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類“新冠疫情”段落素材,為你的作文錦上添花

在家上課,所有學校都給學生布置了一項作業——寫一寫自己的戰疫經歷或者所感所得。

不管是為了完成作業,還是為今年的考試熱點積累素材,我們把戰疫過程中的大事件,整理成為5個關鍵詞。願你讀過有所收穫,有所感悟,有所思考。


01

科學•嚴謹

疫情,特別是新型病毒引發的疫情,人們對其有一個逐步認識和完善應對的過程,完全在情理之中。

從初期表示“沒有證據顯示人傳人”,到日前指出“可能造成持續的人傳人”,其實反映的是一種審慎態度。

但是,正因新的病毒帶有複雜性和未知性,我們更應嚴謹細緻,既不能誇大其危害性,也不能輕言“可防可控”。

我們寧可嚴防死守,也不能有任何部門和個體、在任何流程和環節,存在僥倖心理。

我們要杜絕僥倖心理,堅決扛起肩頭的責任。

既要沉著冷靜,科學應對,從醫學衛生學專業角度全力防控好肺炎疫情;同時也要信息透明,主動釋疑,全力緩解社會的“心病”。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之小者,為友為鄰!

疫情面前,做好自己,每個人都是防線:戴口罩、少外出、勤洗手、常通風、拒野味、不傳謠——鼠年伊始,從身邊點滴做起,我們就是最好的戰士、最好的防線!

02

擔當•逆行者

武漢疫情蔓延。一個“過氣”老人,也隨之重回公眾視野。

2003年,非典肆虐。67歲的他說: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這來。

2020年,武漢有事。84歲的他一邊告訴公眾“儘量不要去武漢”,一邊自己登上去武漢的高鐵,掛帥出征。

鍾南山,一個可敬的逆行者。

在民眾眼裡,他就代表正直,代表科學,代表權威。

《人民日報》微博這樣評價他:84歲的鐘南山,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滿腔責任為國為民,的的確確令人肅然起敬!

所謂醫者,妙手仁心。這世上缺迴天的妙手,更缺無畏的仁心。鍾南山二者兼具,所以,舉國敬仰。

03

理性•辨別

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一人守法就是一道城牆,千萬人守法就是鋼鐵長城。

人人都應把法則記在心裡、把法“責”扛在肩上,為共同戰“疫”構築有力有序的社會基礎。

連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會各界眾志成城、群策群力,紛紛投入阻擊疫情行動中。

但在這非常時期,卻有人為了博眼球,無端造謠傳謠,引發社會恐慌,嚴重擾亂公共秩序、影響抗擊疫情大局。

謠言也是“疫情”。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從“鍾南山院士被傳染”到“武漢市紅十字會向上海醫療隊收取捐贈服務費”,從“鹽水漱口防病毒”到“飲高度酒對抗新型冠狀病毒”,五花八門的謠言滿天飛。疫情當前,編造虛假信息,干擾正當渠道、權威信息的發佈,破壞全社會抗擊疫情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無異於另一種猛烈的“傳染病”。

防謠也是防疫。當前,正是全社會團結一心、全力撲滅疫情的緊要時刻。越是這個時候,越不能容忍謠言惑眾。在這個意義上,打擊網絡疫情謠言,就是一場線上“防疫戰”。

阻擊疫情,每一個人都應該不當紳士當戰士,堅決與謠言作鬥爭,對網絡傳播的不實信息,始終保持冷靜理性,提高警惕和識別能力。

不信謠,不傳謠,不給任何謠言以可乘之機,共同營造良好的輿論生態,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擔負起的責任,也是在為防控疫情貢獻力量。


04

互助•團結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全力以赴,共克時艱。

每一次重大災害的襲擊,都是對我們的一次極端考驗。但凡不能征服我們的,都會讓我們變得更強大。

相信在全國眾志成城之下,冬日的陰霾終將散去,春暖花開的日子一定會到來。

環球同此涼熱,人間自有真情。

迄今已有50多個國家的70多位政要以及近20個國際組織的負責人通過致函或其他方式,積極評價並支持中方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所作努力,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

韓國、日本、英國、法國、土耳其、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匈牙利、伊朗、白俄羅斯、印度尼西亞等11國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向中方捐助的疫情防控物資已運抵中國,俄羅斯、越南、德國等國政府也紛紛主動捐贈防疫醫療物資。

德國中學生齊唱《讓世界充滿愛》,日本友好人士寫下“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肺腑之言……

無數感人的瞬間,無不是講述真情交融、命運交織的故事,展現“我們都是一家人”的情懷。

這是全球化的世界,任何一個國際社會成員都不可能置身於全球公共衛生事件之外。病毒是人類的共同敵人,儘快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是世界的共同目標。

當此之時,世界需要的不是好事者的趁機聒噪,不是狹隘者的偏見和歧視,更不是西方一些媒體亂貼標籤、刻意歪曲的不義之行。

團結向善才是主流,正如聯合國前秘書長、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潘基文所言,在這場疫情阻擊戰取得勝利之時,歷史銘記的不僅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也有各國攜手合作應對危機的共同擔當。

05

青年•擔當

不懼,本是青春模樣;不退,彰顯青年擔當。

你的樣子我們銘記在心,你的精神我們世代傳唱,你的勇氣我們繼承發揚,因為你的樣子,就是中國的樣子,你什麼樣,中國就什麼樣。

讓14億中國人都成為你的樣子,我們就能在春暖花開之時,看到你脫下防護服、揭開口罩露出燦爛的笑容。

從團廣州市委廣泛組織動員青年志願者5552人次投身疫情防控,到電子科大“90後”博士黃山帶隊到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隔離病區調試人工智能機器人;

從面對疫情,各行各業青年寫下“請戰書”,到成都客運段值乘G1983次列車長韓繼童“對於疫情肯定害怕,但如果我們都退縮了,乘客怎麼辦呢”的迎難而上;

從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中供水、供電等單位組建“青年突擊隊”奔赴現場,攻堅克難,到團吉林省委招募一萬餘名志願者開展醫療支持、辦公協助、社區服務與排查、心理疏導、公共場所測溫等工作,在這個防控疫情的戰場上,青年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青春誓言。

我們可以看到,一張張臉龐雖然稚嫩,眼神卻透露著堅毅;一個個雖是“職場”新人,卻責任感爆棚,其實他們並不“佛系”。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

萬眾一心,沒有翻不過的山;心手相牽,沒有跨不過的坎。

要打贏這一場疫情防控戰,我們需要有“壯志如鐵”的決心,也需要有“精準用力”的細心,更需要有“風雨同舟”的真心,凝聚眾智,匯聚眾力,我們就將所向披靡,無堅不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