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無用?不讀書你連段子都看不懂!孩子不用功,就讓他看看

我是一個農村的教育工作者,在跟家長溝通學生學習情況的時候,一些家長是這樣說的:“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呢?我沒讀書不一樣過得很好?XXX斗大的字不識幾個,不是一樣當老闆?讀完初中就可以啦!”在農村,有這種想法的人不在少數,認為只要讀個初中畢業就可以了,“讀書無用論”比較盛行。

讀書無用?不讀書你連段子都看不懂!孩子不用功,就讓他看看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個梗:“我去給你買幾個橘子,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這句話乍一看並沒有什麼,但是,為何會作為一個“梗”呢?這句話出自於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朱自清要出門,他父親送他到火車站的時候 ,在月臺上對朱自清說的話。《背影》這篇課文出現在初中課本,而且是要求背誦的,所以對於這句話,應該是大家都知道的。如果有人這樣對你說話,擺明就是在佔你便宜了。

看完這個段子,我不禁感嘆,現在開個玩笑,佔個便宜都要這麼高深了嗎?如果不讀書,連自己被佔了便宜都不知道,只能傻笑豈不尷尬?在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有一個橋段也是讓人印象頗為深刻,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關羽和張飛對劉備表忠心,關羽說話一套一套的,又是“赴湯蹈火”,又是“萬死不辭”什麼的,張飛想表達卻不知從何說起,只能跟在關於後面,關羽說完一段,來一句“俺也是”。心裡有話卻不能很好地表達,豈不痛苦?不讀書,連個段子都看不懂,豈不悲哀?

讀書無用?不讀書你連段子都看不懂!孩子不用功,就讓他看看


龍應臺曾經對他的兒子說過一段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對於不讀書的人來說,工作是什麼?是謀生,是為了養家餬口,不是因為愛好,而是為了賺錢。因為沒有專業技能,所以只能從事一些沒有技術含量的活計,比如建築工,搬運等;讀了一點書之後,選擇就會多一點,你可以去做個小白領,也可以做個老師,護士,考個公務員什麼的;當然,如果你足夠優秀,學歷夠高,你可以成為行業翹楚,專家學者,從事科學研究。讀書多的人也可以選擇去搬磚,掃大街,但是讀書少的人卻做不了專家學者,這就是讀書帶來的選擇的權利。

讀書無用?不讀書你連段子都看不懂!孩子不用功,就讓他看看

讀書除了文化知識的積累,專業知識的提高,更為重要的是格局的提升,在一些名校學習,所接觸到的同學,朋友都是精英,他們可能成為你日後事業騰飛的助力。不讀書,你可能成為小老闆,但是成為大佬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你人脈積累不夠。

我們看一看如今網絡大佬的學歷你就知道了:百度李彥宏,北京大學畢業;阿里馬雲,杭州師範大學畢業,京東劉強東,中國人民大學畢業;小米雷軍,武漢大學畢業;網易丁磊,電子科技大學畢業;搜狐張朝陽,新浪王志東,清華大學畢業;美團王興也是清華畢業;餓了麼張旭豪,同濟大學畢業;滴滴出行柳青,北京大學畢業……看了這些,你還說讀書無用嗎?

讀書無用?不讀書你連段子都看不懂!孩子不用功,就讓他看看

當然,讀書更大的好處是個人修養的提升,比如當你看到夕陽餘暉,孤雁翱翔的時候,你就會想起“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不讀書就只能說:“臥槽,好多鳥,好好看……”;當你要表達愛國之情的時候你就會說:“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而不讀書就只能說:“不轉不是中國人”;讀書人失戀了,可以說:“人生若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不讀書就只能說:“藍瘦,香菇,求抱抱”;被炒魷魚的時候,你可以說:“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而不讀書就只能說:“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現在社會比較浮躁,能靜下心來學習的人越來越少,人們更願意通過一些碎片化的閱讀來獲取一些資訊,看看短視頻,那些內容或搞笑,或低俗,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消化,一看就是幾個小時,看過之後一點收穫都沒有,真正的學習不是這樣的,靜下心來,用心閱讀,自我提升,厚積薄發,必然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