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要的是你對自己好,不是精準扶貧”

Papi醬在3月8日上傳的一段近6分鐘的短視頻,成功引起了廣大網友們的強勢圍觀,紛紛表示要轉發到微信,給自己的父母看。

這段視頻其實也十分簡單,主要就是說父母應該為自己多考慮一點。

微博原話是這樣的:

"你們的幸福和快樂並不應該100%來自子女,你自己的感受,很重要,希望你們能為自己本身而快樂。"

“對不起,我要的是你對自己好,不是精準扶貧”

子女和父母都希望對方可以過的更開心更快樂點。

但是,做到這一點是何其的難。

一次次聊天,一次次談崩,一次次失望,最終搞得雙方都不滿意。

深究原因不過兩點:一是觀念不同,二是子女沒有讓父母放心

01我做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你

爸爸媽媽砸鍋賣鐵也要對你怎麼怎麼樣

爸爸媽媽為了你才怎麼怎麼樣

當初如果不是為了你,我就怎麼怎麼樣了

……

一句句相似的話語,父母一次次的在子女耳邊重複嘮叨。

“對不起,我要的是你對自己好,不是精準扶貧”

父母也並不是想讓子女回報他們什麼,只是單純的想讓子女知道他們為了你付出了很多。

而作為兒女的聽完呢?不是感動,而是會有一種負罪感緊緊包裹著他們,就像papi醬在視頻中所說的那樣,"感覺父母人生中所有糟糕的部分都是我造成的"。

02父母你們真的不欠子女什麼

父母把子女生下來,養長大。真的就已經做到為人父母的責任了。

現在不少父母總是帶完了兒子帶孫子,沒完沒了的要不圍著兒子轉,就是圍著孫子轉。

曾在微博上看到這樣一句話,父母的債是一代一代延續下來的,兒子欠父母,孫子又欠兒子……無所謂還不還的。

既然是這樣的債,那父母就應該在子女獨立之時,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為自己而活。

“對不起,我要的是你對自己好,不是精準扶貧”

60歲日本夫妻在網上分享他們兩人的每日穿搭,那是他們每天的樂趣之一,並且還為此在Ins收穫了70萬的真愛粉。。

他們在子女長大之後,相戀了38年的感情依舊如常,更是還有了自己的小世界。

65歲的老奶奶Christie Brinkley,每天健身合理飲食,現在的她和女兒一起拍攝封面時,

愣是把母子照拍出了閨蜜照的感覺。

Christie Brinkley過的每一天都有她自己的影子,她的每一天都是為了自己而活,為了自己更完美而活。

“對不起,我要的是你對自己好,不是精準扶貧”

KBG女團風靡日本,她們七位成員每一位都在80歲以上,她們每一位都生動詮釋了什麼叫老了之後更精彩。

與中國婆婆喜歡幫子女帶孩子不同,日本奶奶則認為:孫子、孫女是兒女的責任,自己的晚年生活更應該培養新的興趣。

“對不起,我要的是你對自己好,不是精準扶貧”

對日本奶奶來說,"人生,80歲以後才有趣。"

上面的每一位母親都可以拿得起放得下,她們在把兒女撫養成人時,她們都過起了自己的小生活。

她們這樣的瀟灑肆意,才是作為子女希望看到的,父母你們真的不曾欠兒女什麼。

03只有子女過得好,父母才不會有憂愁

要想讓父母真的放下對子女的牽掛,就只要子女真正意義上的讓父母知道,自己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很幸福。

在《我家那閨女》中,吳昕從小到大都是個乖乖女,從沒做過什麼讓父母擔心的事,但除了她還沒結婚這事。

“對不起,我要的是你對自己好,不是精準扶貧”

吳昕無論在工作上遇到什麼難過的事情都不會告訴父母,所以在節目播出以前,吳昕的父母根本就不知道吳昕一個人承受了那麼多委屈,而她的父母也一直認為她混的不錯。

在最新的那一期中,吳昕的媽媽提出說怎麼自己看不了吳昕的朋友圈,結果吳昕很無奈的說"我不想讓你擔心我,所以我把你屏蔽了。"

聽到吳昕這樣說,媽媽很擔心吳昕在朋友圈發了什麼不好的事情,所以臉色很不好看,於是吳昕主動提出,"要不,我給你看看我發的朋友圈"。

媽媽一手拿過手機看吳昕發的朋友圈,當看到女兒真的沒發什麼時,媽媽滿臉都是開心的表情。

“對不起,我要的是你對自己好,不是精準扶貧”

父母要的真的不多,他們需求的也只是子女的平安無事,簡單快樂。

只要子女過得幸福,父母才不會憂愁,才可能花更多的時間在自己的事情上。

吳昕的媽媽退休了,吳昕就幫她媽媽報了個老年大學,現在吳昕媽媽時常和朋友們一起出去跳舞,真的別提有多開心了。

父母有個人的興趣愛好,有個人的朋友,那種感覺就好似一下回到了年輕時,精力無限,每天都開開心心的。

“對不起,我要的是你對自己好,不是精準扶貧”

父母真的不應該圍著子女轉,把子女撫養成人就已經任務圓滿結束了。

04對自己好點,子女才會真的開心幸福

Papi醬在那個短視頻中講道,父母好像總感覺自己出去玩是一件很不應該的事情,是不對的事情。但是,其實不是這樣的。

《都挺好》的預告片中姚晨扮演的明玉有這樣一句話:父母卸下父母的身份也是普通人,而我們也不是完美的兒女。

一句話直觸內心,父母真的也就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平凡人,他們也需要娛樂,他們也需要自己的空間,也需要獨屬於他們的世界。

“對不起,我要的是你對自己好,不是精準扶貧”

父母在20多歲時把我們生下來,他們就好像在一夜之間突然長大了,他們拼命賺錢,拼命省錢,幾乎從不會主動去娛樂。

他們這樣,也只是為了把更多錢用在子女身上,讓兒女能過上好日子。

慢慢的子女長大了,父母卻早已經習慣瞭如今的生活方式——圍著子女轉,能省則省,自己當初的愛好什麼也早已經被抹滅的記不清了。

當子女獨立之時,父母會很迷茫很無措,自己的生活應該怎麼繼續下去?

這時的子女就要主動的幫父母重拾他們的愛好。

“對不起,我要的是你對自己好,不是精準扶貧”

像在一二線城市的子女,可以像papi醬一樣幫父母報一個老年大學,不在一二線城市的子女,可以幫父母報一個興趣班,養花畫畫跳舞都很ok呀。

總而言之,父母要找到自己的樂趣,,又或者是交兩三個朋友一起談談心,那樣的老年生活才是作為子女想要看到的。

Papi醬曾經做過一個人生排序——自己>伴侶>孩子>父母,老一輩的父母都不理解這個排序,覺得應該要不把孩子放第一位,要不把父母放第一位。

這樣的排序,或者不合父母的心意,但是卻是子女們希望的排序。

“對不起,我要的是你對自己好,不是精準扶貧”

子女們也同樣希望父母的心中有這樣的排序,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只有父母真的愛自己了,子女也就不會那麼擔心父母了,兩者也都幸福了。

龍應臺在《背影》中談道,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們追逐的目光,承受他們不捨的,不放心的,滿眼的目送。最後才漸漸明白,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樣,愛我如生命。"

所以,在父母還健在的情況下,讓父母的目光暫且離開我們,讓他們真的去過自己的生活,讓他們可以對自己好一點,再好一點。

作者:南梔,一個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的偽文藝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