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小飯桌”迴歸需全社會共同努力

在經歷了兩個多月的超長假期後,被疫期“困”在家中的學子們終於迎來了返校的時刻。然而,近日相關部門發佈暫緩小飯桌經營活動的通知,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網上各種“聲音”層出不窮,支持者有之,反對者更是數不甚數,相關話題引發網民熱議,真可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針對小飯桌到底能不能開的討論,已然成為近期網上最炙熱的話題,甚至一度進入微博熱搜榜。

如今,越來越多的父母由於工作原因無暇照顧孩子,而“小飯桌”的出現,正好幫助很多中小學生家長解了燃眉之急,讓孩子們中午吃飯休息有了去處。然而,一些“小飯桌”空間狹小、衛生堪憂、管理不規範,有的甚至屬於無照經營,存在著諸多安全隱患。在當下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為確保學生安全,暫停“小飯桌”開放似在情理之中。

一邊是政府部門暫停小飯桌開放,一邊是家長無法解決學生中午吃飯、休息的難題,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疫情尚未結束,“小飯桌”究竟能不能開以及如何開,成為社會管理的一大難題。

有訴求就得有回應,這是對當今社會管理的基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如何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既是目標,更是責任。疫情當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有序開展復工復學,是當前的重要任務。針對學生返校復課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全社會必須全力以赴,協同配合,認真研究解決。

“小飯桌”問題宜疏不宜堵。“小飯桌”事關家長和孩子權益,是一項民生工程。要保證學生有序復課,切實解決家長的後顧之憂,“小飯桌”不可或缺,不能採取“一刀切”的方式一停了之。在嚴格保證防疫措施的情況下,可對“小飯桌”開放進行認真的風險評估,可借鑑學校分級分批開學復課的做法,逐步實現有序開放。只要通過相關部門嚴格驗收考核,條件成熟的“小飯桌”就可以開放營業,這也是落實國家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儘快復工復產的具體體現。

“小飯桌”管理急需加強規範。疫情是一面照妖鏡,通過疫情,同樣也反映出“小飯桌”管理的諸多漏洞。當前,“小飯桌”除了收費亂、宣傳亂、管理亂外,還存在資質不全、開設環境差、衛生不達標、安全隱患突出等問題,“小飯桌”往往也成為管理中的“灰色地帶”,必須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如何使“小飯桌”更好地服務家庭與社會,實現自身的價值,加強對小飯桌的監督管理是當務之急。如果“小飯桌”的管理真要是跟得上,豈有不能開放之理?

“小飯桌”的生存發展離不開全社會的理解和支持。小飯桌雖“小”,卻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代表著眾多的小微企業。當前國家不斷出臺政策支持小微企業發展,作為配合教育事業的小飯桌理應從中得到扶持。同時,管理部門在做好監管引導的同時,更應該對“小飯桌”多一份寬容與理解,允許它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不規範逐漸走向完善。

要做到這一點,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門更多地關心與支持,要對“小飯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研究解決,多從政策引導、專業管理、技能培訓等方面進行幫助和指導,讓“小飯桌”擁有良好的生存發展環境。另一方面,家長和學生也要對“小飯桌”進行善意的監督,站在公正客觀的立場對其提出改進的意見建議,使之更加規範完善。

相信,通過社會各方面的“同頻共振”,在經歷了這次“暫停開放”的陣痛之後,“小飯桌”一定會很快回歸,一定會擁有更多發展空間,一定會展現出更大的作用與能量。(旭日飛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