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有趣的靈魂,我更想要好看的皮囊

一個漂亮的人可以少奮鬥十年。

做過兩年人事工作的我,對這句話深有體會。

還在上初高中的時候,身邊一些同學就很喜歡描眉畫眼,講究穿戴,為了變美,違反校規遭到懲罰也要染燙頭髮,穿漂亮的衣服。膽小一點的同學就在鞋子和校服裡面的衣服做文章。那個時候我自恃清高,對此嗤之以鼻,認為腹有詩書氣自華,過分注重外表的人都膚淺。

畢業後進了一家小公司,大家都很親切和善,不修邊幅,旁邊的編輯姐姐更是每天不施粉黛,穿著拖鞋來上班,全公司女性竟然只有一位人事經理每天帶妝上班。一次和某海外大公司聯合活動,我有幸被選上成為項目小組的一員,一起去對方公司參加會議,當我踏進他們的辦公大樓時,有種走進時尚秀場的錯覺。當時正值夏季,幾乎每位員工都穿著得體時尚的服裝,或腳下生風疾速走過,或拿著咖啡等電梯,或三三兩兩說笑,每個人都神采奕奕,甚至找不到駝背萎靡的人。

我永遠也忘不了,那天我穿了一件粉色圓點襯衫,一條牛仔褲,因為三天沒洗頭特意帶了一頂牛仔鴨舌帽。過分休閒的裝扮,毫無職場氣質,和整棟大樓的氣氛格格不入,我甚至覺得他們在用嘲笑的眼光看我。

會議安排在下午一點,大部分公司的午休時間還沒過,加上北京的酷暑,我困得幾乎昏厥過去。對方公司有一位負責記錄會議內容的小姐姐,捧著筆記本和咖啡,踩著又急又颯的腳步進來,全程無表情,噼裡啪啦地打字,對主管時而英文時而中文的切換毫無壓力,我卻還在糾結對方剛剛說的那個單詞是什麼意思。

原來好看的人工作起來也從不含糊。

會議結束回到本公司後,我就像被打了一記響亮的耳光,羞愧得無地自容,雖然大家並沒有在意這一點。我知道自己和那些精緻的白領們的差距不止在外貌上,但自那以後,每天即使上班遲到,我也要畫完妝再出門。

跳槽後輾轉做了人事,因為工作需要急需一位行政。應聘者是一位胖胖的姑娘,妝容很精緻,笑容很開朗,語言邏輯清晰,有相關從業經驗,和之前幾位剛畢業、沒有明確求職欲的人相比,她是最佳候選人。經理面試結束後,我去辦公室找他詢問面試情況,經理一臉嫌棄地對我說:

不要!太胖了,能找個好看點的嗎?

我對經理的理由很無語,對那個面試的姑娘很惋惜,卻無力扭轉這個結果。

在這個以貌取人的社會,有多少努力輸給了顏值。

那句“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成為了其貌不揚者的自我安慰金句,但若沒有好看的皮囊,又有幾個人願意花時間觀察你有趣的靈魂?

而且好看的皮囊和有趣的靈魂在這個病態的社會是不對等的。

“美則美矣,毫無靈魂”的明星只需露臉,就有人消費她的美貌。對美的追求,更催生了顏值經濟。然而沒有外貌優勢的人要付出千倍萬倍的努力才有可能得到別人的認可。

段子張口即來的大張偉,實際上只要看到好玩好笑的東西他都會記在小本子裡,不知道記了多少;你以為他音樂天才十幾分鍾寫一首,實際上是他聽了無數歌曲,攢了不知道多少個日日夜夜的積累;你以為他的表現力強,節目效果好,實際上他會跟著剪輯一起摳後期的每個細節甚至字體的效果。

比起有趣的靈魂,我更想要好看的皮囊

他說:讓人能看到的努力都是膚淺的,要像小鴨子游泳一樣,表面上風輕雲淡,腳底下不停撲騰努力。

而他就是自己口中不停努力、不敢鬆懈的小鴨子。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俊男美女雲集的娛樂圈殺出一條血路。

被吐槽長相醜陋的李誕火了,他用才華和幽默征服了大家。有人說,看到李誕就明白了有趣的靈魂,遠比好看的皮囊重要。

比起有趣的靈魂,我更想要好看的皮囊

然而大家有沒有想過:普通人想活成李誕,成為一個僅靠才華和個性支撐門面的人有多難?

