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產融合 轉型升級 擴大投資 竹山加快構建“1115”產業體系

本報訊 特約記者張華魁 通訊員陳太平 方歡報道:4月3日,竹山縣召開全縣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全力構建以產值過100億元的園區輕工業、農產品加工業、綠松石產業和綜合收入過50億元的生態文化旅遊業為主的“1115”產業體系,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

據悉,該縣堅持“產業強縣”不動搖,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根據既有產業基礎和發展方向,謀劃部署構建3個產值過百億元和1個綜合收入過50億元的 “1115”產業體系:加大服裝、電子企業的招商力度,不斷配套完善上下游鏈條,進一步培育壯大以紡織電子為主導的百億園區輕工業;繼續系統化推進茶葉基地建管、龍頭企業培育、產品研發、品牌打造、市場拓展等工作,不斷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全力以赴推進食用菌、中藥材、菸葉、生豬等產業發展,加快構建百億農產品加工業;以轉型升級為突破口,以三產融合為發展方向,構建全產業鏈,打造百億綠松石省級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按照全域旅遊的發展思路,推動旅遊業由單一的門票經濟向全產業鏈融合升級轉變,加快環庫旅遊路建設,謀劃推動洪大旅遊路建設,儘快打通武當山經竹山至神農架大九湖的旅遊快捷通道,著力打造綜合收入過50億元的生態文化旅遊業。

積極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在充分挖掘潘口、龍背灣、小漩等水電企業生產潛能、穩步提升水電能源產業產值的基礎上,推動水電產業轉型、多元發展,適當發展綜合產業。大力支持建築業發展,推動建築企業資質增項升級。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力爭實現電商年交易額28億元、增長12%以上。加快推進旺恆國際商貿城、農商智慧城、農產品物流園等項目建設,新增商貿限上企業6家。積極推動線上消費,大力支持發展生鮮電商、在線診療、線上教育、網絡視頻、數字娛樂、無接觸配送等 “宅經濟”“雲生活”消費新模式。

加快擴大有效投資。加大傳統產業技改升級力度,確保技改投資增長10%以上。調整充實年度項目庫,力爭全年實施重大項目200個以上。加強公共服務補短板、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重大產業、科技創新等領域項目策劃包裝,力爭“十四五”規劃編制重大項目投資額度庫達800億元以上。聚焦產業鏈、技術鏈、價值鏈高端,著力引進一批補鏈強鏈延鏈項目,積極推動招商項目儘快簽約,確保全年新引進項目20個以上,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0個以上。

全力推進項目建設。以3月25日集中開工卓爾·中國綠松石小鎮等19個億元以上重點項目為標誌,該縣進一步強化項目集中開工、拉練、百日攻堅等活動,迅速全面掀起項目建設熱潮,加快城關至上庸一級路、堵河廊橋等項目施工進度,確保按期完工;促進潘口河至五房溝一級路、得勝至擂鼓省道改線、松樹嶺大橋等項目開工建設,儘快形成實物工程量;加大協調配合力度,確保十巫高速(鮑溢段)、十堰中心城區水資源配置工程、通用機場、綠松石小鎮、生豬養殖循環產業基地等重點項目快速推進,確保完成全年投資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