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前言

天選屬於TUF Gaming系列遊戲本,定位為主流遊戲本,前代產品為飛行堡壘系列。

飛行堡壘是華碩最早一批搭載AMD Ryzen移動標壓處理器的筆記本,去年的R7-3750H只有4核心8線程,性能僅與i5-9300H平分秋色,距離當時的6核12線程的i7差距不小,就更不要說8核16線程的i9了。散熱表現差強人意,屏幕僅45%NTSC,QLC固態硬盤,這些缺點都被玩家們吐槽詬病,甚至被稱為「墜機堡壘」。

而AMD Ryzen 4000系列移動處理器的公佈——看完規格後不光是我們玩家,估計華碩自己都懵了了,R7-4800H,8核心16線程,2.9~4.2Ghz,規格跟去年比,翻倍提升。

那——加量不加價,規格翻倍,看似香得不行的天選,實際表現如何呢?

本次評測為工程樣機,出現的數據可能會與正式國行量產版本有差別,僅供參考。

配置參數

  • 處理器:AMD Ryzen 7 4800H,8核心16線程,默認頻率2.9Ghz ,Boost頻率4.2Ghz,
  • 顯卡: NVIDIA GeForce GTX 1660 Ti,6GB顯存,80W。
  • 內存:8GB DDR4-3200Mhz,單通道,SO-DIMM插槽x2(佔用1個)。
  • 硬盤:512GB,Intel 660p,QLC,M.2插槽x2(佔用1個)
  • 屏幕:15.6英寸,IPS ,FHD(1920x1080),144Hz,45%NTSC(59.2%sRGB),294nit(實測最大亮度)
  • 無線網卡:Realtek 8822CE,802.11 ac,最高867Mbps
  • 售價:6699(京東自營,20/04/02)

外觀展示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機身A面為金屬材質頂蓋,鈦空灰色,另有藍色可選。中間為TX 樣式的logo,為華碩首次使用。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機器開蓋正視圖。B、C面外觀與上一代機型相似。B面下方為品牌logo,屏幕邊框為塑料材質,粗顆粒紋路。邊框緩衝減震膠條共5處(上邊框2,左右各1,下邊框1)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C面為全鍵鍵盤,標準數字鍵,整體延邊緣下凹。方向鍵比傳統的半高尺寸略微加長。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空格按鍵為左大拇指做了縱向加長,增加觸控面積。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WASD鍵位做了透明化,支持RGB多彩背光,可通過內置軟件設定,透光效果如圖。

鍵盤鍵程約1.8mm,按壓反饋偏軟。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觸控板,支持windows手勢操作。下方為左右實體按鍵,按壓鍵程長,反饋偏軟,體驗較好。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電源按鈕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細節特寫,上方為機器狀態指示燈,依次為電源狀態、充電狀態、硬盤讀寫狀態、飛行模式狀態。下方的鏤空處為進風口,右邊有TUF Gaming字樣,代表該機型為TUF系列。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底面部分。蜂窩狀六邊形裝飾,部分鏤空開口進風。揚聲器出音口位於左右偏下位置。

  • 接口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左側依次為電源適配器,RJ45網口,HDMI2.0,USB3.0Ax2,USB3.1C Gen2(支持DP輸出,不支持充電),耳麥。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右側為USB2.0,出風口,鎖孔。

  • 重量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機身重量約2.15kg,旅行重量約2.7kg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適配器大小對比,機型為iPhone XR。

性能

  • CPU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天選搭載的處理器型號為R7-4800H,8核心16線程,基礎頻率2.9GHz,最大睿頻4.2GHz,三級緩存8M。處理器採用7nm工藝,“Zen 2”架構。可調節TDP為35-54w,廠商可根據機器的散熱規格進行功耗設定。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核顯代號依舊為Vega,核心數7,頻率1600Mhz,默認顯存分配512MB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這裡先從一張的功耗圖開始R7-4800H的測試。上圖是天選使用Aida64進行Stress FPU項目的CPU功耗圖。

由圖可以看出,AMD移動處理器也有類似於英特爾的CPU Power Limit 功耗控制策略(長時功耗限制和短時功耗限制)。與英特爾單純的PL2\\PL1控制方式不同的是,AMD移動處理器有三檔性能調控機制。

當機器進入高負載狀態時,首先會觸發PPT Fast Limit,天選設定值約為62w,持續時間很短,大約5秒。隨後進入PPT Slow Limit,機器會控制功耗在54w,直到這個時間結束,約275秒。接著,機器會將功耗緩慢降至STAPM Limit值,天選設定該值為45w,之後一直保持該值,直到烤機(負載)結束。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除了功耗控制策略,影響性能的另一維度是溫度。Stress FPU開始後,CPU溫度逐步爬升,到85度附近後第一次趨於穩定。PPT Slow Limit時間結束後,CPU溫度隨功耗值降低而降低,穩定在77度附近。

理論測試,以CineBench R15 \\ R20作為渲染性能基準。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CineBench R15循環測試,15次,平均成績1783(已排除首次成績)。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CineBench R20循環測試,15次,平均成績4192(已排除首次成績)。

關於這顆R7-4800H更詳細的解析和性能表現、核顯Vega7的性能發揮,大家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 顯卡

