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路上,我們往往忽視了:與孩子的關係先於教育

在這疫情沒有完全解封之前,孩子們宅在家中學習、生活。大多數家長的困惑大都集中在我的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

我們已經無法溝通,水火不容了,孩子玩遊戲上癮了,家長話已經完全聽不進去了我要怎麼辦等等諸如此類。

而這些都是我們看到的問題,家長們想要尋找的也都是問題解。

那麼,我們來上課的真正目的是要看到這些問題底層的邏輯,看到個人的思維方式的不同,也就是所有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如何看待問題才是真正的問題,所以,我們要尋找的是根本解。

而這些問題的根本解就是關係,有了關係就什麼都沒有關係,沒有關係就什麼都有關係。這句話不僅適用於夫妻親密關係之間,我想也適用於親子關係。

當我們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時,所有的方法技能都會發揮最大的效用。反之,再有效的方法技能就只能是紙上談兵,被孩子認為是下了一套又一套對嗎?

教育的路上,我們往往忽視了:與孩子的關係先於教育

那麼如何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呢?

著名薩提亞親子婚戀專家林文采博士說過:專注在改變孩子的“偏差行為”不是根本之道,處理了孩子的一個偏差行為,往往過了不久,第二個偏差行為又會出現。

根本之道是要改善孩子和父母的關係,一旦孩子和他的“重要他人”的關係得到改善,這個孩子的行為就會漸漸好起來,孩子會變得更有朝氣,更快樂,目標也更明確。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越友好,“教育”也才越有效。

那麼,我就用三個關鍵詞來和大家分享如何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

第一個關鍵詞:育己

我的正面管教線下家庭課堂的歡迎海報上每次都寫著一句話:成為更好的自己。

家長們來到這裡,不是為了找各種各樣的工具,解決孩子層出不窮的問題,也不是用學到的內容去教育孩子,而是學習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如何通過更好的自己影響孩子,進而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

正如德國哲學家雅思爾斯說過:真正的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它完全沒有聲響,它只是讓走在前面的人可以很好去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任由一切改變自然而然的發生。

所以,正面管教不是讓我們學習如何育兒,而是如何育己。而育己的前提就是先要看見自己,瞭解自己底層的思想信念價值觀,因為了解所以諒解。

我經常問到家長三個關鍵詞:感受、想法與決定,而往往家長們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就是想法因為他們並不瞭解自己的感受,不瞭解自己當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

而往往情緒是我們做出決定的第一個入口,也決定著行為的走向。

只有真正的瞭解了自己感受,才能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慮當下一件事情發生時,她的感受與想法。

正如《你適合創業嗎》這本書中提到:找人時我們不要試圖改變對方,我們能做的只有深入的瞭解對方,根據對她的瞭解預測他在什麼場合下,可能做出來什麼樣的行為,而事先想好應對的措施。

所以育兒也是如此,真正的瞭解到了自己行為背後的信念,我們才能夠真正明白孩子不當行為背後的目的是什麼。

教育的路上,我們往往忽視了:與孩子的關係先於教育

所以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關鍵之一是育兒先育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第二個關鍵詞:點燃

愛爾蘭詩人葉芝說: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正面管教的科學理論依據是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阿德勒說:所有孩子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追求價值感與歸屬感。

我們經常說孩子學習沒有主動性,那我們在孩子取得了一點點進步的時候,我們有讓她感覺到她的付出是有價值的嗎?我們有讓孩子擁有更多成功經驗的機會嗎?

記得小時候,我因為阿拉伯數字2不會寫,被我爸打了一頓,一邊打還一邊說你怎麼這麼笨,寫個2都寫不好。

那時,我也覺得自己都已經練習了那麼多遍了,為什麼還是拐不好那個彎呢?真的覺得自己很笨,以至於上學的時候,也經常會聽到我爸媽說我不太聰明,就是挺用功。

而我當時記住的不是我很用功,而是我不聰明。所以,我學會的過程會很長,雖然我用功了,但爸媽看到的,還是我成績上沒有像他們期待的那樣突飛猛進。

所以,我只有不斷大量的做練習,上課認真聽講,保證我的學習不被落下,但是我卻失去了對學習的熱情。

什麼是熱情?

