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信的基礎是什麼?

徵信的基礎是什麼?

孔子有云:民無信不立。意思是講一個國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會垮掉。引申出人沒有信用就沒有立足之地的意思。從這句話,還可以看出誠信的重要性。也就是說,如果你想要在這個世界上得到人們的信賴與支持,就必須以誠待人,以信交友,否則縱使你有過人的天賦,也會寸步難行。現如今,隨著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不斷深入推進,信用已經滲透到人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徵信的基礎是什麼?

徵信記錄了個人過去的信用行為,這些行為將影響個人未來的經濟活動,這些行為體現於個人信用報告中,就是人們常說的“信用記錄”。直到2012年以前,中國現行的法律體系中還沒有一項法律法規為徵信業務活動提供直接依據。國務院法制辦曾經在2009年10月全文公佈《徵信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就徵信管理條例徵求社會各界意見。

徵信的出現使銀行更容易瞭解你的信用狀況:他們把自己關於你信用的信息彙總到一個專門的機構,這個機構會為你建立一個信用檔案(即個人信用報告),然後提供給各家銀行使用。這種通過第三方機構在銀行之間共享信用信息的活動就是徵信,目的就是省時省力,高效辦事。在徵信機構和信用報告的參與下,當你從銀行借錢時,銀行信貸員可以在你同意的情況下檢查你的信用報告,然後花一些時間去核實一些問題,他們會很快告訴你銀行是否為你提供貸款。在中國,徵信中心是建立您的“信用檔案”,並向商業銀行提供個人信用信息的專業機構。

個人信用報告對於守信者來說是一筆信用財富,但對於失信者來說則是一種警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公佈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關於對失信被執行人實施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等規章制度正在運用信用激勵和約束手段,加大對誠信主體的激勵和對嚴重失信主體的懲戒力度。

一處失信,處處受限。貸款逾期、水電燃氣費欠繳、旅遊中的不文明行為甚至考試作弊,都已被納入個人信用範疇。“老賴”被限制消費、失信者不能乘坐高鐵和飛機等已不再是新鮮事。

徵信的基礎是什麼?

數據作為徵信基礎,被徵信機構獲取和使用無可厚非。阿爾法象作為業內專業的大數據品牌服務商,與多個大數據服務商對接,如同盾科技、新顏科技、中智誠、芝麻信用等,率先實現多方數據源海量數據融合,實現跨行業,多維度的數據交叉驗證,全方面輸出用戶畫像;其次,阿爾法象基於海量數據,運用人工智能算法,搭建機器學習模型、反欺詐模型、信用評分模型、構築貸前准入,貸後跟蹤、賬戶保護、信用評分等多個場景的風控解決方案。

如今,誠實守信已不再是一個道德口號,而是會與投資貸款、市場交易、生活費用等方面緊密相連。阿爾法象作為金融科技平臺,也將幫助金融機構實現以數據驅動的風險管控、精準營銷和運營優化、提升風控水平,降低權益投入。

徵信的基礎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