了家裡,這已經說明簡接受了東尼的愛,也愛上了他。

《情人》:法式另類文藝片,慾望和青春交織的別樣愛情

當大哥和母親謾罵她是為了錢時,簡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歇斯底里,對家人大聲怒吼!在我看來,此時簡對家人歇斯底里不是對家人的失望或者對自己尊嚴的保護,而是不能接受自己的愛情被侮辱、被玷汙、被曲解,她已經愛上了東尼。


電影《情人》是導演讓·雅克·阿諾早期的代表作之一,是在特殊年代特殊背景下,以真實故事為框架,以愛情和慾望為線索,對法式文藝片的另類探索。這部電影有太多值得深入研究和解讀的內容,值得反覆觀看,細細品味。

最後,願每一個人都能有和睦的家庭,充滿陽光的青春,找到那個相愛、相伴終生的愛人。當我們老了,走不動了,依舊可以回憶起青春時快樂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