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裡面最讓你驚豔的觀點有哪些?

網友:小蝌蚪

高曉松~

“有一年我看中央電視臺,每年這個畢業季,考上大學的時候,中央電視臺說,這些貧困學生有沒有人認捐。

我看到一個四川省的一個小姑娘,家裡真的很慘。爸爸下煤礦背斷了腰,媽媽也癱瘓在床。一點錢沒有。說報考了浙大。

然後我就打電話給小女孩。我說,我出你的錢,你要考浙大。然後你考上的時候你告訴我,我立刻把錢匯給你。學費,生活費我都出。她說好。

我一天在錄音,她打來電話說,你好,叔叔。我考上浙大了。我就特別高興。我說那就給我帳號吧。她說不是的叔叔,我告訴你我考上浙大了,是為了讓你安心,但是已經有一個寧波的叔叔捐助我了,所以我只是像你報喜。我並沒有向你要錢。

我當時都傻了。我說可是你家裡那麼窮,你多要一份錢,你給你爸爸治個病,我也沒說這錢你用來幹嘛。

她家裡因為爸爸治病欠很多錢。

她跟我說了一段話,我自己特別感動。

她說,人一次不要臉就會有第二次就會有第三次,所以一次都不能不要臉。”

《奇葩說》裡面最讓你驚豔的觀點有哪些?

這段話對我特別重要。因為無法否認的是,在成長的路上會經歷太多的誘惑。每每我行走在懸崖邊緣看見底下的海市蜃樓,然後眼紅心動的時候,我總想起這段話。

不要臉這種事情很容易習慣,所以一次都不能不要臉.

----------------------------------------------------------------------------

網友:執北

第五季第九期,薛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發言。

這個發言,不僅完美支撐了他的持方「不管誰錯,吵架都由男方先道歉」,甚至對於常見的月經問題「傳統上由男方承擔更多家庭的經濟壓力/由男方承擔婚房/男方應更紳士、更忍讓」等等都是一個很完美的解答。

要知道,男女婚戀那點事兒從來都是個爭論不休的問題。傳統社會往往是男強女弱。在當下來說,男方會覺得吃虧了,女方會覺得受歧視。要在這類問題上給出邏輯嚴密的答案其實非常困難。

他是這麼說的:

……如果男方先道歉,是不是就意味著,男方總是吃虧?其實也不會的。經濟學原理裡面說,只要你定了一個規則,永遠執行這個規則,比方說我們的稅收,收這個房產稅,總是賣房子的人在交稅。是不是賣房子的人總吃虧呢?不會的,它取決於什麼呢?在具體的買賣當中,他是可以把責任卸給買方的。最後呢,是買賣雙方誰更在乎那個交易,(更在乎的一方)多付那個費用。那麼男女雙方,男生總是結婚的時候先買結婚戒指,對不對?這已經是傳統了。男生虧不虧?不虧的。實際上戒指是雙方一起付的。誰付得多一點?雙方誰更想迫切地結婚,誰付得多一點。所以這條規則,我們叫做「法律無效定律」。

把社會人文的話題看成是一場博弈,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這種觀點。但回過頭往更深一層去想,會覺得很有意思:也許社會、家庭、婚姻本就是在這樣子運轉的。簡直是醍醐灌頂。

而在第五季第十二期,薛的另一段發言,非常適合失戀後的療傷階段,作為一劑猛藥服下——如果你覺得對方是你的唯一,認為自己無法從失戀的陰影裡走出來的話。

薛是這樣說的:

……弗裡德曼他說:我以一位經濟學家的身份告訴你,如果世界上有兩個人,是彼此一生中的唯一的話,(那麼)他們這輩子,不會見面。我們今天的人口,世界上有70億人。你想象一下:有70億顆綠豆,在一個大缸裡面;有兩顆紅豆,他們是一生中的彼此唯一。那把它放進去,攪啊攪啊,它們會碰上嗎?在短暫的一生中,它們不會碰上。……我們海誓山盟,許下終生承諾的那些人,實際上只是我們身邊看上去差不多時間到了挑選的人,這是偶然性。(如果你認為世界上有什麼人是你一生中的唯一的話)那是你對這個世界的偶然性的一個深深的誤解。

這段話簡直有毒。

然而概率上來說,還真是對的……

最後表白一下薛老師。

《奇葩說》裡面最讓你驚豔的觀點有哪些?

-------------------------------------------------------

網友:怕怕

《奇葩說》有一期的主題是“痛苦的絕症病人想要放棄自己的生命,我該不該鼓勵他撐下去。”

辯手執中老師站在反方“不鼓勵”的角度進行了論證:

你要知道,一個絕症的患者。他不是第一次聽到鼓勵,事實上他從得病的第一天開始,他就一直在聽到鼓勵。什麼樣鼓勵的話呢?

“你今天看起來氣色好多了”、“加油沒事的,醫生說這個藥有效”、“下週出來了,我們一起去旅遊吧”。

他聽太多了,現在他是絕症,末期了。你要知道,對我而言我不想聽這個。我不想聽你一直告訴我,你有多捨不得我。

我想聽的是,你會多麼懷念我。我想聽的不是你不斷告訴我,我還有什麼事情還沒做,你可不可以告訴我,我這輩子已經完成了什麼。我想聽這個。

不要告訴我說:“沒有我你們都不行。”告訴我就算我走了,你們依然會好好過。不要告訴我說:“你看孩子還沒結婚,你怎麼忍心走,他們沒有你不行,這個家不能沒有你。”

不,請讓我安心。寶貝沒事的,人都會死。不在今天,也在某一天的,沒事的。

你要知道鼓勵的話,其實是非常帶有社交色彩的。一旦你說出了鼓勵的話,很多真心話你就說不出來了。

我知道你來見我,很有可能這是我們最後一面。我知道你有很多話想跟我說,可是你說出口的是沒事,等住院了我們再去幹嘛幹嘛。但這句話你說出口後,原本你想說的話就說不出來了。

因為你總覺得會再見,這些話堵住了你的嘴,也堵住了我的嘴。因為你不說那些話,有些話我也不能說。

想想那些安慰人的畫面:“其實我......”,“不要說!不要說這種喪氣話!!你沒事的!不要講這些!我不想聽!”

可是我想說,我們來到人世,我們相識一場。到這個地步了,我有話想說。

但是你只想安慰我,給我鼓勵或打氣,我們雙方都說不出口。鼓勵的話關閉了真正想溝通的話。

當你走的時候,當你離開我的病房,我會希望你自己也知道,這就是我們最後一面。請你把它當作我們最後一面的時候對我說,趁我還能聽,趁我還能回應。

有多少人所謂的最後一面,是看到彌留之際的親人說:“爸,其實我有很多話想對您說!”

他聽不到了。

你為什麼要憋到最後一刻說?你之前說了什麼?鼓勵的話...

我們不怕走的,你懂嗎?不要再鼓勵我說你要有勇氣,我去的地方不需要勇氣,你們才需要勇氣。"

我們需要正視死亡,並且練習告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