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當前不握手,中國禮儀——“從握手變作揖”流傳新風尚

疫病當前,中國禮,從握手變作揖

中國,是一個延續五千多年的禮儀之邦,文化之都。

人們都知道,世界曾經有四大文明古國

[1]分別是古巴比倫(位於西亞,今地域屬伊拉克)、

疫病當前不握手,中國禮儀——“從握手變作揖”流傳新風尚

古埃及(位於西亞及北非交界處,今地域屬埃及)、

疫病當前不握手,中國禮儀——“從握手變作揖”流傳新風尚

古印度(位於南亞,地域範圍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國)

疫病當前不握手,中國禮儀——“從握手變作揖”流傳新風尚

古中國(位於東亞)(華夏是中國內地關於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統稱。)

疫病當前不握手,中國禮儀——“從握手變作揖”流傳新風尚

四大文明古國,分別是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恆河流域、黃河流域這四個大型人類文明最早誕生的地區,四大古文明的意義並不在時間的先後,而在於它們是後來諸多文明的發源地,對其所在地區產生了巨大影響。四大文明是原生文明,而其他文明屬於派生文明,深受臨近地區原生文明的影響。

但是四大文明,只有中國文明流傳至今,這是為什麼?

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中國文化具有兼容幷包的特點,從秦代開始,就一直吸收著外來優秀文化,摒棄著本身文化的不良之處,在文化交流中昇華自己。更甚至達到了貞觀之治,大唐盛世。中國在此期間一度成為世界文化交流中心。

疫病當前不握手,中國禮儀——“從握手變作揖”流傳新風尚

傳承到今天,中華文化已經是世界文化舞臺上不可代替的領唱著之一。

今天,疫病當前,中國又一次展示了大國文化的優越性。由握手變為作揖。這種作揖文化在開展的兩會中充分展現出來。"疫病當前不握手,作揖成新風尚," 兩會展現出這一幕時,看的小編是熱血沸騰,不停的感慨大國情懷,大國文化。

疫病當前不握手,中國禮儀——“從握手變作揖”流傳新風尚

疫病當前不握手,中國禮儀——“從握手變作揖”流傳新風尚

小編也看了後也是偷偷學習了一番,整理起來給大家科普一下這個文化知識:

拱手禮,又稱作揖,是古代漢民族的相見禮。行禮時,雙手互握合於胸前。當代一般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在外;若為喪事行拱手禮,則正好相反。一說古人以左為敬,又有人在攻擊別人時,通常用右手,所以拱手時,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誠與尊敬。

疫病當前不握手,中國禮儀——“從握手變作揖”流傳新風尚

手位

拱手禮之核心動作便是"拱手"。行拱手禮時,一般右手在內,左手在外;中國古人以左為敬,所以行拱手禮時,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誠與尊重。 若遇喪事行拱手禮,則正好相反。 女子行拱手禮時,左手在內,右手在外,若遇喪事行禮,反之。

疫病當前不握手,中國禮儀——“從握手變作揖”流傳新風尚

兩手相握置於何位?

有拱手齊眉; 有拱手置前胸。前者兩手相握,雙臂前伸如環抱,舉手過額,此乃"帝揖"。在中國傳統社會用於祭祀,後被用來向皇室行禮。 後者雙手正對胸口,不高於顎不低於胸,平臂行禮。兩者共通之處在於皆是兩手相合,向上舉。

疫病當前不握手,中國禮儀——“從握手變作揖”流傳新風尚

手型

拱手禮可有捧手、抱拳等基本手型。捧手。捧是拱手禮的基本手型。《辭源》釋義:"捧手,猶拱手,表示敬佩。 "這就是說捧手的動作應為兩手相拱。 基本動作是雙手在胸前疊合,手型如拱,立而不俯。抱拳。

疫病當前不握手,中國禮儀——“從握手變作揖”流傳新風尚

身形

行拱手禮時,身姿有直立和向前躬身兩種。直立拱手在傳統典籍可見到相關記載。如《禮記·曲禮上》載:"遭先生於道,趨而進,正立拱手。 "又如《論語·微子》載:"子路拱而立。 "即行拱手禮時,身形直立,不仰不俯。古之拱手禮還可拱手至額,俯身向前。

疫病當前不握手,中國禮儀——“從握手變作揖”流傳新風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