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思》,表現女子因為謠言無法證實而輾轉反側的矛盾心理

相思與君絕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雞鳴狗吠,兄嫂當知之。妃呼豨!秋風肅肅晨風颸,東方須臾高知之。

《有所思》,表現女子因為謠言無法證實而輾轉反側的矛盾心理

古代閨中女子

所謂家園之思,無非是故土、故人。現代散文家周作人在《故鄉的野菜》中寫道:“我的故鄉不止一個,凡我住過的地方都是故鄉故鄉對於我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情分,只因釣於斯遊於斯的關係,朝夕會面,遂成相識,正如鄉村裡的鄰舍一樣,雖然不是親屬,別後有時也要想念到他。”鄰舍尚且如此,何況情人?《有所思》是《漢代樂府鼓吹曲》中的著名情詩,以女子聽聞男子三心二意為故事起因,女子怒火中燒,併發出獨立而強硬的愛情宣言。

《有所思》,表現女子因為謠言無法證實而輾轉反側的矛盾心理

古代閨中女子形象

所謂愛得越深,恨得也就越深。女子的語言越是激烈,越是痛切,我們也就越能體會到她的愛意,也就越能對家園裡的故事感到同情。這同情越深,也就越能引動我們去思念自己的家園,越能促使我們去珍惜家中的親人。女子有她思念的人,這人在遙遠的南方。遠到什麼程度呢?她可能也說不清楚,只聽說在大海還要往南的地方。那是什麼樣的地方?不知道。她想,一定是很辛苦的地方,男子為了生計去謀生,必定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出門不比在家,即便是輕鬆的工作,也不能過得如同家裡那麼舒服。他會不會照料自己呢?不知道。這可真是讓人擔心。

《有所思》,表現女子因為謠言無法證實而輾轉反側的矛盾心理

古代閨中女子

女子本來決定託鴻雁傳書,給愛人送一份禮物,讓他有個念想,好度過孤身在外的日子。精心準備的禮物是一支雙珠玳瑁,這是她時常戴在頭上的物件。這樣一件東西寄過去,他一定很感動,也一定很喜歡。她是如此痴情、如此用心,還嫌單單送一支簪子不夠貼心,就又用玉片纏繞了一圈,讓簪子更加漂亮,更加情意綿綿。她心裡想,這玉片就猶如我們的情義,纏纏綿綿不能分開。可是今天聽說,他在外面有了別的女人。她太失望了,“我在家中日也思夜也想,就盼著你回來,你怎麼能這樣?”虧得自己還想著給他準備禮物,不送了!

《有所思》,表現女子因為謠言無法證實而輾轉反側的矛盾心理

盼夫歸的古代閨中女子

女子將那支精美的雙珠玳瑁從包裹裡抽出來,毫不猶豫地砸碎燒燬了,然後打開窗子在風中將其拋撒乾淨。從今以後,咱倆再無瓜葛,相思這件事兒算是和你沒有關係了!東西砸碎了,話也自言自語地說完了。這時候,女子的心卻又開始糾結起來。“我只是聽說而已,他真的忘記我了嗎?也許還沒有呢?一煩惱了一夜,此時她更加糾結了。感情畢竟不是說放下就能放下的。自己晚上這麼折騰來折騰去,連院子裡的雞和狗都驚動了。

《有所思》,表現女子因為謠言無法證實而輾轉反側的矛盾心理

古代盼夫的怨女形象

兄長和嫂子肯定也知道自己一夜沒睡。要是這事兒是謠言,那自己的行為豈不是太過荒唐?讓他們知道了,該有多害羞啊。姑娘非常無奈地獨自嘆息著,在房間裡徘徊著。她真是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又著急又生氣,真恨不得立即將那個男子拎回來當面對質:可是沒有辦法啊,只能等待。這正是初秋天氣,早晨的涼風一陣陣地破窗而入,身上涼颼颼的。算了,還是睡吧,空想也沒有用,一切都等到天亮了再說吧。可是即便等到了天亮,也沒有辦法可以核實消息的真假,她又該怎樣呢?

《有所思》,表現女子因為謠言無法證實而輾轉反側的矛盾心理

古代閨中女子梳妝

《有所思》情真意切,被列為漢代樂府鼓吹曲“四大情歌”之一。詩歌最有意思的是那個開放式的結尾,當天亮的時候,會怎麼樣?那個情郎是不是真的出軌了?這都沒有交代,而性格如此剛烈的女子,如若發現情郎沒有出軌,那又會怎樣反思自己昨夜的行為呢?這種留白也讓讀者有了無限的遐想空間。所謂家園之思,其實無非思念兩種內容,一為風物,二為親朋。其中,情人之間的相思更加令人焦灼而又傷懷。女子看起來是非常果斷的,性格剛烈,以至一聽見傳聞就立即燒掉本擬送給情人的信物,而且手段非常堅決。

《有所思》,表現女子因為謠言無法證實而輾轉反側的矛盾心理

古代閨中女子

但是後面寫天氣、寫聲音、寫天亮時的種種小動作,其實都透露出女子內心的徘徊與掙扎。因此,詩歌彷彿是寫一個女子因為痛恨負心郎而堅決拋棄他的情況,但更是“有所思”的表現,思念太深,以至風吹草動便能引起心中暴風驟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