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雅藝術網」精品鑑賞3

藏品推薦 第2期

白瓷觀音

福建德化以燒製白釉瓷器聞名於世。此地所產的白瓷瓷質如脂似玉,光滑細膩,釉面晶瑩光亮,具有透光感、創造了獨具一格的“白”,被視為中國白瓷代表,故有“中國白”之稱。德化製作的白瓷觀音,儀態生動,典雅端莊,恬靜賢淑,是舉世公認的德化白瓷珍品,為世界各大博物館及收藏機構競相珍藏。

據說,釋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薩,下凡降生到迦毗羅衛國淨飯王處。淨飯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長得象天仙一樣美麗,性情溫和賢淑,與國王情深似海。摩耶夫人回憶新婚之夜,她朦朧中看到遠處有一個人騎著一頭白象向她走來並且逐漸變小,從她的右肋處鑽入她的腹中。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預感到菩薩化作一頭白象入胎。日後,身懷有孕的摩耶夫人臉上,微微泛著紅暈,那色彩鮮豔的綠色領口花邊象一片蓮葉,她的臉兒象一朵綻開的蓮花。後來摩耶夫人在娑羅樹下降生佛祖時,百鳥群集歌唱,天樂鳴空相和,四季裡的花木都一同盛開,尤其是沼澤內突然開放出大得象車蓋一樣的蓮花。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並說:"天上天下,惟我獨尊"。這天正是四月八日,以後就成了佛教的"浴佛節"。釋迦牟尼覺悟成道後,起座向北,繞樹而行,"觀樹經行",當時就是一步一蓮花,共18蓮花。每當他傳教說法時,坐的是"蓮花座",坐姿也成"蓮花坐姿",就是兩腿交疊,足心向上。[1] 蓮花在佛教被尊為"聖物"。佛教的蓮花象徵完全一派東方文化的風尚,寧靜、愉悅、超脫和微笑。蓮花蘊含清淨的功德與清涼的智慧.。無量佛如蓮,無邊佛如蓮,人生亦應如蓮,安詳則步步生蓮。三界的眾生,以淫慾而託生;淨土的聖人,以蓮花而化身,並能以世人所熟悉的形象示現。既然蓮花代表佛祖清淨的法身,莊嚴的報身,於是便成了佛教藝術的重要題材,也是佛寺中經常見到的吉祥物。

「中雅藝術網」精品鑑賞3


藏品名稱:白瓷觀音

藏品數量:1尊

類別:瓷器

參考價格:議價

持寶人:尹先生

「中雅藝術網」精品鑑賞3


大明成化年九龍碗


「中雅藝術網」精品鑑賞3

成化時期是瓷器發展的鼎盛時期,有句話叫"明看成化,清看雍正",意思就是成化瓷器在明朝各代中是拔尖的。明代成化(公元1465-1487年)間景德鎮生產的瓷器。以青花與鬥彩最負盛名。鬥彩是成化時期創新的傑作,這一時期瓷器在造型上的突出特點,傳世品大多在一尺大小以內,少見宣德時期的大器。成化時的官窯產品質量極其講究,民窯產品也很精細。青花瓷在成化時風格為之一變,其呈色由濃豔變淡雅,是由於把"蘇泥麻"青料改用"平等青"(又稱"坡塘青")所致。在圖案裝飾手法上,筆劃精麗,花紋工細,恬靜雅緻。成化瓷器最重要的成就,是鬥彩的燒製成功。成化鬥彩瓷胎薄體輕,釉脂瑩潤,色彩鮮豔,畫面清澹雅逸,代表作如雞缸杯、高士杯、葡萄杯、嬰戲杯、天字罐等,均為絕代精品。

藏品名稱:大明成化年九龍碗

藏品數量:1個

類別:瓷器

參考價格:議價

持寶人:尹先生

「中雅藝術網」精品鑑賞3

張大千《百財圖》


「中雅藝術網」精品鑑賞3


張大千(Chang Dai-Chien),男,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中區城郊安良裡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中國潑墨畫家,書法家。