李誕不僅是脫口秀演員,還是編劇、策劃人、作家、詩人……他的閱讀量驚人,功底深厚,加上他犀利的眼光、獨到的見解、驚世駭俗的三觀,恰當的時機,趕上了中國脫口秀的爆發期,在綜藝大潮中脫穎而出,而且很多時候都是在拿自己開涮。在顏值時代,李誕的火,更多的是營銷號和年輕人需要一個標新立異的新符號,李誕只是剛好被推到前臺,這個人是王誕也好,張誕也好,大眾不在意,苦悶的年輕人只是需要這麼一個“其貌不揚卻靈魂有趣”的代言人而已。

即使按照同樣的方法復刻,有幾個普通人能成為李誕?成為大張偉?

反觀一些明星,偶爾抖個包袱,就有大批人說:哇,xx不僅長得好看,還這麼有趣!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作者遇到一個外派日本採訪的機會,她是日語專業,業餘學過漫畫,畢業後又在媒體行業摸爬滾打,是最有可能入選的人,卻被總編淘汰了,只因她不注重外貌管理。

她說:你看,PK掉我的根本就不是能力,而是美貌。

李碧華說:誰敢說一見鍾情與美貌無關?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丹尼爾·哈默邁什教授曾寫過一篇論文,叫做《顏值和勞動力市場研究》。研究顯示,只要涉及面試,哪怕是附照片的篩簡歷環節,應聘者的顏值就分分秒秒在影響應聘結果。外表漂亮的人在收入上的確比醜陋的人更有優勢,漂亮的人普遍比醜陋的人收入更高。女性中這一差異為9%,男性為14%。更重要的是,漂亮僱員能為企業帶來更高的收入。

經濟學家肖恩·勝特拉(Sean P. Saltera)、富蘭克林·米肯(Franklin G. Mixon Jr)和厄內斯特·W·金(Ernest W. King)的一項研究成果也佐證了這一觀點。三位經濟學家研究後發現,剔除其他變量干擾,發現出售地產時僱傭的經紀人顏值越高,其售出價格就越高,為僱主創造的交易價值也越高。

國內的學者也得出了相同的研究結論。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的江求川、張克中研究認為,女性身高每增加1釐米,其工資收入會提高1.5%-2.2%;身材“偏胖”對女性工資收入有顯著的負面影響,月工資要比身材適中的女性低17.1%。

上海社科院調查也將全國25個省市中的1萬個年輕人,按相貌由醜到美劃分為1-7檔。調研結果有兩個:首先,在工資水平上,長相好看的人比長相一般的人高出15%。

也許你會批評我誇大外貌的作用,三觀不正。我承認雖然顏值不是決定性因素,可若你真想改變它帶來的不利影響,就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達到領域巔峰,能力強大到讓他人難以企及,才有可能被認可。而且擺正自己的心態很容易,改變社會對醜的歧視卻很難,不然,為什麼那麼多長相平平的人會遭到學校霸凌呢?被奉為最新韓國整容模板的高允真就是其中之一。她從小就是學霸,學習棒,還很會畫畫,文藝兩開花,可因為相貌有些抱歉,允真在學校遭遇霸凌,開始自卑。

比起有趣的靈魂,我更想要好看的皮囊

她為了改變這種情況選擇了整容,即使第一次整成了爛大街的網紅臉,可進入大學後,再也沒人diss她了,而且主動和她交朋友。

沒錯,人類就是這麼膚淺。

比起有趣的靈魂,我更想要好看的皮囊

第一次整容後的高允真

比起拼內涵、才華、氣質,改變樣貌的成本要低得多,而且見效快。

在某些領域裡,顏值就是能力。比起有趣的靈魂,有了美貌這塊敲門磚,進入很多圈子都會輕鬆許多,即使你在大家談笑風生時完全接不上話,默然不語的安靜也能成為一道特別的風景。只要沒有惡劣三觀,道德敗壞,沒人會去糾結你到底有沒有趣。

你問一個女人,到底是能力更重要,還是美貌更重要。她們的回答是:這個問題毫無意義,因為美貌本就是能力的一種。

好看的皮囊為我的技能加分,至於有趣的靈魂也可以擁有,沒有也沒關係,畢竟我不去講相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