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疫情之下的新經濟生產力

2020年,受疫情影響,宅在家成為許多人的常態,通過短視頻平臺消遣娛樂成為大部分人的選擇,這也直接導致:在不容樂觀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電商直播銷量卻與日俱增,迎來了巨大的紅利市場。


就在昨晚,羅永浩剛剛完成抖音直播帶貨首秀,據抖音官方披露的數據顯示,短短三個小時之內,羅永浩抖音首場直播交易總額高達1.1億元,累計觀看人數超4800萬人次,創下了抖音平臺目前已知的最高帶貨“神話”,成為繼淘寶李佳琦和薇婭,快手辛巴和散打後的抖音超級主播。


此次疫情讓原本逐步趨於穩定的網紅經濟,再一次被線上流量所激活,其中最火爆的就是直播帶貨。隨著直播買貨的購物方式越來越被大眾所接受,及即將到來的5G時代,可以預見電商直播將會在2020年一定會迎來新一輪的爆發。


疫情期間是直播帶貨爆發的一個窗口期


據艾媒諮詢《2019上半年中國在線直播行業研究報告》介紹,2019年中國在線直播用戶規模將超5億,四成受訪的直播用戶會選擇購買明星或網紅電商直播推薦的產品。直播帶來的不僅僅是高轉化率,更帶來了‘兩升一降’,即銷售額、滿意度提升,諮詢量下降,客服壓力小了。


從直播電商的發展歷程來看,儘管是近兩年才出現的新興業態,但是發展速度和市場規模已經是十足意義上的風口,來自艾媒諮詢的數據顯示。預計2020年在線直播的用戶規模將增至5.26億人,直播電商銷售規模將達9160億元,約佔中國網絡零售規模8.7%。可以說,“直播帶貨”這一模式有著萬億元的市場。


目前,直播業態覆蓋了包括美妝、服飾、食品、家居、數碼家電、汽車等在內的幾乎所有行業。而主播群體中,一種是品牌、商家自己開設直播間,另一種是專業主播。專業主播來自不同行業,使用專業知識為消費者挑選、推薦商品,由此形成在消費領域的權威聲音,影響消費者。


直播帶貨,疫情之下的新經濟生產力


短視頻全行業對於“直播帶貨”的集體發力,並不是一個巧合。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誰能夠掌握“直播帶貨”的主動權,誰就能夠在接下來的賽道競爭中取得主動權。


2020年,疫情的突如其來讓這個趨勢在今年又出現了一個不確定因素,網民的線上總時長增長,而短視頻則分流了大部分的新增注意力。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用戶環境,以及一個陡然增加的新用戶增量,在拓寬賽道的同時,也讓這一戰的緊迫感提前到來。


如果能抓住這個窗口期,不僅能夠快速抹平起步晚的劣勢,甚至能進一步拉開並鞏固競爭優勢,從此在直播帶貨的賽道建立護城河。


直播帶貨就是新零售對人、貨、場的重構


3月26日,羅永浩正式官宣入駐抖音,並於4月1日開啟直播帶貨生涯。在公佈抖音賬號後不久,羅永浩的粉絲數呈指數級增長,僅發佈24小時內粉絲數就達到160多萬。這是繼淘寶、快手之後,抖音追趕直播的跨步。考慮到抖音和老羅這兩個標籤以及背後各自代表的體量,再考慮到直播帶貨這個短視頻大框架下的獨特定位,3月26日的官宣大概率僅僅是一個信號,推動這個信號形成的是影響整個行業格局的趨勢。


歷經近二十年的快速發展,中國電商行業已日趨成熟,2018年中國網絡購物交易規模達8萬億元,一年後的2019年更是被普遍地稱之為直播電商元年,不管是在淘寶還是抖音、快手,直播都給平臺帶來了巨大的流量和成交額,流量帶貨時代已悄然來臨。據瞭解,2019年全國網上零售額高達106324億元,隨著電商直播行業的興起,直播帶貨產業鏈正逐步形成。


從坐商、到行商,到電商、到微商,再到今天的直播電商,這已經是不可逆轉的時代趨勢。雖然人還是那些人、貨還是那些貨,但是“場”卻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直播帶貨,疫情之下的新經濟生產力


“人”——消費者從主動消費變被動消費。主動消費中搜索選擇需要一個長時間的品牌導入過程,但被動消費,流量的傳播及二者的交互會大大減少用戶的購物決策時間。


直播帶貨將傳統的人找貨模式變成了貨找人,讓“人”重新回到了主角的位置。人,才是直播的精粹,也是直播的意義之所在。直播帶貨讓主播和消費者之間的關係進一步親密,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去品牌化、去平臺化在直播帶貨中越發突出。用戶只認人,不認品牌,這一點跟微商有些類似,人給貨賦予了信任背書。用戶放心且愉快地購買主播推薦的商品,而不管是不是名牌,是不是自己熟悉的品牌,甚至不管有沒有實際需求,只要“人”對了,看客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買買買!


