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揹包十年》:願你有夢可想,而不是在別人的夢裡橫衝直撞

“每當我的人生要面對選擇的時候,我都只聽從內心深處的聲音。我把這一個個的點連在一起時,就描出了最像我自己的樣子。”

這是小鵬在《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章節中寫到的一段話,是的,聽從自己的內心,才能描出最本真的自己。

從2001到2013揹包十三年,走過世界許多城市,硬盤裡文件夾的圖片就是小鵬旅行的見證,也是他的出彩人生。

《揹包十年》:願你有夢可想,而不是在別人的夢裡橫衝直撞

當我看到有關小鵬揹包十年的紀錄片時,心裡很震撼。他的勇氣和決心,以及他對生命的敬畏,都令人歎服。

2001年的時候,小鵬開始踏上揹包十年旅程的第一站——荷蘭。他在荷蘭的同學回憶說,因為是第一次出國,大家都顯得很緊張,家裡人都有來送,箱子一個比一個大。

當時基本上所有人都到了機場,唯獨近在天津的小鵬遲遲未來。後來老遠地看到一群人火急火燎地來了,原來是小鵬巨大的親友團。

看到這裡還蠻感動。大概我們每個人,都曾是那時的小鵬,畢竟出一趟遠門,親人朋友多多少少都不放心,一路送到車站,送到再也看不到那輛車的尾巴,才肯轉身離去。

那天的小鵬穿了一件寶藍色的、特別厚的羽絨服套頭衫,裡面還恨不得有十幾件衣服套著。當時是九月,但是他說為了給箱子騰地兒。

這般樸實的孩子,一看就是實打實家裡的掌上明珠。去荷蘭留學,其實他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歐洲各地旅行,也許用遊學來形容,更為恰當。

從那以後,小鵬踏上了揹包十多年的旅程。

《揹包十年》:願你有夢可想,而不是在別人的夢裡橫衝直撞

在一年的歐洲之旅結束後,他回到了開始的地方。2003年,小鵬的工作狀態特別不穩定,基本上處於一種不停換工作的狀態,找一份工作,然後出去玩,如此反覆。

《揹包十年》第二章第七節:回國之後,仍舊沒有固定的工作,寫策劃、寫旅遊稿,一個案子給個五百、一千,一個月寫三四個,生活還能繼續。當攢下的錢差不多足夠下一次旅行時,不安分的心又蠢蠢欲動。

當然對那段歲月裡的所有溫情,小鵬都心存感恩。他感謝在倫敦無家可歸的時候,是同學和他擠在不到八平米的公寓裡;當他在北京租不起房子的時候,是同學讓他住在宿舍……

在一無所有的時候,他清楚自己的目的地,清楚自己的目標。他說:“我覺得我就是要去看世界,我就是要去了解世界。”

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認同這句話,因為每個人來這世上一趟,就該本著探個究竟的態度,不然渾渾噩噩走一遭,實在蹉跎。

然而,卻極少有人在沒有任何保障的情況下就去追夢吧,一定是極少的。但是小鵬做到了,他真的是在夢想中找到了一個支撐點,一個繼續往下走的支撐點。

《揹包十年》:願你有夢可想,而不是在別人的夢裡橫衝直撞

2006年,在北京。小鵬敲開了央視編導孟斌的辦公室門,他說:老師,我是剛從國外回來的,也喜歡旅行,我想到你們欄目來實習。

小鵬表現謙虛,同時他給人的感覺很怯懦。他沒有說要來工作,只是說來實習可不可以,隨後他給孟斌老師拿了一本書——《把歐洲裝進揹包》。

孟斌老師在他身上看到的,是一個年輕人對夢想,對熱愛特別原始的感覺,他的真誠打動了編導。

再到後來,法國旅遊局齊勇女士找到了中央電視臺《旅遊風向標》的欄目,也因為這一次機緣,她認識了小鵬。所以有了《揹包十年》第三章當中:改變人生的短信。

“小鵬,六月是否有時間?我想請你去普羅旺斯旅行。”

從那會開始,他真的是走上了職業旅行家的人生道路。

《揹包十年》:願你有夢可想,而不是在別人的夢裡橫衝直撞

你聽過極光的聲音嗎?

