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元宵別樣情

庚子元宵別樣情

北芳

翻開中國民俗的詞典,元宵節是春節後喜慶的高潮,做的是豆麵燈碗,吃的是元宵、餃子,玩的是賞燈、猜燈謎,放的是煙花、滴拉嘰,扭的是秧歌,耍的是獅子,演的是大戲。

翻開古典的詩詞典章,假如沒有廬陵歐陽修,千百年來,元宵節的夜少了一份“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浪漫風情;假如沒有辛棄疾,縱使寶馬雕車香滿路,一夜魚龍舞,也難以看到3D動圖的元宵節裡驚鴻一瞥的驚豔:“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假如沒有朱淑真,我不知道古人的元宵節比現在的節日更熱鬧非凡,一句“火樹銀花觸目紅,揭天鼓吹鬧春風。”把元夜的狂歡推上頂峰,一句“但願暫成人繾綣,不妨常任月朦朧。”把世間那種“今朝兩相視,脈脈萬重心”的情愫纏綿成唯美的極致。

翻開今年元宵節的冊頁,沒有了傳統民俗的歡慶節目,沒有了送燈上墳祭祀祖先的老禮,沒有了古典詩詞的浪漫。這是一個別樣的元宵節,沒有了車水馬龍,商場沒有了往日的喧譁,沒有了鞭炮煙花的熱鬧,世界是那麼安靜,人們在家裡、在網上過一個別樣的元宵節。

庚子年春節,因為冠狀病毒肺炎的傳染,把人們禁錮在斗室,戶外的一切遊玩、美食、聚會全部取消,各界人士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最忙的是奮戰在前方抗擊疫情的白衣戰士,他們堅守一線,做人民群眾的守護天使。平民大眾所能做的就是響應國家號召老老實實宅在家裡,勤洗手,多通風。不給國家添亂,約束自己,就是保護自己也保護了他人,不扎堆,不接觸,就是切斷病毒的最有效的捷徑。

我們宅在家中,一晃半個月了,今天一清早,村支書就在喇叭上廣播,當前,正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為有效減少人員外出聚集,防止因上燈祭祀引起疫情傳播,進一步鞏固疫情防控成果,最大限度地保證元宵節期間疫情防控穩定和森林防火安全,今天元宵節取消到山裡上墳送燈,可以在家中祭祀、網上祭祀等方式寄託哀思、緬懷故人,在外人員一律不準回家祭祀。並讓村裡的黨員幹部在各個路口嚴守把關。一會兒,鎮上的科普宣傳車也來了,在村裡滾動廣播宣傳防疫知識。

我煮了元宵吃了,朋友發過來信息:今天一定要呆在家裡,否則病毒會笑話我們,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元宵快樂!馮文洵說:“出門不為尋親友,一步能將百病消”,他把出門賞花燈能夠祈求安康,放在了重心。但是,今年,不出門,才是最安康的。

今年該怎樣寫這個特殊的元宵節?我剛打開電腦,婆婆過來了,說她昨晚脖子疼,大概上火,公公腰疼,她去村裡赤腳醫生家裡買藥,人家在城裡沒回來,只能叫我到外面去買。我叫老王騎著摩托帶著我去車站旁的藥店,村幹部聽說買藥,就放行了。買了消炎藥,又去超市買了雞蛋、味極鮮和電子燈等。超市裡買元宵的人來來往往也不少,看來在家還是憋不住,不聽話的大有人在。

回家後又忙活午飯,微信上那些朋友發來的信息顧不得回覆,吃了午飯我又忙著和麵、剁菜,包餃子。因為公公婆婆都有病,我每天做了飯菜去送給他們吃,包餃子也得多包。

好歹忙活到三點多,包完了餃子,心想可靜下心來吧,但是婆婆又在嘟嘟囔囔,不讓上山送燈,也不讓出門,你爹的草藥也快吃完了,這到底什麼時候才是個頭?我說您老先回家待著,一切我想辦法。把婆婆攆家去了,老王打開電視,又躺在炕上看手機抖音,看騰訊視頻,搞得我腦袋亂哄哄的,叫他關掉他不關。沒辦法,我打開電腦音樂,放著越劇,讓越劇的旋律淹沒老王的視頻的噪音,這樣我在噪音混亂中可以擯棄一切聲音的干擾,開始思考元宵節的文字。

翻開朋友圈,千篇一律的心情,大同小異的文字緬懷先人:今天是正月十五,給天堂裡的親人點一盞心燈,照亮天堂的路,點一束心香,讓天堂的親人不再孤冷,願在天堂親人一切安好!願天佑中華,疫情早點過去,一切平安!

