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環境優美鄉鎮——十河鎮


十河鎮位於亳州市城南15公里處,因宋湯河與趙王河“十”字交叉而得名,全鎮轄16個村,一個農場,236個自然村,總人口7萬人,國土面積135平方公里,耕地12萬多畝。交通便利,東臨“大京九”,西與河南省鹿邑縣、鄲城縣接壤,“105”國道縱貫南北,“梅百”戰備路橫穿東西;歷史悠久,境內歇馬村因東漢時期王莽趕劉秀時劉秀在此歇馬而得名,轄區內宋湯河西岸有樹齡400餘年的古榆樹一棵,到此參觀的人群絡繹不絕;土壤肥沃,氣候溫和,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形成了小麥、菸葉、棉花、蔬菜訂單農業和一批優質煙、良種棉、綠色無公害生產基地;工業發展勢頭強勁,已形成紡織、製藥、建材等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

近年來,十河鎮堅持“生產發展、生態文明、生活富裕”的理念,以工業經濟等五大塊狀經濟為支撐,大膽創新,銳意進取,綜合實力得到顯著增強,經濟社會得到了又好又快地發展,2006年經濟工作跨入8個重點鄉鎮行列;綜治工作位居全區前列;信訪工作連續兩年蟬聯“六無”鄉鎮稱號,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事業也有長足進步,是安徽省中心建制鎮和環境優美鎮。

工業經濟。通過招商引資和能人帶動,我們制定優惠政策,優化發展環境,組建招商小分隊外出招商,先後引進了一批企業來我鎮落戶。如:中野農化有限公司、預皖紡織廠、欣鶴混凝土有限公司,對這些企業不斷改造和升級,發揮龍頭作用,帶動我鎮工業的發展。

特色經濟。圍繞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做文章,鞏固傳統產業菸葉、棉花的支柱地位,落實優惠政策,推廣先進技術,每年抓好5000畝菸葉和3萬畝棉花的生產,實現菸葉稅收100萬元和群眾增收3600多萬元。為做強蔬菜產業,以壽光三元朱村為標杆,以大周村為中心並履蓋周邊的蔬菜基地形成了規模和市場,註冊的“天意”牌蔬菜已進入了南京、合肥、武漢等一些大中城市的市場和超市。我們還採取返租倒包的形式,吸引外來客商來我鎮種菜,繼續擴大蔬菜面積。

畜牧經濟。琛龍養豬專業合作社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揮職能帶動作用,走公司加農戶的路子,促進了全鎮畜牧業的發展,目前,養豬存欄突破5萬頭,正在由畜牧大鎮向畜牧強鎮跨越。

勞務經濟。堅持把勞務經濟作為群眾致富的有效途徑,免費幫助農民進行技能培訓,有序組織輸出勞務,全鎮通過各種渠道年輸出人員1萬多人,勞務收入近7000多萬元。

旅遊經濟。不斷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們利用緊臨市區和深厚的文化基礎,特別是近幾年改革開放的成果,啟動旅遊景點的建設規劃,打造大榆樹百年古樹文化品牌,發展觀光農業。2006年,我們申報省優秀旅遊鄉鎮獲得批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