“貨”——直播實現了去中間商,拉近了產品原產地目標。直播電商裡的貨,價格具有很大的競爭力,網紅主播會盡力強調最低價或者工廠價,最大限度地縮短了產品流通的中間環節,大大節約了渠道成本。這樣才能將銷量提高到一定量級,而且靠譜的品質,良好的售後,也為主播和品牌方帶來了更高的復購率。網紅主播與生產廠家的完美互補:工廠品牌為主播們提供了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品質和價格;直播帶貨則滿足了工廠品牌對流量的訴求,讓工廠品牌有了更高的曝光度,主播們也因此突破了靠廣告或打賞變現的局面,供和銷之間可謂是實實在在的雙贏。


貨可以稱為直播間的中樞。直播帶貨一般都要靠引爆單品的方式,這也就十分考驗供應鏈的承接能力了,由於直播帶貨大多是主播直接對應廠家,廠家不僅要保證庫存,物流、售後也得跟上。直播帶貨一個爆品的成功,對倒逼商家擁有強大的供應鏈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場”——信息技術和電子設備的革新,使商家通過手機直播就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場地來展示產品,具有很強的直觀性、時效性。


各種零售形式的變革無不是為了給用戶更新的、更能夠滿足他們需求的場景。超市的興起滿足了用戶邊逛邊隨意購物的需求;電商的興起滿足了消費者足不出戶、便捷購物的需求;社交電商的興起滿足了用戶隨時隨地購物、分享,所見即所購的即時性需求。


如今的直播帶貨,給了消費者全新的購物場景,不但結合了線上線下所有的優勢,還能在購物的同時帶給人美好的視覺體驗和精神層面的滿足!


直播+電商在線上獲客成本高於線下獲客成本的時代突破線上獲客轉化瓶頸,省去了拉新、促活、留存的步驟,直接賣貨。通過主播的話術和場景氛圍的渲染,把稀缺性和飢餓營銷玩到了極致,這對於產品初期實現低成本的品牌營造還是很有意義的。


供應鏈價值致勝


直播帶貨並非一種獨立存在的帶貨渠道,它的背後其實是一套完整的供應鏈模式。放眼其他行業,供應鏈也同樣在行業中有著不可比擬的作用。電商形式不斷變化,表面比拼流量,實際是比拼供應鏈能力。網紅帶貨未來的模式,更多的是向上遊的供應鏈的整合。未來,誰想做得更好、更快,還要看誰能夠進行更快的進行線上供應鏈的整合。


供應鏈整合能力:2019年開始,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直播帶貨這盤棋局中來。主播與粉絲形成社群營銷,然後將粉絲的需求直接傳遞給生產商。如薇婭這樣頂級的主播有自己的工廠,並且是和40多家工廠合作,其中一些工廠平均每天為薇婭出兩萬單貨,但這也只是她所有服裝訂單中的一部分。巨大的經濟效益面前,也讓直播供應鏈形成一個供應鏈體系的新物種,直播供應鏈有品牌集合模式、工廠生產模式、精品組合模式等多達10種的模式。


在杭州、廣州等沿海地,只要有一個足夠大的倉庫,一部分作為展示直播間,然後依次隔出選貨區,陳列區,甚至直接就是倉庫,就這樣滿足了零售的“人,貨,場”三要素。這樣的“供應鏈基地”正在主播中快速的複製。離貨更近,離主播更近,也就是離消費者的需求更近。和傳統的供應鏈模式相比,網紅作為需求(導購)端,直接和產品的生產端相連,去掉了零售商這個載體。原本的服裝批發生意,被這些由主播們帶起來的“供應鏈基地”打亂了節奏。


網絡主播們以巨大的流量節點支撐,通過直播的驅動,將消費者-電商平臺-供應商-工廠-品牌方-網紅機構(MCN)整合到了一起,形成一個龐大的供應鏈網絡體系,互相協同,快速迭代。


直播帶貨,疫情之下的新經濟生產力


高效的供應鏈管理帶動廠家去庫存化:截至2018年年末,海瀾之家存貨94.7億元,相當於年利潤的3倍,較上年末增加9.8億元,同比上升11.55%。事實上,這種狀況不是海瀾之家獨有。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A股85家紡織服裝企業中,存貨超過1億元的有81家,存貨超過10億元的有20家,85家紡織服裝企業的總存貨量高達985.64億元,高出它們的淨利潤總和172.51億元,而且幾乎所有企業的存貨量都大大高於它們的淨利潤。高庫存就如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會掉下來將企業置於死地。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說誰解決了高庫存的問題,將企業的存貨量降下來,就是在給企業創造巨大的利潤。


