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人對家的思念是對味道的傳承,更是對食物的想念,一吃解鄉愁

閱讀前歡迎點擊關注,一起分享,共同成長!

前幾天母親嘮叨二姐給我郵寄花生,本來我已經拒絕了。但是後來改變了主意,還是讓二姐郵寄過來了。

春節在家的時候,母親就唸叨著,等我走的時候,帶點兒花生米回來。結果我們臨時改變計劃,走得比較匆忙,一時忘記了這茬兒。我前腳到家,後腳母親的電話就過來了,她特別懊悔忘記了這件事。我說算了,還有下次呢。

異鄉人對家的思念是對味道的傳承,更是對食物的想念,一吃解鄉愁

可是對母親來說這畢竟是未了的心事,她會一直記著這件事。這次我想算了,花點郵費了卻母親的一件心事。

我想反正都要郵寄,順便問家鄉的香椿下市了嗎?母親說還沒有,於是去老房子那裡幫我摘了香椿芽一併郵寄了過來。

兩天後包裹收到了,快遞拿在手裡沉甸甸的,特別有分量。我知道母親有稱重的習慣,一上稱花生米果然是八斤整。

新鮮採摘下來的香椿有兩天在路上旅行,打開的時候,看上去稍微有些蔫兒的感覺,但是賣相還不錯。取回快遞的時候已經到吃中飯的時間點了。我將香椿擇了一下,洗洗,倒進鍋裡炒了。吃上香椿芽的那一刻,幸福感爆棚。

異鄉人對家的思念是對味道的傳承,更是對食物的想念,一吃解鄉愁


香椿只有老家春天才有的一道菜。我在南昌居住了這麼久,很少看到這道菜出現在南方人的飯桌上,至少頻率很低。偶然有一次在某超市看到了這種蔬菜,結果十幾塊錢一斤的價格讓我望而卻步。從來到南方起,我再也沒有吃過家鄉的香椿了。

我看婆婆的菜地裡春天也會長出一種有種香味的菜,具體的名字我不清楚。估計這種菜跟北方的香椿一樣,都是比較春天特有的菜品。但是我不太喜歡這道菜的氣味,勉強可以吃幾口,吃多了就有種難以下嚥的感覺。我還是更喜歡家鄉的香椿。

香椿是北方人每年春天必吃的一道菜。這道菜之所以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其中有很深的緣由。

異鄉人對家的思念是對味道的傳承,更是對食物的想念,一吃解鄉愁

小時候,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受當時的種菜技術影響,春天是菜荒,飯桌上基本看不見綠色的蔬菜。而香椿芽的上市無疑就可以緩解這一問題。香椿芽發芽了,也就意味著春天真正開始了,一切都會好起來。

在我們鄉下,很多人的院子裡都會種一棵香椿樹。其中的緣由不甚清楚,估計香椿樹與吉祥有關。

奶奶老房子的院子裡有四棵香椿樹。到了香椿長出嫩芽的時候,奶奶就開始忙碌起來了。最開始香椿長得不是特別旺盛。四棵樹新出的嫩芽只夠炒一盤雞蛋,但是隨著春風的撫慰,香椿鉚足了勁開始抽葉。幾天不採摘,香椿葉就會變老。老了的香椿吃起來又苦又硬,完全不值得費時費力。奶奶必須及時採摘,才能保留住嫩芽。

異鄉人對家的思念是對味道的傳承,更是對食物的想念,一吃解鄉愁

多餘的吃不完的香椿葉,奶奶就往香椿葉里加點鹽,然後揉搓一番。經過這樣加工的香椿芽就變成了一種鹹菜,可以存放很長時間。當然這樣的香椿葉也失去了鮮味和香味,成為供人們下飯的一種普通鹹菜。

如今想來這應該是先輩們為了生活而流傳下來的一種技能。奶奶的媽媽傳給了她,奶奶又把它傳給了母親和嬸嬸。這樣的忙綠持續不了多久就結束了,因為隨著氣溫升高,香椿的氣味發生了改變,這樣的香椿就不適合做菜了。我們只有在春天的特定時節才能吃到這道菜。錯過了這個時節就只能等來年了。

異鄉人對家的思念是對味道的傳承,更是對食物的想念,一吃解鄉愁

不管科技如何發達,春天的氣味我們很難通過技術捕捉到。我們在冬天可以吃到大棚裡的西瓜,但是我們很難在冬天吃到春天才有的菜品。

後來因為街道改修,奶奶家的老房子拆遷了。奶奶特意把香椿樹挪到了新家。挪過後的香椿依舊每年春天發芽,供我們採摘。這四棵香椿樹不知道挽救了多少次春天飯桌上的乏味和無趣。

如今我們都不在家鄉,母親依舊會把多餘的香椿用鹽搓一下儲存起來。等我們春節回家的時候,母親會特意問我們要不要帶點兒醃漬香椿回來。每次匆忙之間,總是會忘記帶走。

異鄉人對家的思念是對味道的傳承,更是對食物的想念,一吃解鄉愁

2016年和2018年我懷大寶、小寶的時候,心裡最念念不忘的還是家鄉的味道,當時已經過了香椿採摘的季節,沒能吃上新鮮的香椿成為一種懷孕時才有的失落。孩子滿月後,父親來看望我們,母親特意讓父親帶了醃漬的香椿芽。我最懷念的還是新鮮香椿的味道。

今年香椿收到後,我給母親打了電話。母親說清明節的一場降溫將奶奶院子裡的香椿凍壞了。叔叔家院子裡的香椿樹因為矮僥倖逃過了一劫。

越長大,越發現人生最難得的不是擁有多少奢侈品或者財富,最容易得到的東西反而標著最昂貴的價格。

我最想做的是回到家鄉住一年,把家鄉的美食從春天吃到冬天,但是看著一雙兒女,我放棄了。我最該做的是努力工作,賺錢養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