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陽縣:大地增綠,林農增收

旬陽縣在疫情防控鏖戰了70多天之後,經濟社會全面重啟,復工復產火熱推動,往日的喧囂逐步迴歸。4月2日,由陝西省林業局牽頭,旬陽縣林業局承辦的“生態富民·抗疫助農——旬陽縣林特產品直播銷售”活動在旬陽電商中心成功舉辦,副縣長任加斌直播“帶貨”為林特產品代言,“直播+助農+扶貧”新模式為疫情後的林業經濟發展迎來新的春天。

四月旬陽萬物生,滿眼翠綠太極城。在城關鎮李家臺村,栽植的2500餘株車釐子鬱鬱蔥蔥;在呂河鎮高速路口,作為旬陽 “形象”的南大門,1.5公里櫻花大道已是櫻花漫天;在甘溪鎮十字嶺村,3000株蟠桃已全部成活,逆風生長;在兩岔河、在郭家灣、在漢江沿線、旬河兩岸……多個植樹造林點多年所栽植的樹木已蔚然成林。

21個鄉鎮也紛紛搶抓時節開展義務植樹,神河鎮在金河口社區、神河社區沿岸栽植柳樹3000餘株;紅軍鎮在莊院村六組紙房溝至雙廟埡栽植側柏2000餘株;小河鎮先後在屈家溝口村、寨子溝口村、兩河關村插柳3500株;雙河鎮沿河道兩邊栽植柳樹兩萬餘株,公路邊、地邊、荒坡栽植拐棗10萬餘株。連續多年,該縣把每年3月作為植樹月,在疫情防控的當前,一手抓防疫一手抓造林,截至4月底全縣將全面完成義務植樹150萬株,造林2萬畝。大幅提升了縣境綠化美化水平,進一步鞏固省級森林縣城創建成果,也為縣域高質量發展築牢綠色屏障。

人間最美四月天,搶抓時機培訓忙。在銅錢關鎮孫家坡村四組舉行的板栗接穗技術培訓引來群眾的關注,一天時間培訓了50人次,完成板栗嫁接1000餘株,加上去年累計嫁接改良的萬餘株板栗將成為該村貧困戶綠色的希望。

在甘溪鎮劉家院村,410畝黃桃嫁接改良和管護迫在眉睫。作為主管部門的縣林業局等到疫情防控稍微平緩後,便安排技術員汪斌和梁琪分片包抓,並邀請楊凌技術專家到現場進行手把手指導,包教包會,該項目的實施將會有112戶群眾其中51戶貧困戶受益。

疫情防控不間斷,技術培訓不停歇。縣林業局從2月12日開始,分派120名林業技術員對拐棗管護,核桃、板栗嫁接,櫻桃、鮮桃疏花疏果等進行現場技術指導,目前已經開展面對面技術培訓100餘場次,網絡“隔空”技術指導50餘次,培訓林農5000餘人次。

春種春植正當時,提質增效可持續。眼下正是林業發展好時節,旬陽各地搶抓有利時機,加快建設特色林業,推動綠色發展。在白柳鎮白柳社區核桃園裡,4月2日對園區負責人來說這將是嶄新的一天,餘有利早早就來到園區等待林業局技術人員對核桃園進行施肥管護技術培訓。淅瀝的小雨裡,林業局高級工程師向甲斌耐心地講解讓果農們熱情不減。同時給園區帶來16噸核桃專用肥,讓核桃園將再次迎來新的春天。

在雙河鎮竹園村,500畝拐棗、30畝香櫞、200 畝板栗都相繼吐綠,對這些“搖錢樹”的管護,儘快實現早產豐產目標迫在眉睫。旬陽縣林業局雪中送炭,送來14噸化肥,加上駐村的3位林業技術專家,村支部書記柯昌根把這次“贈送”稱之為“及時雨”。

為了大地增綠,林農增收,旬陽縣林業局今春共計調運拐棗苗72萬株,新建拐棗園2萬畝;各類果樹苗10萬餘株,建園1250畝;調運花椒苗20餘萬株,新建花椒園3000畝;開展核桃板栗嫁接改造5500畝;發放工具300套、農藥50箱,同時整合項目資金600萬元,採購肥料1500噸,從4月份開始對全縣的5萬畝拐棗、核桃、茶葉、牡丹、特色林果進行全面施肥撫育管護,重點傾向於貧困村。截至目前,全縣累計發展特色經濟林總面積已達120餘萬畝,旬陽大地綠潮湧動。(通訊員 華榮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