天選搭載的GTX1660Ti與之前版本規格相同,驅動版本442.23。測試散熱策略模式為「增強」,即性能最佳檔。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跑分測試,與前代1660Ti幾乎相同。

  • 內存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AMD銳龍4000系列的內存頻率也得到了提升。天選出廠默認搭載的是一根DDR4-3200Mhz的鎂光內存,單通道,時序22-22-22-52。

  • 硬盤

手上的測試機硬盤為Intel 660P,從目前的消息看,正式出貨的國行部分會搭載金士頓的TLC固態硬盤。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總的來說表現比較一般,如對硬盤有特別需求,建議自行更換或加裝。

  • 屏幕

天選搭載了一塊15.6英寸的高刷低色域的IPS屏。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IPS可視角度示意如圖,上可視角度取45°,下可視角度取屏幕最大開合角度,約50度,

測試採用了愛色麗i1Pro2+DisplayCal軟件。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色域覆蓋情況,59.2%sRGB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最大亮度294.3nit,色溫8100K,對比度1399:1。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因為只覆蓋了不到60%sRGB,屏幕無法顯示到色準測試點的值,因此色準偏差較大,平均ΔE*00 3.72,除了黑白灰以外,18個顏色ΔE*00 在4以上。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屏幕刷新率144Hz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關於響應時間:確實,在testufo/chase的960PPS測試中,這塊高刷新率屏幕出現的拖影現象不符合預期,降至240PPS左右拖影情況不明顯。可以說,這塊屏幕的響應時間會比一般的144Hz刷新率屏幕的響應時間要高。

  • 散熱測試

室溫控制在約25攝氏度,BIOS版本 FA506IU.302。測試散熱策略模式為「增強」,即性能最佳檔。用Aida64,Stress FPU進行CPU負載,用Furmark進行GPU負載,1080P,8XMSAA。

再次提醒,本次測試為測試機,表現或與國行機器有差異,數據僅供參考。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單烤FPU,10分鐘後,CPU穩定在45W,溫度約77度,頻率約為3.4Ghz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單烤GPU,10分鐘後,GPU穩定在80W,溫度約為69度,頻率1800Mhz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雙烤,30分鐘,CPU約40W,溫度93度,GPU約80W,溫度79度。

雙烤時:

  • 表面溫度,鍵盤部分最高值出現 F7鍵位,40.5度。
  • 噪音,52分貝,可以接受,不算吵。

簡單拆解

天選的拆解並不難,你需要準備的工具有: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 吸盤一個
  • 撬棒一根
  • 普普通通的十字螺絲刀一個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首先擰下所有螺絲,螺絲長度示意如圖,上方中間的兩根為長螺絲,左下角的螺絲為最短的螺絲,其餘長度相同。右下角螺絲為固定螺絲,可擰鬆不可取下。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然後用吸盤固定住後蓋,用力往上吸出一條縫,用撬棒作為支桿翹起一部分卡扣,然後向機身四周橫向加力,後蓋就可以取下。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機身內部,1660Ti版本採用了三熱管雙風扇設計,三鰭片。散熱模組照顧到了GPU供電。

擴展性部分:

  • 機器雙內存插槽,已佔用一根。
  • 雙M.2固態硬盤插槽,支持PCIe 3.0x4。
  • 預留機械硬盤位。可通過轉接線連接主板進行加裝。

探究:單雙通道的影響

由於天選出廠默認為單通道,而單通道內存對核顯的性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影響遊戲中的幀數表現。在AMD平臺,影響會有多大呢?這次我們加裝一根內存,通過遊戲實測來進行幀數小對比。

加裝的內存規格為DDR4-3200Mhz,同樣為鎂光,加裝後組成雙通道。遊戲測試選用「刺客信條奧德賽」、「地鐵:逃離」作為大型單機基準,用「Dota2」作為網遊基準、「守望先鋒」作為高幀率FPS遊戲基準。

「守望先鋒

」設置特效全低,渲染100%,1080P 144Hz模式。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單通道,300秒錄製計時,平均幀數為141幀。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雙通道,300秒錄製計時,平均幀數為190幀,提升顯著。


「Dota2」預設特效最高,1080P,全屏幕模式。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單通道,平均幀85幀,團戰場景最低在70幀左右。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雙通道,平均幀112幀,團戰場景最低在80幀左右。


「地鐵:逃離」1080P,DX12,特效Ultra檔。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單通道,平均幀數38.9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雙通道,平均幀數38.80,可認為是誤差。


「刺客信條奧德賽」 1080P,極高,抗鋸齒高,全屏幕。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單通道,平均46幀,最高64,最低22。

AMD的反擊號角 —— 華碩 天選 評測

雙通道,平均46幀,最高83,最低22。

簡單結論:

  • 加裝一根高頻內存後,對大型單機遊戲的幀數影響不大。
  • 對高幀率的遊戲如守望先鋒、Csgo等幀數影響會比較大

結尾

如果你考慮選購——它確實是目前 7000以內,性能很強很強甚至說是最強的一線品牌遊戲本,這都歸功於AMD這顆R7-4800H處理器。

但是,它的缺點很明顯:散熱表現一般、低色域屏幕、響應時間表現不佳、硬盤表現較差。如果你在意這些部分,選購時請再三考慮。

以上,最後感謝@PC小白 提供的數據支持。



本文已獲得原作者 丶320 授權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