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萬年精神•鄉鎮黨委書記訪談】方秋:發揚光大“萬年精神” 重塑千年古鎮榮光


“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萬年精神與萬年縣發展思路一脈相承,完美體現萬年曆史文化悠久,充分詮釋縣委加速發展升級的信心決心、共創美好生活的初心使命和建設幸福萬年的硬核擔當。日前,萬年縣石鎮鎮黨委書記方秋在接受萬年融媒體記者專訪時,談了對萬年精神內涵的理解。


【踐行萬年精神•鄉鎮黨委書記訪談】方秋:發揚光大“萬年精神” 重塑千年古鎮榮光


方秋告訴記者,自“萬年精神”發佈以來,石鎮鎮通過召開鎮村組三級動員會、製作標語、電子顯示屏播放等多種形式深入學習宣傳貫徹,不斷強化思想引領,增強群眾認同,全鎮上下對“萬年精神”已然形成共識、產生共鳴。下步,將在學習宣傳氛圍營造上再發力,充分利用“萬年石鎮”微信公眾號、休閒廣場、停車場、公益廣告、文化牆等宣傳載體,開展全方位、立體式宣傳。同時,在全鎮範圍內廣泛開展大討論活動,使全體石鎮人民深刻領會“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內涵,思想深處都烙上“萬年精神”印跡,迅速把全鎮人民的思想統一到石鎮高質量發展大局上來。


【踐行萬年精神•鄉鎮黨委書記訪談】方秋:發揚光大“萬年精神” 重塑千年古鎮榮光


魅力古鎮,悠悠千年。千百年來,勤勞智慧的石鎮人民擔當實幹、開拓創新、團結奮進,為石鎮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積蓄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磅礴力量。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當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項任務都比較繁重,比如房屋的徵拆、項目的落地、改革的推進、民生的改善等。“踐行‘萬年精神’,就是要圍繞打造縣域副中心的發展定位,以一往無前的勇氣,只爭朝夕的勁頭,迎難而上、勇於擔當、攻城拔寨,用創新的思路、創新的機制、創新的辦法,用實幹的精神打造經濟社會發展升級版,重塑石鎮昔日的榮光與輝煌。”方秋表示。


【踐行萬年精神•鄉鎮黨委書記訪談】方秋:發揚光大“萬年精神” 重塑千年古鎮榮光


緊扣經濟發展主旋律,在產城融合中大顯身手。依託毗鄰鳳巢工業園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努力把產業建設與城鎮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推動產城融合發展。將著力做好兩件事。一是奮力引項目,圍繞機械電子、現代紡織、食品藥品等三大主導產業,借勢縣千畝紡織園建設,強力推進招商引資,加速產業集聚。力爭全年引進5個投資過億的企業落戶,利用省外資金15億元以上。同時,依託金利來集團精心打造“萬年國際品牌輕紡城”,依託武漢漢川集團全力推進“萬年現代紡織小鎮”建設。二是構建大平臺,持續鞏固創衛成果,堅持以更高標準、用更實舉措,全力推進城鎮擴容提質,持續完善城鎮功能,補齊公共設施短板,切實增強城鎮綜合承載力。深入實施“東擴西進”戰略,拓展新城區,扮靚老城區,謀劃推進樂安河濱水休閒帶建設。紮實開展農村居家環境專項整治行動,建設美麗家園。


緊抓山上田裡主戰場,在鄉村振興中大做文章。堅持向山林田間要效益,通過規劃引領、特色引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將著力做好兩篇文章,一是念好“山”字經,實施“山上再造”工程。以實施低產低效林改造項目為契機,深入實施“山上再造”工程,通過構建“公司(合作社)+村集體+農戶”的合作模式,將改造好的林地統一流轉給農業企業或合作社運作,大力發展油茶、馬家柚、雷竹、苗木、藥材等產業,待投產後,村集體和農戶按照比例參與分紅,實現互利共贏,從而真正將荒山變“金山”。二是念好“田”字經,實施“田裡再長”工程,始終堅信龍蝦產業的市場前景,全力推進“田裡再長”工程建設,堅定不移抓好稻蝦共作,在認真落實縣扶持政策的基礎上,出臺相關扶持措施,扶持做大做強稻蝦產業,力爭發展1萬畝,唱響萬年貢龍蝦品牌。同時,以坑堧、虎山稻蝦基地為依託,精心謀劃和推進龍蝦村莊、龍蝦小鎮建設。


【踐行萬年精神•鄉鎮黨委書記訪談】方秋:發揚光大“萬年精神” 重塑千年古鎮榮光


緊盯全面小康主目標,在增進福祉中大展作為。以人民為中心,堅持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努力抓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全力推動三大民生工程建設。一是打贏“三大攻堅戰”。固根基、補短板、強弱項,盡銳出戰,全力攻堅,確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高質量打贏收官之戰。計劃脫貧104戶191人。鞏固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成果,堅決打好“青山、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持續抓好農業面源汙染治理、水庫退養、秸稈禁燃等工作。嚴格管控政府隱性債務風險,聚焦影響社會穩定的非法金融活動,強化監督檢查,強化金融風險防控。二是建好“四好農村路”,不遺餘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抽調精幹力量,想方設法解決配套資金,力爭完成村道改造50.8公里、鄉道改造1.9公里、危橋改造12座。統籌推進鎮區北外環沿河公路、縣域外環(疏港公路至老人橋段)、鳳巢園區至鄱陽高鐵站快速通道等項目建設。三是辦實“十件民生事”。圍繞群眾之關切,認真辦好便民服務中心、石鎮人民公園、石鎮中心幼兒園、高標準農田建設、馬源杓山自然村搬遷等10件為民實事,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