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檔案│南朝梁“金威將軍”銅質官印

國寶檔案│南朝梁“金威將軍”銅質官印

國寶檔案

国宝档案│南朝梁“金威将军”铜质官印

南朝梁“金威將軍”銅質官印

◆ 熊凱

国宝档案│南朝梁“金威将军”铜质官印国宝档案│南朝梁“金威将军”铜质官印

2013年,筆者徵集到一方銅質官印。該印,青銅質,獸鈕,高2.7cm,印面為正方形,邊長2.3cm,陰刻六字三行小篆“金威將軍之印”,印文刻工草率、字劃瘦勁、隨意佈局,舒放自然。現藏於九江市博物館。

古之官印是印信的一種,印信俗稱印章,有公章、私章之別。公章又叫官印,有官署印和官署長官印兩種。我國的印章最早出現在商周時期。商代出現了個人憑信的璽印,西周時期,官府開始用印璽作為權利之標記。秦以前之印,統稱為“璽”,秦統一後規定,皇帝之印獨為 “璽”,臣民的只稱“印”,至此,有了璽和印之分。官印以一定文字和材質製成,它所用的字體、材料都很講究,有著嚴格的等級規定,是法律和權利的象徵,不同的官印代表著不同的職官權利。

金威將軍,官名,是南朝梁、陳時期的低級武官。始見於南朝梁天監七年(508年),定為武職二十四班中的二班,《隋書·百官志》載:“天監七年…又詔以將軍之名…前鋒、武毅、開邊、招遠、金威,為二班…”,梁普通六年(525年),改為武職三十四班中的七班。陳依梁制,也設有金威將軍,擬九品,秩四百石。文獻上也有關於金威將軍的記載,《陳書·顧野王傳》:“…高祖作宰,為金威將軍…”。

金威將軍是雜號將軍中的一種。雜號將軍又稱列將軍,是中國古代武職官銜的一種統稱,始於漢代,漢魏時期,有軍功者比比皆是,授予官職的難度加大。因此常在“將軍”前冠以某個名號以作為他的官職,這種名號並無一定,名號之間也無上下級關係,因此統稱為雜號將軍。南北朝時,將軍名號更加氾濫,名目繁多,南朝梁時期達到了頂峰,共有三百六十一個將軍稱號,一般除大將軍、驃騎、車騎、衛、四徵、四鎮、四安、四平以外,統稱為雜號將軍。唐代以後,將軍名號大減,雜號將軍的名稱亦歸廢棄。

官印作為國家機關行使權力的一種憑證,傳世和出土數量較多,但據現有資料表明,金威將軍印,目前還是第一次發現,而且據瞭解該印出土於九江的古尋陽城址。因此,該印的發現為研究我國的歷代職官制度和九江六朝時期的軍事文化,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內容審核:陳修平

│統籌監製:江 慧

● 白鹿洞郵箱 : [email protected]

● 花徑郵箱 : [email protected]

聚眾家,納眾聲,匯眾議,容眾思;化微言成高談,以博語作宏論,推社會進步,促夢想成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