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都是壞蛋”孩子突然喜歡放狠話,可能是到了“詛咒敏感期”

詛咒敏感期,這個詞應該很多父母都不會陌生,當孩子進入三歲之後,他們會表現得非常有個性,喜歡用一些並不好聽的語言和他人交流,表達自己的情緒。

類似臭粑粑、臭狗屁、大壞蛋這樣的詞語會時不時的從他們口裡蹦出,只是孩子卻沒有意識到有任何的不妥,反而會樂此不疲不斷增加新的詛咒性語言。

“你們都是壞蛋”孩子突然喜歡放狠話,可能是到了“詛咒敏感期”

什麼是詛咒敏感期?

當孩子進入了幼兒園之後,他們的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都會有所增加,也會讓孩子的社交範圍擴大。

這個時候孩子會接觸一些髒話或者是帶有詛咒性的語言,有時是模仿身邊其他的孩子,有時是從一些不良的動畫片習得,這會讓孩子有極大的好奇心,不分場合的經常使用。

三歲的樂樂和父母一起逛超市,他突然看到了一個自己非常喜歡的玩具小汽車,於是纏著父母要求給自己買。

“你們都是壞蛋”孩子突然喜歡放狠話,可能是到了“詛咒敏感期”

但是這輛小汽車的價格不便宜,更重要的是家裡已經有很多類似的玩具,所以父母婉言拒絕了樂樂的要求,沒想到這卻觸痛了樂樂的神經。

他開始大哭大叫起來,不停的說媽媽臭狗屁,爸爸臭狗屎,你們都是壞人,我要把你們剁成肉泥……

這樣的語句。這應該是父母第一次聽到樂樂說出這樣的話,一時間都愣住了,面面相覷之後決定裝作不在意的樣子,選擇了冷處理。

之後有一段時間樂樂確實沒有再說過類似的語言,本以為孩子已經安全的度過了詛咒敏感期

可是沒想到媽媽突然又接到了老師的電話,說樂樂在學校裡用髒話罵人,建議樂樂父母及時對孩子進行干預,以免導致孩子養成口出髒話的習慣。

詛咒敏感期冷處理後變本加厲,這自然意味著冷處理的方法並不適用

“你們都是壞蛋”孩子突然喜歡放狠話,可能是到了“詛咒敏感期”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1、冷處理忽視了孩子的情感需求

很多孩子說髒話是因為他們希望能夠以此來引起父母的注意,他們迫切需要父母的關注,但是卻不知道如何採取正確的方式。

只能用這樣並不恰當的表現形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實現自己的需求。

如果父母對孩子實行冷處理,很顯然無法讓孩子情感需求被滿足,自然會導致孩子失望。

於是他們會變本加厲的重蹈覆轍,以為只要自己的情緒表現的更為強烈和明顯,就能夠引起父母的關注。

“你們都是壞蛋”孩子突然喜歡放狠話,可能是到了“詛咒敏感期”

2、冷處理錯過了語言規則的最佳時期

孩子的語言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在不斷的進步,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自然規律,但同時也離不開父母的引導作用。

孩子的語言使用是一門技術,父母要教會孩子的語言符合社會的規範,這樣才能讓孩子順利度過詛咒敏感期。

如果父母忽視了孩子的髒話,認為過了這段時期孩子就能夠自己意識到錯誤,從而拒絕說髒話,那麼就會錯過對孩子語言規範進行指導的黃金期。

一旦孩子養成了說髒話的習慣,父母會需要多花幾倍的精力才能夠要孩子得到改變,甚至有時會徒勞而返。

當然對於孩子而言,他們也許並不知道詛咒性語言包含著一定的惡意,只是會覺得這種語言從口中說出很有意思。

你說一句我說一句大家都說,這會形成一種語言氛圍,讓孩子樂於沉浸其中,去享受他們自己才懂的樂趣。

所以父母對孩子的詛咒敏感期雖然不能採取置之不理的冷處理方式,也沒有必要過於的緊張和擔憂。因為這在很多孩子的身上都會發生。

只要父母能夠及時發現並且加以引導,孩子的詛咒敏感期會很快的順利度過,他們依然還是父母眼中最乖巧的孩子。

“你們都是壞蛋”孩子突然喜歡放狠話,可能是到了“詛咒敏感期”

如何幫助孩子度過詛咒敏感期?

1、及時和孩子溝通

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建議,當孩子出現不好的行為時,應該馬上召開"沙發會議"討論這個問題。

當父母發現孩子進入了詛咒敏感期以後,一定要及時和孩子進行溝通,千萬不能夠選擇無視或者是拖延。

溝通中父母要給予孩子表達的機會,瞭解孩子為什麼會說出髒話。

同時也要告訴孩子他們雖然理解孩子的心情,但是並不認可孩子的表達方式,因為這會讓他們感到難以接受,沒有任何趣味。

“你們都是壞蛋”孩子突然喜歡放狠話,可能是到了“詛咒敏感期”

2、孩子說髒話時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孩子出現不良語言時,父母應該順著他們的話題繼續往下拓展,比如當孩子說父母是大狗屁的時候,父母可以裝作不太理解的樣子,問孩子大狗屁是什麼?

這時孩子會像小老師一樣告訴父母他們心中大狗屁的含義。

之後父母可以以此為新的話題繼續和孩子進行探討,那麼雙方之間交談的氛圍也會有所改變。

從之前孩子對父母的不滿,到現在彼此能夠友好相處,讓孩子很快忘掉他們之前的負面情緒。

“你們都是壞蛋”孩子突然喜歡放狠話,可能是到了“詛咒敏感期”

3、及時肯定孩子的美好語言

在孩子進入詛咒敏感期的時候,他們也會說出很多美好性的語言,比如他們會說自己很愛爸爸媽媽,因為爸爸媽媽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關心。

當孩子說出類似的語言時,父母應該肯定孩子有一顆感恩之心,同時告訴孩子他們也愛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緒得到了回應。

如果孩子美好的語言能夠被父母看見,那麼孩子也就會努力變成美好的樣子。

相反如果這些被父母無視,那麼孩子就會感覺自己不被尊重不被認可,所以他們會走向兩種極端,不是自卑否定就是暴躁叛逆。

“你們都是壞蛋”孩子突然喜歡放狠話,可能是到了“詛咒敏感期”

3、教會孩子語言規則

孩子在說出髒話時都是無心的,因為他們甚至連髒話的意義都不瞭解,只是覺得這很好玩。

所以當他們的髒話被家人制止的時候,會表現出很難理解的模樣,因為在他們的認知世界裡,這些髒話父母說過,動畫片裡的英雄也說過,為什麼自己不能說呢?

與其對孩子不斷的斥責,不如告訴孩子語言也是有規則的,髒話既然存在也許就有它的合理性。

只是我們在表達語言時要遵守規則,知道什麼場合說什麼樣的話,更要知道哪些場合不能說什麼話,這樣才能使語言更有魅力。

只要父母多用心,孩子的詛咒敏感期一定能夠順利度過。接受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不足,並且竭盡所能的去引導孩子變得更好,是每一個父母都無法推卸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