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炒作洋節怎會文化自信

《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給我們堅定文化自信注入強心劑。也使我們深刻認識到,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

“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豐富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文化內涵,形成新的節日習俗。”的闡述使我們對中國節日文化這一民族文化的瑰寶綻放新的光彩充滿希望。

只炒作洋節怎會文化自信

然而,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同是“鬼節”,一些大陸人不過中元節,卻熱衷於過萬聖節。同時,還有一個尷尬的現象,今年相距不過半個月的中國的“重陽節”,與西方“鬼節”萬聖節幾近撞衫,但冰火兩重天的境遇,與國家的期望的反差的警示也應當引起我們深思。

只炒作洋節怎會文化自信

我們知道,國家重視重陽節,是因為這是個提倡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節日,包括出遊賞秋、登高望遠、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它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因此很值得一過。黨和國家層面,近年來通過走訪慰問老人的活動,弘揚感恩、敬老的優良傳統,傳遞正能量,為我們的文化自信紮根、鑄魂。

但是,現實中,一些人的盲從、無知和一些商家炒作讓洋節日大行其道,搶了傳統節日的風頭,讓許多民族節日相形見拙。

只炒作洋節怎會文化自信

每到萬聖節,各大商場,電商們加大宣傳力度,一個10月的萬聖節,一個11月的“光棍節”,成為電商們發財的好機會;一些媒體,特別是自媒體為了博取眼球,也藉機大肆炒作,大出風頭; 一些學習為了迎合學生的媚外心理,組織大量的活動,填補學校思想教育與管理的漏洞;一些家長為了滿足孩子的崇洋需求,不少都熬夜忙著雕刻南瓜燈為孩子準備服飾,有家長覺得為了孩子好玩甘願付出,甚至,有的家長以過早的為孩子灌輸西方文化,為孩子出國在做準備。這哪裡還有文化自信的影子。

只炒作洋節怎會文化自信

每個民族都有其傳承的節日,這是民族凝聚力的維繫,對外來文化和節日我們可以包容地借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不是一味地追捧和盲從。如果一個民族的群體熱衷於另一個民族的節日,而忽略自己本來更加內涵豐富的節日,這說明文化的滲透和侵入已經非常危險了。 我們的文化自信已受到了嚴峻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