就是你願意做、願意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研究、去深入,你覺得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透過你被點燃的熱情,就會收穫更多的成功的體驗、價值感和歸屬感。

而被點燃的前提,除了性格本身具備了一定的內驅力以外,絕大部分都是需要家長們幫助我們的孩子,感受到價值感與歸屬感。

當你回應孩子的時候,可以想一想,我這樣的回應方式會不會讓孩子感覺到“我能行”?

會不會讓孩子感受到我的貢獻是有價值的,我是被需要的?

會不會讓孩子感覺到我是被接納和尊重的?

會不會讓他感覺到我是問題的解決者而不是麻煩的製造者?

所以當孩子擁有了價值感與歸屬感,她的主動性就會被點燃,就會充滿熱情的去做事情。

想想每週五來創想匯分享的這些夥伴們,不也是如此嗎?

我們被看見了、被尊重了、被接納了,我們感覺到了歸屬感與價值感,我們就會樂於主動分享,願意站在這裡展示最美的自己,進而我們就會有更大的動力去創造屬於自己的更大價值。

所以,我們的孩子也是如此,不是嗎?看見就是改變的開始。

追求價值感和歸屬感是一切行為的目的,當我們看見了孩子行為背後追求價值感與歸屬感的需求,而不再是以我的意志去塑造孩子時,我們就會喚醒孩子心中的潛能,幫助他們找到隱藏在體內的特殊使命和註定要做的事情,最終實現親子關係的改善。

教育的路上,我們往往忽視了:與孩子的關係先於教育

而這也是正面管教的課程真正的價值與意義所在。

第三個關鍵詞:並行

和善與堅定並行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那麼到底什麼是真正的和善與堅定並行呢?

魯道夫·德雷克斯說:和善的重要性在於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堅定的重要性在於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而和善與堅定並行就是和善與堅定都要做到100%,不是像化學試劑一樣,和善多一點或者堅定多一點。

當我們各自都做到了100%,我們就不會因為沒有關注到孩子的感受,尊重她的想法而後悔自責,也不會因為沒有尊重自己的感受而覺得受了委屈與犧牲,進而我們就不會心生怨懟,而沒有了怨懟,我們彼此的感受就會更好,而感受好就會做的好。

同時,也會從更加全面、從整體角度去看待同樣的一件事情,此時此刻,我們的思維方式也就發生了悄然的轉變。

而當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我的媽媽是愛我的、尊重我的、與我是平等的,同時,我的媽媽也是有原則的、有底限的,那麼孩子會不會與我們愉快有效的合作呢?

她會不會也因為我們的示範,進而看見自己尊重自己,同時也會與他人換位思考感同身受呢?

那我們想象一下,如果我們這樣做了,我們的親子關係會向哪個方向去發展呢?

相信一切不言而喻,對嗎?

最後我想說的是,從孩子一出生開始,我們為人父母者的腦子裡就會出現兩個字:教育。

我們希望通過“教育”讓孩子知書達理、令行禁止、敏而好學、從善如流。我們希望通過“教育”來塑造我們和孩子之間良好的關係......

只是,“教育”二字帶來的強大使命感和緊迫感,讓我們忽略了這樣的事實:我們與孩子之間先有關係,後有教育。

我們首先是一個生命與另一個生命的親密組合,其次,才是一個生命幫助另一個生命成為更好的自己。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育兒先育己,學會做自己的好父母,通過看見孩子對價值感與歸屬感的終生追求去點燃孩子,通過和善與堅定並行給予孩子真正的愛與自由。

總之,就是讓我們通過正面管教的方式真正的從底層信念入手,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賦予孩子力量也賦予自己力量,看見孩子也看見自己,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收穫更加和諧的親子關係。


本文作者為果媽閱讀會員小樹林。我是果媽閱讀創始人果媽李璇,喜歡我歡迎點擊上方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