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了別家東西,媽媽們卻撕破臉皮,太愛面子的家長有多可怕?

李媽媽和王媽媽是同一個小區的老朋友了,兒子一樣大,李媽媽家的軒寶和王媽媽家的俊寶,現在都在讀幼兒園大班,媽媽們都是全職家庭主婦,平時一起閒聊、八卦些家長裡短,當然也免不了偶爾曬曬自家的幸福感。

有天放學,李媽和王媽一起在幼兒園門口等著孩子們出來,這時,李媽拿出手機,打開一個淘寶鏈接,是一個全自動文具盒,問王媽:“你看這個文具盒好看嗎?要不要一起買一個,我買了一個給軒寶,他很喜歡。”王媽一看,價格328!心裡想,顯擺什麼呢,嘴裡說:“不用了,俊寶爸爸前段時間去日本,才給帶回來一個,日本的東西老貴呢,一個文具盒要幾百塊錢,不過日本人的東西是真的做得挺好的。”王媽拒絕的同時,還不忘表揚一下自家老公。

放學到家,王媽收拾俊寶書包,居然發現一個跟李媽給的鏈接一模一樣的文具盒,好傢伙,她都沒有證據,居然懷疑我家寶寶偷了他家的文具盒,還拿此來試探我,不就是一個三百多的文具盒嘛,有什麼了不起的。於是叫來俊寶,質問他:是不是偷了軒寶的文具盒,俊寶回答:我是拿了他的文具盒,他爸爸買好多好看好玩的東西給他,我就拿一個文具盒怎麼了,我好喜歡這個文具盒。

孩子偷了別家東西,媽媽們卻撕破臉皮,太愛面子的家長有多可怕?

王媽聽後怒了,馬上呵斥俊寶:你要什麼,媽媽買給你,咱家有錢,這個文具盒咱們不要,馬上扔掉!俊寶被媽媽突然的大怒嚇哭了,眼看著媽媽把文具盒踩爛,揉成一團,扔到垃圾桶裡了。

王媽本以為這事兒就過了,自己的面子還在。誰知道第二天,在小區居然傳開了這事兒。原來,軒寶跟同班同小區的其他同學悄悄說了,俊俊偷了他的文具盒,於是這事兒就在小區鄰里間傳開了。看到鄰居們異樣的眼光,王媽想當然認為,是李媽故意宣揚,為了挽回面子,王媽首先在小區微信群裡高調質問李媽有什麼證據證明是自家孩子偷了他家孩子的文具盒。

雙方在微信群嘴鬥了一番,未果,第二天見面時,兩人居然扭打起來了,從此,兩家形同陌路。

本來孩子們之間的東西,你覺得我的好看,我覺得你的好看,互相拿來玩玩,是挺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但是,當孩子們的這些行為摻雜著大人之間的一些微妙關係,就變得複雜起來,比如嫉妒、比如攀比、再比如家庭主婦單調如一的日子裡產生的一些對生活的怨氣、對另一半的不滿。

這位王媽媽,既丟了自己的“面子”,也丟了自己的“裡子”,在鄰居們心裡形成了一個“惡毒婦人”的烙印,還因此給了孩子一個不良示範,惹得人們紛紛議論:這樣的媽媽,能教出好孩子嗎?

孩子偷了別家東西,媽媽們卻撕破臉皮,太愛面子的家長有多可怕?

看完上面這個故事,再讓我們來看看下面這位媽媽的做法。

宏寶跟媽媽一起在樓下士多店閒逛的時候,順手拿了一個巧克力放在褲兜裡,回到家後,被媽媽發現了。這位媽媽並沒有馬上責怪宏寶,而是把他叫到跟前,直接說:孩子,我發現你悄悄拿了士多店一塊巧克力,是嗎。孩子不以為然地說到,對啊,我拿了一塊,這沒什麼吧,士多店那麼多,我拿一塊,老闆不會發現的。媽媽沒有生氣,繼續跟孩子講道理:媽媽小時候不懂事,也試過偷偷拿走士多店的零食,後來媽媽覺得很愧疚,不應該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孩子還是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甚至有點委屈地說到:可是我真的有點想吃,我下次不拿就是了。

媽媽繼續耐心地跟孩子討論,商店老闆需要花多少錢把巧克力買回來,需要賣多少個巧克力,才能付得起一個月的房租和工人的工資,他還得給家裡孩子交學費、買菜什麼的。孩子似乎才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跟媽媽說到:我不吃這個巧克力了,我把它還回去給老闆吧。

最後媽媽說:如果你確實想吃,媽媽陪你一起去給老闆認個錯,然後我們把這個巧克力買下來,以後如果你還想吃什麼、用什麼,記住一定要跟媽媽商量,不可以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哦。

孩子偷了別家東西,媽媽們卻撕破臉皮,太愛面子的家長有多可怕?

那一刻,孩子也真的是懂了為什麼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犯錯了該怎麼處理,孩子從媽媽那裡接收過來的,是非常明確的是非觀念,媽媽的一步一步引導,讓孩子既受到尊重,也有所成長。

反觀第一個故事裡的王媽家的寶寶,從媽媽的做法裡,完全沒有傳遞任何正確的價值觀念,孩子始終也沒有搞懂,媽媽怒的是什麼,自己做錯的是什麼?

藉助這兩個故事,我想說明的是,當自家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產生矛盾、或者說,孩子犯錯可能會對他人造成損失的時候,我們該怎麼做?


01比面子更重要的,是孩子們的成長。

不要把大人之間一些複雜的關係影響到處理這些事情的方法,要傳遞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否則孩子糊里糊塗的,根本不知道以後該如何處理這些事情。

02不要去給孩子設圈套或者一來就責備孩子不對。

比如明知孩子偷了東西而去挖坑給孩子跳:你剛剛做了什麼“好事”?又或者說,為什麼又和某某打架了,你怎麼又欺負人家了?這是先入為主的看法,可能會冤枉了孩子。

孩子偷了別家東西,媽媽們卻撕破臉皮,太愛面子的家長有多可怕?

03正確處理四步法贏得孩子的合作。

第一, 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參考表達:我知道你想吃巧克力,又擔心媽媽不給你買,所以你才會去拿去那塊巧克力的對嗎?

第二,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上述媽媽就通過自己的經歷告訴孩子,媽媽是理解他的行為的。

第三,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參考表達:媽媽覺得你不問自取的行為挺不好的,媽媽因此覺得有點對不起老闆,有點慚愧。如果你真誠而友善地進行了前面的步驟,孩子會願意聽你說。

第四,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問問孩子有什麼想法,如何在下次避免此類事情的發生。

這是贏得孩子合作的四個步驟,在這個案例裡面。這個孩子因為媽媽沒有指責他,所以他完全不必因為自己所做的事情覺得自己是個壞蛋。而且他願意從社會責任感的角度去探討不再那麼做的原因,這對他未來的行為來說是很有價值的一堂人生課。

這四個步驟對其他場景仍然適用。最核心的是家長給予孩子支持的感覺,而不是責備,這樣,孩子才不會花大力氣去狡辯,去和你爭個輸贏,甚至撒謊來掩蓋自己的錯誤,雙方才能平和地把焦點放在解決問題上。

如果您覺得文章對您有用,歡迎分享給您關心的人,也歡迎您關注本號,一起了解更多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