從營銷角度來看,一些沒有品牌力的新產品在推市場的時候可能並不容易,而此時藉助直播這一形式,就有可能同時解決“傳播需求”和“賣貨需求”,這就是直播帶貨下的供應鏈給電商帶來的價值。


直播帶貨將成為未來新經濟生產力


據淘榜單發佈的《2020淘寶直播新經濟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末,消費者每天觀看的直播內容超35萬小時,相當於70000場“春晚”。直播時代,一塊六英寸手機屏幕創造的產值,也許不低於一座六萬平米的商場,這就是新經濟的生產力。除此之外,直播帶貨也正進一步拓展生態,並不斷孵化出新的職業。


直播助農,整合優質線下資源:3月30日,作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電商平臺,淘寶正式發佈村播計劃2.0,2020年將聯合山東、河南、浙江、江蘇、湖北、廣西、海南、重慶、陝西、江西、河北、雲南、廣東、山西、遼寧、福建等16個省區市的商務和農業部門,共同孵化20萬新農人,通過直播帶貨農產品銷售額,將達到150億。


據統計,一線電商主播的孵化公司已逾600家,其中不少都位於杭州。開個直播間,農民就可以面向全國銷售自家農產品。阿里巴巴數據顯示,2019年天貓“雙11”共有2萬場村播,還有40多位縣長直播吆喝當地農貨。


淘寶直播帶來的巨大商機,讓工廠、農村、市場中的優質線下資源,加速進入電商體系。數據顯示,2018年淘寶直播的滲透率正在迅速提升,直播已經成為商家越來越重要的銷貨通路。


直播行業拉動內需、穩定就業:多位專家認為,直播電商創造消費增量,成為拉動內需的重要驅動力,成為新國貨品牌成長的快速通道,一些新職業、新就業應運而生。


直播也催生了不少新職業。從主播、網紅,到他們背後的經紀人、場景包裝師、直播助理、直播講師等,因電商直播而興起的職業已有數十種。這些豐富多彩的新職業,正在成為中國數字經濟帶動新就業的重要組成。分析人士認為,新職業本質上誕生於對新消費需求的滿足,在中國這個超大規模市場,隨著越來越多的美好生活需求得到滿足,越來越多的新職業將會誕生。


促動傳統行業變革:多個傳統行業,都因“嫁接”直播而發生變革。浙商創投行業高級分析師駱航宇舉例說,圖文時代翡翠玉石很難在網上銷售,但直播可以滿足獨特的銷售需求,用手電筒在背後打光,看到透光度,銷量猛增。


得益於5G技術,直播不僅會更快更高清,甚至可以進行放大和縮小,看到商品更細節的部分,這有利於商品展示。淘寶內容電商事業部負責人俞峰認為,直播所能覆蓋的領域將越來越廣,並能增強用戶和直播之間的互動性,甚至會出現AR、VR直播、互動直播等新型直播方式。


內容化的營銷全方位提升交易效率:後電商時代,電商研究從互聯網思維向零售思維轉變。平臺電商變現方式從流量變現轉向效率提升。而直播便是提升電商人貨場效率匹配的最佳方式之一。


在2020新營銷巔峰的大會上,阿里提出商家營銷的新方向,其中直播與內容生產力的結合仍成為了2020年營銷的焦點。當下全域營銷的時代,不是一個人孤軍奮戰的時代,真正考驗的是團隊作戰的能力。內容生產力在當今的營銷環節中佔據著獨特的舞臺力,店鋪的營銷方式也會隨時變化和更迭。在內容生產中,數據後臺定位與獲取技術是考驗營銷能力的最重要的根基。


結語 | 現在進場並不晚


2020年,疫情的加速作用將直播帶貨又推上了一個高峰。以前說淘寶萬能,從現在起,我們可以說萬能的直播。從春遊、招聘、拍賣到健身——直播越來越包羅萬象,我們通過直播間鏈接無數商品、職業和生活方式。


而對於萬千電商企業和想要參與其中的個人來說,不論行業最終將會走向何方,當下選擇“直播帶貨”這個方向並不算晚。因為所有企業其實都是時代下的企業所有個人都是時代下的個人,只要順應這個時代的趨勢,一定可以從中找到一席之地,並有機會跑到這個賽道前面,走得更遠。


無論面對何種境況,希望我們都能成為這個漫漫長路里掙扎著活下去的羅永浩,敢於嘗試。結果也許狼狽,但至少令人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