小鵬希望把那些走過的地方,變成一個有光的、有巴別塔的、有語言的、有故事的、有內容的東西。

當被問到《揹包十年》最新的章節當中,還缺失哪些部分?他說:我要去看北極光。第二週他就走了,是的,他去看北極光了。

大多數旅行者的共同點都一樣,他們都渴望自由,不同點是,小鵬非常明白他要做什麼樣的事情,他要在旅程當中完成什麼。

《揹包十年》在剛出版預訂的第一個小時,就從亞馬遜的一萬多名,瞬間上升到了前100名,每個人都驚訝於如此大的爆發。

第二天緊急加印5000冊,後來兩天連續加印十萬冊,前兩週一共印了15萬冊,至今總銷量接近60萬,在旅行書裡總排名第一位。

當你決定去做一件事情,並且堅持下去的時候,整個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在那一段無比艱辛的歲月裡,也許你時常會感到疲憊,也會偶爾感到灰心,但是請你回頭去看過去的一路上,你所承受的所有,就捨不得放棄了吧。

而且,熱愛可抵歲月冗長,所有的努力和堅持,到最後都會以你知或不知的方式回饋你,回饋到你的身上,回饋到你的生命當中。

《揹包十年》:願你有夢可想,而不是在別人的夢裡橫衝直撞

“人應該趁著年輕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

這也是我主張的觀點,也一直努力在踐行著。

前年從剛察回來的時候,堂姐說,等她把所有債務還清,爭取到時間,也跟我去外面走一趟,去瘋狂,去彌補青春裡所沒有經歷過的熱烈。

我清楚地知道她的遺憾,只是在如今,有了家庭的牽絆,有那麼多的事情需要忙前忙後,她鮮少有時間可以自由安排的了。

我們想要去看世界,並不一定是要像小鵬一樣,成為一名職業旅行家,而是要去了解世界,瞭解世界本身。

我相信,小鵬十多年的旅行,如果沒有夢想支撐的話,是無法完成的。我們大部分人都有夢想,只是更多的人是有夢想,但不夠想。

換作我們亦如是,如果不足夠熱愛,對這個世界不足夠好奇,是沒有辦法一年又一年地走下去,也許稍微一點不確定因素,就能讓我們瞻前顧後,無法邁開前行的腳步

然而,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人言可畏在本土被無限放大了,多數人並不懂得怎樣去對尊重別人的夢想,隨口的你看別人怎麼樣你就怎麼樣。

只是,你有去了解過你眼前的每個人嗎?每個說他有夢想的人嗎?你就把所謂的人生觀強加在你眼前的這個人身上。

世界是公平的,對待每個人每件事都是,所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吧,時間會給我們意想不到的答案。

《揹包十年》:願你有夢可想,而不是在別人的夢裡橫衝直撞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可是最好還是不要抱著萬一的僥倖,免費的晚餐多數在別人的故事裡,願你有夢可做,而不是在別人的夢裡橫衝直撞。”

這是貼在揹包十年青年旅舍牆上的一段話。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簽證問題,讓小鵬的旅行戛然而止,從這個地方就被迫遣返回國。在當時,他突然很想跟工作人員說一句西班牙語的詞,說“我要回家了”。

來南美洲之前他請了一位老師教他西班牙語,教了很多旅行中要用到的詞,比如“你叫什麼名字啊?”“我很喜歡你的國家”……

但是他發現,學了那麼多西班牙語的詞,偏偏就沒有回家這個詞。說到這裡,他的聲音哽咽。

可能對於一個旅行者來說,最重要的最要學會的一個詞,就是回家。小鵬完成了第一個揹包十年,為了環遊世界的夢想,為了去找到自己是誰。

如今他想走上第二個揹包十年,他迫切地需要一個家,為了迎接自己,所以便有了揹包十年青年公園。

那時他把所有的積蓄都投進去了,就像回到了第一個揹包十年的狀態,身無分文。

然而他仍舊堅持,這裡即將成為他的新家,也希望讓更多年輕人從這裡踏上旅行的道路,繼續走下去。


文字 | 鄭雨

圖片 | 《揹包十年》彩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