如果沒有這場疫情,傳統的風俗年年在延續,莊戶人從來不馬虎他們對祖先和神祗的敬畏。按照風俗,都是正月十四日上午用豆麵調好面,放在鍋裡餳,下午開始做燈碗。家裡有幾個人就做幾個花燈,再做12個月燈,月燈是幾月就在燈碗口捏幾個褶子,像今年閏月,閏幾月就多做個幾月的燈碗;12生肖的燈碗隨便做,一般是家裡有什麼屬相的成員,就做什麼動物,但是聖蟲燈、雞燈、看場佬是必須做的,塋燈是祖宗有幾口墳,就做幾個燈碗,塋燈的特點是沒有褶子,只捏個盛油的碗就行了,如果是第一年新添的墳,要用白麵做個燈碗去祭祀,老祖宗的規矩多著了。

次日元宵節上午,到草垛上去剪線草做燈碗的燈芯,剪成二寸來長,用棉花纏起來,插在燈碗上,把蠟化成油往燈碗芯上澆,有的嫌蠟點過了不好洗刷,吃時有蠟味,澆上花生油,有的澆上豬油。下午,人們開始拿著塋燈去上墳,送在墳前點著,並囑咐老人家“照燈好捉蝨子”,現在這樣說倒是叫人竊笑,但是老輩人一直這樣說著做著。

晚上大人在門口放煙花,小孩放滴拉嘰,從炕邦點著滴拉嘰拿著一直跑到街上去和小孩們扎堆一起放。我媽拿著嘴裡叼著蠍子的雞燈到處照,口裡唸唸有詞,這些詞我們都寫了好多次,但是每年都要念,就是今年,我們照樣拿著蠟燭到處照,嘴裡卻說:“雞照照炕邦,蠍子不蜇老孃;雞照照窗臺,蠍子不蜇胖孩;雞照照鍋底,下蛋好吃;雞照照雞窩,下蛋多。”豬頭放在豬圈上點著,魚燈放在水瓢點著在水缸遨遊,看場佬身上揹著叉子掃帚木鍁鐮箏簸萁布袋等,滿滿一脊樑,懷裡捧著個大燈碗,點著,送到場院裡。

今晚,我煮了餃子,放在北桌子上,點著蠟燭,算是對祖先的敬奉。我拿著元寶電子燈,唸唸有詞到處照,算是論論規矩吧。

因為隔離和封鎖,很多人不能出去買元宵,便在家自己做,發在網上,給家人溫暖,祈求祝福。我給父母打了一個很長的電話,我媽說,她年年都做燈碗,今年沒有新豆麵了,去年的豆麵都長了蟲囉嗦,因為我妹的外孫在,就用籮把蟲囉嗦隔出去,調了一點面,做了幾個燈碗給小外孫點著玩。陳豆麵也不好,做得不如以前好看,反正也不吃,哄小孩玩就是了。於是妹妹拍了幾張照片發過來。我一看,果然做得簡單了,從前做得可是樣樣數數精巧好看。我媽說,豆麵燈碗最喜和蘿蔔絲在一起炒菜,有一種吃法,很少有人吃過,那就是秋天的芋頭梗曬乾了,現在拿出來水泡著,把裡面的澀氣給緩出來,和燈碗一起炒菜,非常好吃。只是,現在人們做燈碗就是為了論規矩,誰去吃那口豆腥味?我可是從小不愛吃燈碗的。

我給公公婆婆兌好了藥,回家吃了餃子,範惠德老師發過來一條微信:疫情無情人有情,微信無菌帶春風。一句問候三春暖,情義盡在微信中。元宵節快樂!

這個元宵節,雖然奉旨宅家,但是也是好一頓忙活,抓起手機,看到朋友們的祝福和為武漢祈禱的祝願,雖然光陰不回頭,故人不重逢,但是溫情傳遞,至深情,共真情,是這個元宵節燈事的主旋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