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雲八寶之一 東智東村香椿今年賣出了好價錢

新京報訊(記者 耿子葉)雨前香椿嫩如絲,北方有穀雨食香椿的習俗。在北京密雲溪翁莊鎮東智東村,還未進農家門就能聞到香椿味兒。當下正是頭茬的香椿採摘的時候,種植香椿的農戶一早下地,帶著鉤子,把長在枝頭的香椿芽掰下來,打好捆賣到合作社。


東智東村的香椿味更香

由於採用原生態種植方式,東智東村的香椿嚐鮮時間每年只有短短一個月,4月15日到5月15日是食用東智東村香椿最好的時節。據當地村民介紹,這個時候的香椿長到12-14釐米,最好吃,香且嫩。

說到東智東村香椿的不同之處,還要從特殊的地理位置說起。東智東村三面環山,有獨特的石灰岩風化土和大黃土相融合的土質,東智東村副書記梁英林介紹,“在密雲區只有兩處這樣的特殊地質,難能可貴的一處就在我們東智東村。”正是由於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東智東村的香椿種出來顏色更紅,味道更香,而且沏出來的湯是紅湯。

密雲八寶之一 東智東村香椿今年賣出了好價錢

東智東村的香椿種出來顏色更紅。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在東智東村流傳著一句俗語,“東智東有三件寶,清水杏,黃米草,香椿芽子賣到老。”種植土質好,管理無公害,東智東村香椿成為密雲八寶之一。在北京及周邊地區早有口碑,好香椿這口的北京人,大都是慕“東智東”名而來,“要的就是東智東村的香椿,別的村不行,鄰村東至北、東至西的香椿都不行,差點意思。”

東智東村種植香椿歷史悠久,以前老百姓都是自家小規模種植,1996年時,東智東村種植香椿逐漸形成規模,面積達到了200畝;2008年又發展起來一批,至今有800畝的規模。


密雲八寶之一 東智東村香椿今年賣出了好價錢

村裡的香椿種植逐漸形成規模。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如今,東智東村香椿已經通過了品牌認證,村民有了自己的品牌。今年,受到疫情等多方因素影響,東智東村香椿賣出了好價錢,往年頭茬香椿賣15元一斤,今年賣出了20元一斤。

今年的香椿也不愁賣

17日,東智東村的香椿開始大撥採摘,上午9點多,田間還有不少村民拿著鉤子採摘香椿。記者在現場看到,村裡的香椿樹有2-3米高,高一點的能長到4-5米,村民們用的鉤子也長短不一。由於天氣晴好,太陽已升半空,村民們採摘起來還有點刺眼。

密雲八寶之一 東智東村香椿今年賣出了好價錢

村民採摘香椿。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早上五點多,村民梁永林和兒子便到地裡摘香椿,一早起就摘了40箱。梁永林告訴記者,自家種了2畝多地香椿,目前香椿採摘下來也不愁銷路,“昨天摘的香椿被女兒的朋友買完了,明天還有一批訂單走空運發送到外省。”

在東智東村香椿合作社,陸續有村民送來剛剛採摘下來的香椿,農忙期,合作社每天能收到50多戶送來的香椿。近年來,隨著東智東村品牌化發展,每到香椿的採摘季,村民們只需採摘香椿,成捆打包裝盒,就會有電商上門收貨。梁英林介紹,“以前村民都是揹著揹簍到市場上賣香椿,現在不用出門就能賣出去。”

經過多年的積累發展,東智東村逐漸形成了老客戶帶新客戶,香椿銷售到北京各大市場、超市。在記者走訪中發現,還有的村民正在家直播帶貨香椿。

密雲八寶之一 東智東村香椿今年賣出了好價錢

村民把香椿裝箱。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62歲的張志林一家人種了四畝地香椿,頭茬香椿下來,一畝地預計能產200斤。為了趕早採摘,早起4點,全家人出動下地摘香椿。經過三個半小時的採摘,到點孩子們該去上班,張志林和老伴就拉回家開始裝箱,沒等箱子裝好,電商就上門來拉貨,一次性採購了44箱香椿。

東智東村香椿合作社內檢員梁九恆,負責香椿無公害認證等相關工作。梁九恆告訴記者,通過無公害認證的種植戶,每年每畝地增加補貼200元,農戶的種植願意增加。

此外,記者瞭解到,為了進一步保障村民種植利益,東智東村計劃進一步發展香椿深加工產業,將建設香椿存儲冷庫,同時,打造香椿醬、香椿粉等新產品,提升香椿的附加值,增加村民收入。

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攝影 王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