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 張建平———必須樹牢憂患意識

增強憂患意識、防範風險挑戰,是我們黨治國理政堅持的一個重大原則,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明特徵。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增強憂患意識、防範風險挑戰要一以貫之。”這一重要論述,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偉業,深刻闡述了“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歷史規律,明確提出了居安思危、防患於未然的要求,充分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深沉的憂患意識、高遠的戰略視野,更加體現了我們黨對風險的預判力和把控力。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給我們再次敲響了警鐘,提醒我們風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幹部,要充分認識增強憂患意識、風險意識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不斷強化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政治自覺和責任擔當,切實提高應對重大風險和突發事件的能力水平,做到見微知著、防微杜漸。

一、增強憂患意識、防範風險挑戰,是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始終堅持的寶貴經驗

所謂憂患意識,是指從現實情況出發,對未知事物將會給自身帶來的消極影響的一種警惕,其實質就是要時時自警,通過主觀努力,化解潛在的危機。憂患意識伴隨著文明社會的開始和人類意識的產生,貫穿整個中華民族精神的發展過程,激勵著中華民族不斷覺醒和奮發圖強。“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良醫者,常治無病之病,故無病;聖人者,常治無患之患,故無患也。”強調“消禍於未萌”“治亂於未亂”“消未起之患”。“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等膾炙人口的警句,都是中華民族憂患意識的思想標識和鮮明體現,成為中華民族綿延不息、接續繁榮的重要基因。我們黨也是生於憂患、成長於憂患、壯大於憂患。1945年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上作結論報告,在講“準備吃虧”時一口氣列了17條困難,包括許多預想不到的困難,要求全黨做好充分準備,做到有備無患。鄧小平同志反覆強調,“我們要把工作的基點放在出現較大的風險上,準備好對策。這樣,即使出現了大的風險,天也不會塌下來。”這樣的論述,毛澤東同志、鄧小平同志、江澤民同志、胡錦濤同志講得很多、也很深刻,是治黨治國很重要的政治經驗和政治智慧。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重大會議上專門強調要增強憂患意識,並把增強憂患意識、防範風險挑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強調“前進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重點要防控那些可能遲滯或中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全局性風險,絕不能犯戰略性、顛覆性錯誤。”並多次告誡全黨要樹立底線思維,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既要善於補齊短板,更要注重加固底板。這些戰略思維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以貫之的憂患意識,始終堅持底線思維的原則理念。正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見微知著、防微杜漸,成功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實踐充分證明,增強憂患意識、注重風險防範,是我們黨戰勝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

二、增強憂患意識、防範風險挑戰,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任務的客觀要求

“歷史照亮未來,征程未有窮期。”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我國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各種風險內外聯動、交織疊加的風險就越大,越要增強憂患意識、透過現象認清本質、提高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1月21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站在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理論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銳判斷力和戰略定力,科學分析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對世界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性突出問題,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實體經濟水平有待提高、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脫貧攻堅任務艱鉅、意識形態領域鬥爭依然複雜、黨的建設方面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等風險問題進行深刻分析,就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提出了明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範‘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範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打好防範和抵禦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這些部署要求,既注重從短期著手,解決眼前亟待破解的難題,又注重從長遠著眼,防範形成系統性風險的潛在問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前瞻性和全局意識。進入新時代,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是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遇到的阻力和壓力就越大。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擺在三大攻堅戰的首位,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必須跨越的關口。因此,我們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只爭朝夕的精氣神、捨我其誰的責任感,把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作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具體行動和重要檢驗,始終保持如履薄冰的謹慎態度、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不斷增強工作的前瞻性、預見性、科學性、系統性,堅決戰勝一切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和自然界出現的困難和挑戰,切實肩負起為民務實擔當的政治責任,不斷奪取偉大斗爭新勝利。

三、增強憂患意識、防範風險挑戰,是黨員領導幹部履職盡責勇於擔當的必備素質

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要加強鬥爭歷練,增強鬥爭本領,永葆鬥爭精神,以‘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的頑強意志,應對好每一場重大風險挑戰,切實把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做實做好。”2月23日在中央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又一次提出明確要求,“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些領導幹部的治理能力和專業能力明顯跟不上,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我們要增強綜合能力和駕馭能力,學習掌握自己分管領域的專業知識,使自己成為內行領導。”軟肩膀挑不起硬擔子。無論幹事創業還是攻堅克難,不僅需要寬肩膀,也需要鐵肩膀;不僅需要政治過硬,也需要本領高強。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實效性、科學性都很強,是一項艱鉅複雜的政治任務。我們要切實增強大局觀念和全局意識,自覺站在黨和國家大局上想問題、看問題,科學預見形勢發展走勢和隱藏其中的風險挑戰,把各項工作謀遠慮細、抓實落地,始終做到未雨綢繆。要不斷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善於從紛繁複雜的矛盾中把握規律,善於透過複雜現象把握本質,始終保持定力、心眼明亮,做到有備無患、見招拆招。要堅持發揚擔當精神,不推諉,不扯皮,把領導責任扛在肩上,拿出該有的膽識和魄力靠前指揮,關鍵時刻敢負責、敢拍板,對各類風險及發展趨勢不麻痺大意或盲目樂觀。要勇於砥礪奮鬥,面對矛盾敢於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於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於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於堅決鬥爭,自覺做起而行之的“行者”“干將”。要積極發揮表率作用,堅持以身作則,示範和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年輕幹部到重大斗爭中去真刀真槍歷練,通過經風雨、見世面實現長才幹、壯筋骨,練就一身駕馭和應對風險的真本領,確保在發生重大風險時能站得出、衝得上、頂得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