20 世紀50年代,張大千遊歷世界,獲得巨大的國際聲譽,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又被稱為“臨摹天下名畫最多的畫家”。

他與二哥張善子昆仲創立"大風堂派",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潑墨畫工。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後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因其詩、書、畫與齊白石、溥心畲齊名,故又並稱為"南張北齊"和"南張北溥",名號多如牛毛。與黃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齊名。二十多歲便蓄著一把大鬍子,成為張大千日後的特有標誌。

他曾與齊白石、徐悲鴻、黃君璧、黃賓虹、溥儒、郎靜山等及西班牙抽象派畫家畢加索交遊切磋。


藏品名稱:《百財圖》

數量:1幅

類別:名人名畫

參考價格:議價

持寶人:尹先生

「中雅藝術網」精品鑑賞3


張大千《唐玄奘》


張大千(1899~1983) 中國國畫家。名權,後改名爰,又名季、季爰,一度出家,法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畫室名大風堂。生於四川內江,祖籍廣東番禺。1914年就讀於重慶求精中學。1917年與二哥同去日本京都學習染織。1919年回上海拜著名學者曾熙為師。不久在松江禪定寺出家,3個月後還俗,從李瑞清學書法。1929年任第一屆全國美術展覽會幹事會員。1932年全家移居蘇州。1936年任南京中央大學美術系教授。1940年到甘肅敦煌莫高窟臨摹古代壁畫276幅,歷時2年零7個月,併為莫高窟重新編號。1943年出版《大風堂臨摹敦煌壁畫》,在文化界轟動一時。抗日戰爭勝利後,張大千赴印度臨摹阿旃陀壁畫,並在印度講學,舉行畫展。1950年後先後在歐美以及東南亞各大城市舉辦畫展。1969年遷居美國舊金山。1978年移居臺北“摩耶精舍”。作品題材廣泛,人物、山水、花鳥、走獸皆精。畫人物多采古裝,借人物以抒情懷;畫翎毛花卉或工筆或寫意,清潤秀麗,落落大方。山水涉筆成趣,點畫新奇,富有詩意。晚年常用潑墨、潑彩描繪風景,獨具風格。張大千精於鑑別收藏,出版有《大風堂藏畫》和《張大千畫集》。

「中雅藝術網」精品鑑賞3

藏品名稱:《唐玄奘》

數量:1幅

類別:名人名畫

參考價格:議價

持寶人:尹先生

「中雅藝術網」精品鑑賞3


太歲


太歲,又稱肉靈芝。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有肉靈芝,並把它收入"菜"部"芝"類,可食用、入藥,奉為"本經上品",功效為"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

據《神農本草經》記載:"肉靈芝,無毒、補中、益精氣、增智慧,治胸中結,久服輕身不老"。《山海經》稱之謂"視肉"、"聚肉"、"太歲"、"封",乃古代帝王養生佳餚。太歲十分稀有,是百藥中的上品。有典籍記載,太歲性平,苦,無毒,具有補脾潤肺,補腎益肝等價值。

現代科學家認為太歲是一種大型粘菌複合體,但其細胞結構為何形成和為何聚成如此規則形態,以及它的醫藥價值仍然是個謎。《本草綱目》中記載:"肉芝狀如肉。附於大石,頭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脂肪,黑者如澤漆,青者如翠羽,黃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徹如堅冰也"。東晉道家葛洪在《抱朴子》中記載,"諸芝搗末,或化水服,令人輕身長生不老。"是古人認為的長生不老仙藥。

在幾十億年滄海桑田的變遷中,許多物種都湮滅了,絕種了,而太歲卻能繁衍至今,可見其生命力的強大。它生長於地底20-100米的厭氧環境中,生活於土壤中,靠水存活,所以放在水中不會腐爛、變質。同時,這種粘菌主要靠孢子、菌絲繁殖,活性很強,隨意切割都能夠再生。但是絕非大家傳說的無止境生長,如果能夠快速生長就自然不會稀有了。


「中雅藝術網」精品鑑賞3

藏品名稱:太歲

藏品重量:30斤

數量:1個

參考價格:議價

持寶人:尹先生

「中雅藝術網」精品鑑賞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