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白祛斑類化妝品的活性物質及其作用機制

美白祛斑類化妝品的活性物質及其作用機制

美白活性物質是指可降低皮膚色度或減輕色素沉著,以達到皮膚美白為目的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化合物;

其作用機制主要是針對影響皮膚色素代謝的各個環節。

(一) 抑制黑素細胞內黑素的生成

主要是抑制“三酶一素”的活性,特別是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如:氫醌、熊果甘、曲酸、谷胱甘肽、桑椹萃取液、綠茶提取物、甲基龍膽酸鹽、壬二酸、葡萄糖胺、衣黴素等。

1、熊果苷:不僅抑制酪氨酸酶,且能破壞黑素細胞,造成細胞結構的改變。可從植物中提取,有效性與安全性較高;

在美白化妝品系列中,熊果苷可能是比較受青睞的美白產品原料了,由於其取自越桔科植物熊果苷的樹葉,並萃取而成,且在美白產品中相對比較安全,因此而大行其道;

熊果苷的美白原理和分子結構與氫醌一樣,但其有葡萄糖與之相伴,美白作用與氫醌一樣,但刺激性卻大為降低,這也是人們對熊果苷比較放心使用的原因。

但是否能作為一般的護膚品長期使用,目前尚有爭議,因為熊果苷也一樣有引起細胞毒性反應,會對皮膚造成傷害。

2、曲酸:目前商品化產品中的雙酯----曲酸雙棕櫚酸酯是最流行的曲酸美白劑。其效果比較明顯,安全性一般。

曲酸來自於米麴菌,是大米在自然發酵過程中的衍生物。

人們在無意中發現,凡接觸過曲酸的人,雙手都非常白淨。

它能抑制酪氨酸酶,可以與銅離子結合成惰性物質,使銅離子失去了與酪氨酸結合的功能。

它除了會同銅離子結合之外,同其他金屬離子也會結合。由於其是酸性物質,為了防止變色,須與抗氧化劑搭配才能充分發揮效果。

由於它是鹽性的物質,對敏感性皮膚可能會造成有針刺的反應。

3、谷光甘肽:取自於植物酶,是一種含疏基的肽類。

疏基對酪氨酸酶的活性具有制衡的效果,可以使黑色素生成緩慢,最終達到美白效果。

谷胱甘肽本身是極佳的抗氧化劑,可以捕捉自由基,使皮膚達到抗老化的效果,是一種具有雙重效果的又安全的美白產品。

3、植物提取液:從植物中萃取其美白成分,可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有效地控制黑色素的生成。

由於其是植物萃取物,安全性較好:

如桑白皮、當歸、防風、獨活、甘草、牡丹皮、木瓜等萃取液均有抑制酪氨酶的功能。

4、綠茶提取物:含有多酚,是一類有效的抗氧化生物黃酮類,是酪氨酸酶很強的抑制劑。

5、汞製劑:已禁用。

有很強的滲透作用,它會產即和表皮層的蛋白質結合,破壞酪氨酸酶的活性,導致黑色素無法生成。效果之快,是其它任何祛斑美白的產品無法相比的,但含汞化妝品有著非常可怕後後遺症,長久使用吸收後,會損傷肝腎功能,對人的神經系統也有負面影響。

此外,含汞的化妝品,還會與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結合,形成另一種新的色斑,也有人稱之為“汞斑”。這種汞斑的比重相對較大,很容易沉入皮膚的真皮層,形成皮下斑,這就很難祛除了。

6、氫醌(對苯二酚):已禁用。

有很強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能力,對已形成的黑色素也具有很強的破壞能力。但是氫醌刺激性比較大,使用後皮膚普遍有紅腫的現象。

美白祛斑類化妝品的活性物質及其作用機制

(二)影響黑素細胞的存活和生長

選擇性破壞黑素細胞,抑制黑素顆粒的形成以及改變其結構。

如:甘草提取物

抑制酶的活性,以及干擾細胞增殖週期,從而具有抑制黑素細胞生長的作用。有效性適中,安全性較好。

(三)還原淡化已合成的黑素或抑制多巴的自身氧化

還原劑可以參與黑素細胞內酪氨酸的代謝,從而減少酪氨酸轉化成黑素,達到抑制黑素生成的目的。

黑素由細胞分泌後,呈現氧化態,具有明顯的黑色。如使用還原劑,將黑素加以還原,則變成無色的還原型黑素。

還原劑一般都具有抗氧化作用:如維生素C、維生素E、原花青素(OPC)

(四)干擾、控制黑素的代謝途徑

1、 抑制黑素顆粒轉移至角質形成細胞(黑素運輸阻斷劑):

如維生素B3(煙酰胺)

2、 加速角質形成細胞中黑素向角質層轉移及角質層脫落:

如:果酸、亞油酸、亞麻酸、水楊酸、維A酸、磨砂類產品;天然果酸中有乳酸、蘋果酸、水楊酸等。

果酸具有很強的軟化角質層,脫去死皮的作用,使皮膚細膩、有光澤。

它還能促進含有黑素的角質細胞脫落而新形成的角質細胞;

(五)減少外源性因素刺激黑色素的形成

1、 紫外線的防護:

如:防曬霜、隔離霜

2、 減少自由基的產生:

如:維生素C、原花青素(0PC)、以及一些口服保健品內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