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資管公司解散第一案錘音落定,行業春天還會來嗎?

一石激起千層浪。


AMC解散第一案落下錘音,吉林省金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二審被判解散。


作為吉林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資產管理公司,還沒來得及承接疫情之後可能爆發大量不良資產,吉林省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吉林資產),反而率先倒下了。


有了法院判決解散先例,其它地方AMC的危機感也就來了。


截止2020年4月,全國已有57家地方AMC,一方面, 地方AMC仍在擴容,但另一方面,地方AMC更需要接受適者生存的規律使然。


再加上國外不良資產處置龍頭橡樹資本入華,不光帶來了處置經驗和手段可供借鑑,也在提升國內資產管理公司緊張度和活力。


居安思危,2020年,註定會成為不良資產行業關鍵轉折的一年。


有人將不良資產投資週期分作三個階段。


第一輪在1999年到2008年之間,第二輪出現在2011年之後,但都算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

地產資管公司解散第一案錘音落定,行業春天還會來嗎?

而後自2014年7月首批地方AMC獲批,到2016年銀監會允許各省增設AMC,逐步形成“4+2+n+銀行系”的多元化格局。


第三輪週期從2015年至今,不良資產行業進入迅猛發展時期,針對不同類不良資產,也形成了可供合理選擇的處置模式。


疫情有加速催化的影響,2020年可能迎來新一輪高峰值,消化數百億規模的不良資產市場,離不開完善的體系和成熟處置手段。


而後就像地方AMC也要經受市場競爭,過往散兵遊勇的處置方式將會逐步出局,因為不良資產處置所需要涉及的人員和技術層面的複雜性,遠非單個人所能做到,一批專業性處置機構將會脫穎而出,甚至出現“一超多強”的局面。


目前繼外資間接申請AMC牌照之後,AMC行業形成了為“4+2+n+銀行系+外資系”的多元化格局,“2”代表銀監會規定的兩家地方AMC,“n”指各地的未持牌及省政府批准的地方AMC。


有人認為“2”也應該歸屬為“n”,但持牌與非持牌的AMC存在本質的區別,有業界人士就表示:“一張AMC牌照價值最高可達10億元”,牌照本身就是爭搶的一種資源。


吉林資產銀保監會備案的地方AMC,二審解散也正是其特殊性所在。


截止至今,已經通過銀保監會備案的有57家地方AMC,前期出於審慎的態度,而且監管規則也都處在完善階段。


地方AMC在相對寬鬆的環境下自由生長了近6年,雖說逐步形成了各自的業務模式,但基本都是沿用了過去四大AMC的發展路徑。


早在2017年7月,全球知名諮詢機構麥肯錫就發佈了一份關於國內地方資產管理公司(AMC)的研究報告。


報告中特別指出地方AMC仍面臨著戰略定位不明確、組織架構不完善、資產處置能力不足等重大問題。另還提到“過早多元化”將導致部分中國地方AMC的不良主業缺乏競爭力、其他業態的持續發展動力不足。


時隔經年,地方AMC發展過程所存在的弊端和遺留問題逐漸顯露,正與調研報告所提及的如出一轍。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夥人黃河介紹:


“我們在調研中還遇到過好幾種情況,其中有一個經濟大省,他們的地方AMC成立兩三年了,真實的不良資產處置業務其實一筆也沒做過,他們做的是什麼呢?通道業務。還有某省的地方AMC設立了各種基金,但有的基金運營了一年也沒能投出去一個項目,更誇張的一些地方AMC,根本沒有設置風險管理部。所以從人才構成、組織架構、激勵機制等方面來看還存在很多問題。大多數地方AMC都過於依賴通道類業務,而忽視了債務清收和重組等核心能力的培養。”


地產資管公司解散第一案錘音落定,行業春天還會來嗎?

對於通道業務來說,一來一回,表內變表外,玩得就是技術,來錢也更快。


這之中實現資產出表以及兩端不如表都能有各種各樣的方法,但是隨著監管規則的完善和落地,新的監管政策不斷出臺,無數的監管指標盯著,地方AMC大多通道業務越發受到監管限制。


不曾就核心能力針對性培養,那麼地方AMC的生存困境也就越發艱難。


現今地方AMC相較四大AMC仍有著天然優勢,後續迴歸聚焦不良資產業務仍舊是一個優良的選擇。


因為地方AMC大多是當地實力雄厚且具備一定背景的國資企業出資成立,自家門口更加輕車熟路所以可利用起來的資源較多,而且有些有民資企業的入資,收包風險承受能力以及處置方式都能有更大的空間,專注不良資產主業,打好陣地戰仍然大有可為,而且地方AMC還有為上市公司紓困、定向增發和一級股權投資等更多選擇。


雖然說吉林資產宣佈解散,但是這也並不代表國內地方AMC就會因此全部因此出局,因為國內地方AMC也不乏專耕資本市場重組類業務及不動產不良的盤活重整業務,通過四大AMC的差異化定位打開了市場,也形成了獨有的特色。


不管是國內監管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或者外資獲得AMC牌照入華,還有此次吉林資產首家地方AMC的解散,以及國內專業型不良資產機構的崛起等等,而這之中類似福韻數據等高科技企業,採用開源網絡情報技術處置不良資產的新思路,實踐過程中也充分證明了其有效性。


此外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和機構,爭相進入數萬億規模不良資產投資領域。不良資產行業整體呈現出一片蔚為可觀的欣欣向榮之景,未來必然會迎來一個健康蓬勃發展的時期。


地產資管公司解散第一案錘音落定,行業春天還會來嗎?

亞當斯密說:“市場是經由一隻無形的手在推動”,止步當下只會被歷史洪流洗篩淘汰。


橡樹資本入華足以引起警覺,此次吉林資產解散更無異於不良資產行業的一次地震,危機意識的增強,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正如鰻魚效應故事中所傳遞的道理一樣,魚槽裡同時放有鯰魚和沙丁魚,鯰魚出於天性會不斷地追逐沙丁魚。在鯰魚的追逐下,沙丁魚拼命遊動,激發了其內部的活力,從而活了下來。在已慵倦的人群中加進一個有威脅的人物,就能刺激人群的緊張度,從而保持整體活力。


數萬億規模不良資產的消化,不單能夠有效提升國民經濟活力,不良率的降低,更是社會發展水平的力度的彰顯。


投石問路,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麥肯錫研究報告:地方資產管理公司(AMC)的出奇制勝之道》



點擊頭像,點個關注,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